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第二次对象化路径探究
2016-11-19郭敏科
【摘要】实事求是在第二次对象化路径过程中,实事求是不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基本精神的回归,以实践的基点作为理论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实事求是;对象化;实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由邓小平总结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同时也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之一。在毛泽东第一次引用和解释的时候已经将它归结于实践的范畴之内,所以它更倾向于一种实践论解释下的方法论,在对它发展的过程中,对象化是它其中重要的一个展现,由此视角去探究实事求是原则性的实践及其合理性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所在。
实事求是的第二次对象化定义是邓小平。他对于实事求是的重新阐释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是对实事求是的客观的基本精神的重新挖掘,使之回到客观实践本身。
邓小平说:“实事求是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的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挥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事业,胜利的向前推进。”这是针对当时中国具体情况片面的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反驳,人们忽略了理论本身是为实践服务的,而不是用理论去束缚实践,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就在于一定要使实践作为基点,而不是用不变的理论来指导变动的实践。因为理论来自于实践,它反映的只是当时当地的具体问题,用那时那地的理论來指导此时此地的实践很明显是生搬硬套,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本义。邓小平对此有精准的说明,“如果不解放思想,事事求助马列“本本”、遵循马列原著、是不可能求“是”的。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位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点其实在于“唯一”二字。唯一,将真理的所有适应性归于实践,而不是其他,排除了其他动摇不定的主观因素,使人们的思想从主观不定怀疑论中解放出来,回到客观实践。当我们真正的实事求是去看待问题,那解决问题的基点就不再是教条、僵化,实事求是意味着对现实社会必然性、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和承认。只有承认了这些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的思想才能解放和自由,才能能动的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完善理论,如果将两者任何一点拘泥于一个不变的境地,那都将产生理论和实践的隔阂,既损害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也损害了人们在实践中的进程。
邓小平深刻的认识到,人们困在主观世界中太久而失去了判断客观事物正确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要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的对象,实事求是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第二是他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概括及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将实事求是的对象扩展为一切存在物,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实事求是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统一,为实事求是找到回归之路,回归理论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相联结的可以运用于转换在实践中付诸真正实践的部分,这种重要性并不在于理论本身是如何的冗长、精妙、深刻,因为对于理论的接受者来说,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对于实践本身来说属于多余。理论必须存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只有从实践中来,为广大人民所掌握,才能变成真正有力的理论,所以它在转化的过程中更倾向于简单化、实用化,更侧重于方法论的部分。也就是说,理论转化实践过程之中的对象,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运用和阐释的高超艺术恰在于此。从他的实行政策和行事过程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实事求是的力量。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三是为实事求是找到了永恒的基点,即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十分彻底的实践论,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全部归结于实践生活,使作为方法论的主义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当实践永不停止,理论自我的革新就不会停止。
实事求是的对象化很大程度上使得理论本身具备了实践的品质意义,特定的适用性,简洁有力,它使得理论的中间环节不必再去经人转述,而成为了听者的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化演绎正在于此。最后对于定义上的探究使我们明白,实事求是立足的基点的对象其实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生活,这一个活的源头活水,一切随实践的改变而改变,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立于不败之地,实践永不停止,它的发展创新适应性就不会停止。它的精髓切合了唯一的不变就是变这一理念。
只有将它精炼为简短、直接、有效的灵魂,才能广泛普遍的应用开来,为人民大众所了解,普遍存在。理论使之变为活的,就要抓住它的内涵和精髓,而马克思的内涵和精髓恰在于此,它的立足点根本在于实践。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4]《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作者简介:郭敏科(1992-),男,汉,宁夏,首都师范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