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策略性知识 写好优质记叙文
2016-11-19仲彩燕
仲彩燕
2015年南通市二模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印象:
这是哲理类的新材料作文。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强调时间的短暂易逝,后一句强调时间的恒久漫长。这是一道颇富有思辨意味的命题。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由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构成,永无穷尽。时间的长与短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的长与短也可以理解多与少、快与慢。
解读材料有层次:
对材料的解读,有不同的层次,知识性解读(纵向、横向)、能力性解读(比较的能力、逻辑的推断能力)和思想性解读(现象层面、原因层面)。材料作文的材料,要多从思想方面解读,这样的解读才有深度,才可以与众不同,而又在材料所指范围之内。时间的“长”“短”,我们固然可以找出长短的物理原因(即知识性解读),也可以分析哪些类型有长短,哪些方面有长短,我们更可以写出有长短的表现,更可以分析有长有短的原因,而且要写出其启迪意义和影响。
本道作文题的外延较大,立意时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一话题来确定立意。从“人生”“生命”“自然”“文化”“艺术”等话题入手,紧扣“时间”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可就第一句话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也可就第二句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但也可就两方面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追求、向往、思考……)永恒(伟大、有意义、有品位……)的价值。也可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前后两句话平均用力,造成观点不清、重心不明。同时,不能仅仅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必须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生成问题有特色:
生成的问题要可探究、能发散,能成块、能成线。生成的问题要便于记叙、抒情、描写,横向成块、纵向成线,这样生成的问题就不单一贫乏,给人以立体感、纵深感。比如时间的长短,从奶奶的角度,就比从一个儿童的角度好,奶奶经历过许多事,跟时间打过许多交道,奶奶生的孩子多,抚养不易,度日如年。而今,子孙长大成人,远走高飞,落下空巢奶奶,大家偶尔聚齐看奶奶,奶奶觉得时间很短,几天就如几个小时一样,稍纵即逝,而盼望子子孙孙来到身边,则十分困难,时间更难捱。以前还有盼头,自己还好把握,而今天却一个在家享受所谓的清福,就如同关在笼子中的鸟儿一样,哪儿也去不了。这样的问题,就比较不一般,它可写可发散的很多,而且切中时弊。
素材选择有亮点:
有了问题,可能可写的东西很多,一下子涌入脑海,我们不能想到的都流淌到纸上。这就要对素材选择加工,审慎选取、把握好取与舍的平衡;适度切入,把握好主与辅的平衡;巧妙升华,把握好正与奇的平衡。例文中的《时光点染的红绣鞋》,要写曾祖母,可写的材料很多,作者巧妙地选择与曾祖母有关的红绣鞋,一下子就上了一个档次,这是一个缺少艺术生命的时代。红绣鞋前加上“时光”,加上“点染”就成了时光隧道中的艺术极品了。选择出良品,取舍有精品。因为选择,因为取舍,拉升了作文的品位。
记叙抒情有支点:
要想写好记叙文,就要如2015年江苏高考所说,作文要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如此,记叙抒情时要有支点,情感与理念——根本点,层次与线索——立足点,画图与场景——切入点,形象与手法——基本点;要巧妙运用细节,人物细节,拓宽视界;生活气息,拉近距离;生命律动,体现质感;人物情怀,去除脸谱。正如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所说,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中学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他们有“无忌”的童心,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城南旧事”,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恐怕就味同嚼蜡了!
思维操作有流程:
解读材料——生成问题——素材选择——激起情感——联系经验——唤起感受——建构生成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课题“策略性知识在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白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