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电影的突围之路
2016-11-20孙祚栋
孙祚栋
摘 要:施润玖第二部电影作品《走到底》开创了中国公路电影之先河,虽然由于叙事层面的不完善和对公路电影经验不足以致票房惨淡,但还是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注入中国电影。本文试图对公路电影鼻祖,即美国好莱坞公路电影的起源、内涵、发展进行梳理,从而对中国公路电影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寻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路电影;差异性;突围
1 公路电影概念的由来
公路电影是好莱坞最成熟的类型片之一。最早公路电影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向“左边转,向右转”的危机,出现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肯尼迪总统被刺,女权主义极端发展,黑人平等维权战争,反对主流文化出现,大环境下使美国的一代青年成了牺牲品,吸大麻、穿异服、迷摇滚、纵声色现象随处可见。美国社会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物质崇拜主义、工业化和不断都市化造成与大自然的隔绝,生活充满空虚无聊,失去了宗教、教育的价值。美国公路片起源于这一个美国特殊的历史时期,美国人对未来陷入迷茫,他们长期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被逐渐瓦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美国公路片以批判自我,审视过去社会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经典公路片《午夜狂奔》《朝圣之路》《末路狂花》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反映美国的牛仔精神、工业化以及迷茫的感觉。
2 公路电影的内涵与发展
公路电影起源于美国,以“在路上”的剧情模式推动电影的故事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犹如心灵的流浪被当作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开过城市、乡村、荒漠,搭载着一个没有家的人,一个不带地图的旅人。“公路”作为一种隐喻性的象征,象征着一种人生境界、人生理想或是乌托邦。在路上的感觉是最真实、最自然、最向往的,一条公路犹如能驶到世界尽头。以旅途象征人生,在旅途中寻求解脱、探寻目标、追寻人生真谛。这种类型的电影也可追溯到旅游文学,或是如《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等的史诗。现代公路电影的剧情铺排上,常常带有勇者探险故事的影子。公路电影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美国电影,在二战结束后几年,美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作为青年文化和繁荣的象征而登上大银幕,而公路电影则是在60年代以后,《逍遥骑士》(Easy Rider)和《我俩没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被认为是公路电影的源头。
3 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
在大陆的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内地的电影随之蓬勃发展,汽车也成为时代的标签。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走到底》上映,这个时期中国电影观众对公路电影认知不够深入,影片本身的叙事也有稍许混乱,导致票房惨淡。由于本片是中国公路电影的开篇之作,此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埋下伏笔,给中国电影更多的探索性和可能性。紧接着2006年和2007年《赖小子》《红色康拜因》汲取第一部公路电影失败的经验,更换叙事风格,叙事逐渐成熟,偏文艺路线,主攻各种国际电影节。同时在2007年,一部赵本山主演的公路影片《落叶归根》横空出世,“落叶归根”这一中国元素与美国公路电影产生效应,使公路元素很好地“落叶”在中国这一片土地上。此后中国公路影片发展突飞猛进,《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系列在激烈的院线竞争之中杀出一条血路,在大陆电影市场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这两部中国本土的公路影片一改美国公路电影的悲情基调,加入中国式喜剧元素。以旅途为背景,展现不同的地域文化,通过啼笑皆非的旅途之中发生的事情塑造有趣的人物形象,同时揭示一定的人生真谛。
4 中国公路电影与美国公路电影的差异性
东西方公路电影的差异性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东西方的公路电影最大的差异在于文化背景不同。美国的公路电影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历了各种社会危机,经历了二战,出现了修路热,公路文化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时尚产物,汽车与公路被搬上了大银幕。而中国的公路电影则是受美国公路电影影响,配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产生。
其次,美国的公路电影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美国的第一部公路电影《逍遥骑士》在60年代就一炮而红,为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公路电影已经有了数十年的技术、内容、剧情的沉淀,其影片的产量、融合元素范围的广度远远超过中国。中国公路电影刚刚起步,虽然出现了几部卖座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模仿和借鉴了美国经典公路片。
5 中国公路电影的突围之路
电影作为目前最炙热的文化传播方式,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突围任重道远。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区别于美国的公路电影,美国公路电影有强大的美国公路文化作积淀,其发展路线,无论是从剧情内容、还是到视听语言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见一部影视作品民族文化作的支撑是多么关键。所以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加入中国元素,形成中国文化。以中国公路电影《落叶归根》为例,其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因为这部影片烙有深深的中国印记。首先“落叶归根”一词师出有名,出自中国古代成语,意为飘落的树叶掉落树叶的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归要回到本乡,片子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另外,本片的剧作背景是真实的中国故事,来源于2005年《南方周末》的一个报道,讲述某民工千里背尸,把自己外出务工的同伴运回家乡落葬的悲情故事。剧情线索所反映的都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剧中的农民工、工头、中国式劫匪也是中国的符号元素,对中国的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理所当然地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那么中国公路影片的发展方向应该通向何方呢?公路电影是否在中国有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公路电影中的“公路”作为一种符号,区别于其他电影类型。“公路”代表着旅途、远方、未知等种种思绪。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公路电影的影片主要基调是符合人类的心理活动走向的,隨着片子剧情的深入会产生心理共鸣、心理暗示。我们可以把这一段心理活动理解为心灵的旅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压的社会环境,中国的年轻人开始沦为房奴、车奴。这些群体多为80后、90后,他们内心其实也叛逆、渴望自由,喜欢旅途。虽然中国年轻人对公路没有特殊的情感,但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心态心境之下,中国公路电影与市场找到了产生交集的点,证明了公路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由可能性变成必然性。而公路电影要想在中国的突围之战中取得成功需要与中国文化实现碰撞,方能产生巨大的火花,成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路永艳.对类型电影的认识[J].当代电影,2004(2).
[2]赵军.类型片与普世准则[J].电影艺术,2003(4).
[3]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恒基.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