杂技剧的角色塑造与表演
——从南黄海风情杂技剧《海上升明月》谈起
2016-11-21张晓慧
■张晓慧
杂技剧的角色塑造与表演
——从南黄海风情杂技剧《海上升明月》谈起
■张晓慧
所谓“杂技剧”,顾名思义就是以传统杂技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相结合,汇聚舞台剧的多种元素,运用舞台艺术的呈现手段,用杂技做串联去演绎故事(剧情)。因此,它不再像传统杂技表演要求演员一味地展现技巧,而是更加注重于人物的塑造,运用杂技的手法、形式等去演好故事、结构剧情。
新时期以来杂技剧的兴起,预示着杂技演员不但在技术上要有新突破,更要广泛学习、借鉴舞台剧等艺术门类的经验,不断积累多方面的艺术表现方法、技巧,并将其运用到杂技剧表演中,以自己丰富的舞台技艺,演好角色,为观众奉献除视觉新感受外更富血肉的舞台艺术形象。
2006年我团推出了具有南黄海风情的杂技剧《海上升明月》,这是一部具有浓烈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海边,一个叫海生的小伙在出海打渔时遇到了大风,被浪拍到了海里被人鱼公主珍珠所救,从此相爱,就在二人大婚之时险些被海娘娘强行拆散,最后在一轮明月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一部将“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故事,在角色塑造上势必要费些功夫。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仔细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会生活,才能使自己塑造的角色真实可信。作为一个杂技演员,要想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就需要在生活中去感悟、学习、吸取营养。尤其在戏剧式的杂技表演中,对剧中的角色塑造需要立足于角色身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及个人情感,这些与演员自身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用自身的体会来赋予角色灵魂。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可以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因此,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基础之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是不够的,高于生活的部分是由专业的舞台表演和舞蹈表演组成。杂技剧的表演是杂技技巧和舞蹈动作等相关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所组成,除去语言,基本和戏曲一样“手、眼、身、法、步”五大功法兼有,利用夸张且灵动的身姿来表现人物性格,用丰富的表情来表达人物情感。高于生活的舞蹈动作赋予了人物性格,加强了角色的艺术性。
结合《海上升明月》全剧,我在剧中饰演了“珍珠”一角,这是一个贯穿全剧剧情发展的主要角色。在第一幕中,主要是在海里与小伙伴们快乐的嬉戏玩耍。这个阶段的“珍珠”是稚嫩且单纯,一直生活在奇幻的海底世界,从来没有与外界有过接触。人物性格活泼开朗,在表演上呈现出那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感觉。在动作上,用大量的跑、跳、旋转的快节奏动作来与小伙伴互动玩耍,又像孩子一样的依偎在母亲身边撒娇。杂技的编排也是以《独轮车》《手技》《地圈》这种快节奏的杂技节目来表现,幽默的表演风格与“珍珠”轻快的舞蹈动作,共同呈现了海底那美妙的奇幻世界。
第二幕大多是男子节目,节目编排上以“力量感”为主,《皮条》《抖杠》这种充满力量与空中技巧的节目来表现了渔民的艰辛和海上的危险。在第二幕的尾声,舞台的地面上用抖动的蓝色绸布,来表现汹涌的大海。在“海生”落水“珍珠”相救的这段舞蹈,主要以轻柔的动作为主,柔软的身姿在绸布中穿行,表现高超的水性,一缓一急的舞蹈步伐来表现救人心切急躁的心情,脸上的愁容是担心、是害怕。“阴与阳”、“钢与柔”的结合,在这一幕中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第三幕两人相恋,在这一幕中所有的节奏明显地被放慢了下来,没有第一幕那么的欢乐,也没有第二幕那么的惊险,有的只是轻松和温馨的生活场景,多了一种平静,多了一点缠绵。以《转碟》《顶碗》表现了安逸的生活场景,以我与“海生”的二人舞蹈表现了相恋的过程,牵手转圈、托举、掌上顶、地面造型等,表现了从相恋到相爱的过程,在“沙滩”上牵手追逐,在“夕阳”下回眸一笑。
第四幕是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幕,先是大婚的场景,剧情又回到了欢快的节奏,用《狮子舞》烘托喜庆的气氛,《炊事员》《耍花坛》来表现渔民们为新人高兴。这时“珍珠”的心情既高兴又激动,与之前的表演相比轻快中带有一丝沉稳,喜悦中带有一丝羞涩。到了后半段,“母亲”的出现,以人神不能相恋为由强行将其拆散。这时的表演是全剧最具难度的表演,肢体动作要表现内心的挣扎与不舍,脸部表情有表现对“母亲”的憎恨与害怕,直至听到“海生”仰天的一声长啸,陷入最后绝望和无奈。最后在一轮明月下以《绸吊》结束了全剧,在最后的《绸吊》中柔术和略带悲凉的音乐里自然地展示了分别的凄美,同时也演绎了相爱的缠绵。
全剧共有四幕,四幕的人物性格迥然不同,从成长到成熟,从相爱到分离,“悲欢离合”四种情境都要表达出来,对一个杂技演员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这就是现代杂技,一个考验演员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时代。未来杂技将会更加注重内外兼修,全面发展,这样杂技演员才能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在未来这多元化的艺术新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