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 大智慧
——浅议小戏小品的共性与差异
2016-11-21杨华洁
■杨华洁
小舞台大智慧
——浅议小戏小品的共性与差异
■杨华洁
小戏与小品,是目前活跃在基层小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两种表演形式,这两种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其所展示出来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并能牢牢抓住经常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某件小事,从小事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矛盾,通过演员不同形式的表演,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使观众看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久久回荡而难以忘怀。
虽然小戏小品中演绎的都是生活小事,但从小事中能折射出大智慧。可见,要演好小戏和小品,并能在表演上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个演员在表演时,尽量去找到小戏与小品的共性与差异,抓准小戏与小品各自的特征,相互借鉴,并能有创造性地加以发挥,那么,我们在演小戏小品时就会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把小戏和小品在表演艺术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我是一名基层团体的戏曲演员,每年都有上百场次的“文化惠民”演出。无论是小戏还是小品,我都担任着戏中的重要角色,在乡间小舞台上也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在我身上演小戏能看到小品的影子,演小品也能看到小戏的痕迹。无论小戏还是小品,我在舞台上的演出总能打动观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表演不局限于小戏和小品的门户之分,相反则是相互兼容,把小戏与小品的元素根据剧情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要把两种元素相互兼容好,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演员首先要认识小戏与小品各自的风格与特点。
大家都知道,小戏与中国戏曲是一脉相通的,其特点是:1.在创作上具有基层土根的特点;2.内容上有广泛的群众性;3.形式上运用了乡音土语。小品的特点是:1.在创作上情节短小精悍;2.在表演上幽默风趣;3.内容上具有群众基础、贴近生活;4.针砭时弊、内含哲理。从中可以看出小戏与小品的区别,但也看到了共性,即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贴近于生活。不同的是小戏运用了乡音土语,也就是说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小品在表演上幽默风趣,哲理性强。由此可见,小品与小戏在很多地方是有相当互补性的。
如何做到“互补”?我认为在一个小戏或小品作品中,如果没有一个生动的人物,那么这个作品是没法打动观众的,更不会流传很远。固然曲折离奇的情节也能一时抓住观众的心,但仍然需要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能长久的留在观众心中。怎样才能打动观众?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演员在表演时,合理利用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来丰富人物。我这里所说的多元化表演形式,并不是把一个人物演得花技招展,而是需要演员对所演人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并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线及其性格特征。这是一个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必备的前提。在个前提下,演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抓准人物在某件事上所反映出来的某一特征,以夸大和缩小两个极端的表演进行尝试。通过尝试,你就会发现戏曲风格的表演用在小品里,因表演风格的不同就会形成反差效应,就是我们在戏剧与小品间所要找的第三种感觉,这种感觉在小品中的运用别具一格,用得恰当,会使我们每个演员受益匪浅。
小品《藏》,是我在2013年表演的一个作品,作品讲述了家庭中老公偷偷在鞋盒里藏的私房钱被盗,丈夫误认为是妻子发现后取走了而有意装作不知道。丈夫见到妻子后神色慌张,不敢吭声。不知原委的妻子见丈夫神态,无端猜测,闹出了诸多笑话。我在其中演妻子一角。从情节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喜剧色彩的小品。首先我分析该人物应该是很爱自己丈夫的,然而对于自己丈夫的不诚实又深恶痛绝。为了展示女主人对丈夫的爱与恨,我利用了戏中唯一道具沙发来做足文章。我认为,两人应该是两种心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应该用“貌合神离”来形容。于是,我围绕坐在沙发上的丈夫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戏剧程式中的“短打”动作。为了表示对丈夫的温柔,夸张地运用了戏剧的拥抱。然而,丈夫在不确定妻子对自己情感真伪的情况下,妻子的热情往往会使丈夫很不配合,不配合也就不默契,不默契也就有歪打正着的时候。而关键就是这个“歪打正着”使喜剧效果油然而生。从整体来看,我的形体动作造就了一个剧情中的不默契行为,但动作的设计是既合理又严谨,同时也是默契的。由此可见,戏剧表演形式在小品中的运用,无疑会给作品增添色彩,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同样,我们戏剧演员在演小戏时,可以借鉴小品风趣幽默的特点,打破戏剧程式化的束缚,使过于僵化的表演变得自然、大方、真实。
小戏《小辣椒相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获奖作品,作品讲述了农村姑娘“小辣椒”得知男友的母亲“直肠婶”对公公不孝顺。相亲之日,上门所要的条件不是要高档的住房,也不是要有多少存款,而要的是“孝道”。我在其中扮演了“小辣椒”,从名字来分析就不难看出小辣椒的性格就体现在一个“辣”字上;从剧情来看是一个正面题材。如何把握好这个人物,只需要演员对人物进行分析,并要掌握表演技巧。小辣椒在该剧中是个正面人物,但又要将“辣椒”性格体现出来。首先我应该表演的是一个落落大方的姑娘,性格豪爽是我首要抓住的人物特征。性格豪爽但要不失分寸,这就需要演员在表演上尽量自如松弛。而这是一个小戏,在表演上自然要用戏曲表演的形式来呈现。为了尽量能使这个人物更贴近于生活,我大胆采用了小品的表演风格。首先从语言着手,使自己尽量突破戏剧语言的束缚,尽量更多的运用生活语言。然而,由于语气的改变,在表演风格上自然也就会相应改变,使人物更加贴近生活,使观众看后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塑造这个人物除了吸收小品的表演特点外,还应把戏剧本身的元素用得恰到好处,即在该戏中具有喜剧色彩的地方,运用戏曲形体中夸张的身段,与婆婆“直肠婶”的身段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许多滑稽的造型,使小戏的喜剧色彩更加浓烈,也使戏显得更加得饱满充盈。由此可见,运用了小品特点表演的小戏,会增添不少生活气息,然后再运用戏剧本身的特点,更增强了戏的趣味性,以及观众对戏的可信度。
演员在演小戏小品时为了更好的体现作品,不光要学会两者间的相互借鉴,而且要学会抓住戏剧人物与小品人物的情感加以发挥。对于人物情感的发挥,戏剧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即可借用唱腔的魅力将人物情感推向高潮。而小品更重要的是要靠演员自己的把控,在表演时特别要求演员表演保持相当高度的松弛,只有在高度松弛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表演的分寸,正确把握人物。所谓松弛,并非随着自己性子随意发挥。而是要做到戏中有我,我中有戏,要时刻清醒自己在驾驭着戏中的人物。每一个成功的小品,无论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是喜剧还是闹剧,最终都会有一个感人点,而这个感人点,也就是作者借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作为一个好的演员,就应擅长抓住这样的情感点来渲染观众,拨动观众的心弦,使观众在笑声中感动,在感动中回味,使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更具魅力,这就是我们每个演员努力的方向。
当然,近年来在文艺舞台上出现了戏曲小品,这就足以说明戏曲元素在小品中的运用是得到观众认可的。这说明戏曲与小品有着较深的渊源,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或者说是艺术门类,我想这都是实践的结果。无论是借用戏剧的形式来表演小品、或者说借用小品的特点来演戏剧,这些不过都是为了丰富人物所采用的手段而已。小品与小戏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体系与理论,我们每一个演员,只有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小舞台,通过学习、实践、探索,使我们每一个演员真正掌握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具备把握戏剧与小品各自风格的能力,在表演时相互兼容,并能求得戏剧与小品各自风格的统一,那么,我们小舞台所呈现出来的小戏小品,同样可以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