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角色定位

2016-11-21李锐

剧影月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角色定位

■李锐



试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角色定位

■李锐

摘要:单簧管是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于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单簧管利用一枚簧片来发音,其音色丰富多变,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器家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以及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该乐器也随之不断改进与完善,世界各国交响乐创作中都出现了单簧管的身影。目前单簧管已成为了交响乐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本论文将就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角色定位展开详细论述,使大众对这一乐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角色定位

交响乐队在欧洲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在音乐艺术舞台之上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单簧管作为交响乐队常用乐器之一,与长笛、双簧管、大管共同组成了木管组的四部和声体系。与其他乐器相比,单簧管起步发展较晚,但其音色变化多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赋予了单簧管更多的表现手段,具有诸多其他乐器不及之处,在和声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旋律演奏中呈现出灵活生动的表现力,备受演奏者喜爱与青睐。

一、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发展历程

早在2400多年前就有了横吹的笛子,在16世纪出现了双簧管。相比它们,单簧管的出现要晚得多,它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根据法国式竖笛改造而来,起初被人们称为“小小号”,管身仅有6个基本音孔,半音需要通过人工手指按半孔来完成,极大地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同时也难以保证演奏的效果。由于单簧管早期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它的音域狭窄、音色单一的弊端,因此在当时没有引起广大演奏者的关注,不少作曲家也怯于将它运用于创作之中,这样的乐器自然难以与交响乐合二为一。

后在邓纳的儿子和单簧管演奏家弗里茨巴托尔特的研究探索之下,将单簧管的管身加长,音键增多,且将音键位置作出了合理调整,单簧管的设计有了质的突破。后期在众多研究学者的积极探索之下,单簧管不仅在设计上不断改进,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了全面提升。1842年,贝尔的学生根据波姆式长笛的构造原理改革了原来13键的单簧管,后又经莫林豪尔完善、补充了波姆体系的机械装置,并一直保持到现在。随着单簧管结构的完善,各大作曲家、演奏家也逐渐对单簧管予以重视。1721年,演奏家台勒曼最早将其应用到乐队的演奏之中,与短笛、弦乐四重奏进行协作,完成大合唱。当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改善,单簧管的音域越加广泛,色彩更加丰富,超强的音量幅度变化、非凡的表现力以及多种演奏技巧等优势开始被大众广泛认可,快速成为了交响乐队中的栋梁之器。

二、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角色定位

交响乐队是由多种不同种类、不同音色的乐器组成的一种复合型演奏形式。这一演奏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旋律与伴奏丰富多彩,音乐语言贴切、深入。单簧管凭借自身的特有的音色特点与情绪表达在交响乐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下面就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角色定位展开详细论述。

1.音乐戏剧冲突制造者

在交响乐队中每一乐器都各司其职,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乐曲的每一个声部,不同的音色交织融会使音乐出现了戏剧性的冲突,赋予了音乐故事性,生动性,借以表达主人公内心起伏的情感变化。单簧管每一音区都有着较为独特的音质特点,在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时,能够有效突出音乐的戏剧冲突。如在配合小提琴演奏时,当旋律集中在小提琴的高音声部时,单簧管不仅能够通过高音与小提琴相配合,同时其中音声部也可以与低音声部产生明显对比,通过饱满、丰富的演奏手段使高音声部的旋律性更为突出,具有冲突性的演奏更加凸显主题。

2.木管乐器完美的诠释者

单簧管具有明显的歌唱性特征,在其独立演奏时能够发挥出木管乐器所特有的浑厚感与悠扬性,这一特征能够明显区别于其他乐器,在如歌如泣的旋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李斯特的作品《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创作者充分利用了单簧管的音质特色,并配合钢琴交织演奏,不仅弥补了钢琴音色的单一性,更使旋律层层递进,利用单簧管的木管音色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莫扎特的不少作品中也将单簧管作为重点突出,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中都极有成效地采用了单簧管演奏,通过深情如歌的优美旋律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莫扎特创作后期,他甚至将单簧管视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创作了一系列含有单簧管独奏、重奏的交响乐作品,正因为单簧管的引入,古典乐队的设置具有了完备的木管吹奏乐器组,为实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增色不少。

3.多彩音乐表情的演绎者

音色表情的呈现除了乐器本身属性决定外,还与演奏的强弱、快慢等变化息息相关,更与演奏者的意愿与作品的需求紧密关联,单簧管除了丰富多变的音色外,高低起伏的音响力度与宽广的音域同样为交响乐的演奏增添了丰富的表情色彩,它能够轻松演奏四个八度的跨越,不断满足演奏的音色需求及旋律的跌宕起伏,单簧管还能够胜任ppp至ff力度的作品演奏,且不同音区音色差别也较大,形成了丰富的音乐表情特征,为旋律的组合排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如在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中,创作者利用A调单簧管来演绎,表达出细腻委婉的情感,另外又加入单簧管所特有的哀怨特征,赋予了作品深沉的情感内涵,使整个作品音乐表情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4.特定音乐性格的刻画者

艺术本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便于他人理解,需要创作者结合实物赋予这一艺术特定的形象特征,包括外在面貌或内在性格。音乐作为一种人类常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勾勒出特定的音乐形象展现到受众面前,让听者通过自身的理解产生音乐上的自我臆想,欢快或忧伤。音乐性格的刻画是创作者表现人或事物情感的重要体现,庞大的单簧管家族对交响乐中的音乐性格刻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音单簧管能够展现出高亢而激昂的音乐情绪,对于刻画音乐史诗般或是愤怒等音乐性格具有强烈的润色作用;中音单簧管音色柔美平缓,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低音单簧管音色深沉有力,但却不失清晰的律动性,表现出沉稳、哀怨的音乐性格。此外,低音单簧管对于某些阴险、神秘的音乐性格同样表现力十足,能够使音乐的正面情绪更加凸显,使作品更具戏剧化特征。如在柏辽兹作品《幻想交响曲》中,选用降E调小单簧管来表现怪诞的音乐性格,塑造了主人公被命运嘲弄的形象,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5.特殊音乐色彩的表现者

如今很多交响乐作品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于影视剧作当中,烘托特定的氛围,为使作品更加迎合影视剧的场景与情感,需要加入一些特效音型来模仿,而这一重任交由倍低音单簧管来完成再合适不过,尤其对于塑造反面的音乐性格可谓出神入化,赋予作品极为丰富的音乐色彩,这一运用在美国的交响乐队中十分盛行。

交响乐队对音乐艺术的表达需要多种乐器协调配合来完成,单簧管在演奏中的作用不可被替代,特立独行不是目的,相互融合才是对艺术最好的呈现,所以在对单簧管的演奏中在注重表现乐器本身特征的同时,更需要与其他乐器互相配合,为大众呈现完美的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谢艳红.浅谈单簧管的起源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5(34):105-106.

[2]郝字晴.浅谈单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与地位[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5):137-138.

[3]邓黄河.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J].音乐探索,2012(3):79-81.

[4]胡鹏程.浅析单簧管的音色在交响乐中的表现力[J].影剧新作,2015(Z1).

[5]李放.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表现力及运用[J].音乐大观,2013(5).

猜你喜欢

单簧管交响乐角色定位
《魔法交响乐》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单簧管音色在重奏时的表现力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