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校内刊物的反思

2016-11-19李岩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学刊物校园文化

李岩鹏

中学校园刊物种类繁多,但大多更新换代速度快,刊物层出不穷,但坚持下来的却为数不多。为何校园刊物大都如此?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校园刊物存在的问题

1.高中校园刊物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

一个学校是由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组成,一个学校建设的好坏不能仅以硬件优劣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应考虑到软件的建设,即校园文化的建设。评价学校软环境的标准便也跟着定了下来,即用文学社团的多少、刊物的多寡等标准来评价学校的软件建设的好坏。这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个标准与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挂钩时,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学校为了获得这个利益,便选择了最速成的办法,办刊物,只要有就行,重形式,而对其内容及意义却置之不理。

2.高中校园刊物存在着目标过高的问题

有的学校把高中当成了大学,希望自己学校也能办出像《萌芽》这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刊物,目标诚然不错,可是有点不切实际。眼光放远没问题,但操作起来还得脚踏实地。高中的“校园文学”是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在文学上去完成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标准定得太高导致的就是大量套作的出现,说白了,就是模仿不成,变成抄袭。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教育落后地区的学校一味地模仿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校园文学”样式。不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生中的大多数参与变成个别学生参与,更有甚者由老师代替学生完成。

3.高中校园刊物存在着背离校园文化传承的倾向

现在的高中校园文化出现了断层,校园文学变成了少数人的行为。刊物更是越出越少,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如果有喜欢阅读高中校史的人,不难发现大多高中的校史变成了名人史,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校园刊物的关注度是可以想见的,即使有也是因曾主编过这本刊物的是某位名人吧。它早已作为一位名人的附庸物而存在,本身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中也便失效了。

二、校园刊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刊物就是校园文学的代言人,它的意义小到成就一个人,大到变革一个时代,拯救一个国家,就像五四时期以《新青年》为的代表的刊物一样。校园刊物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

三、解决的方案

1.对创办校园刊物的态度要严肃,要宁缺毋滥,切忌跟风、随性而为

现在的有些校园刊物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很难辨识其好与坏、优与劣,教师如果不加以纠正和阻止,任其发展下去,危害将是无穷。因此端正态度势在必行。

2.对校园文学,要有正确的认识

时下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的还获了各种各样的奖项,作品被改编成电视、电影。这些成功只是个案,不可复制是其特性,简单地说是不能模仿的。我们不能把这种成功当作家长培养孩子或教师培养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动机。如果一定要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不免媚俗,这与文学的非功利性是相矛盾的。校园刊物也一样,不应将它与利益联系在一起,不要将它当作升学的终南捷径,甚至是高考加分的条件。脚踏实地地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才是创办校园刊物的真正宗旨。此外办刊物还是辅助选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这里发表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也能收获到自信和乐趣,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你将来是否从事文学创作。总之,剔除功利后的校园文学所焕发的光彩更加迷人。

3.要提升校园刊物的品质

高中的校园刊物从本质上说,它更多体现的是辅助教育教学的功能,形式更多体现的是模仿,而非创作,这个特点是与学生所处的兴趣培养阶段和知识积累阶段密不可分。但这并不妨碍它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与个性的形成。

要想办一个有优秀品质的刊物,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在创办刊物伊始就要有明确的宗旨。宗旨的确定要紧密联系现实与社会,凸显其社会意义和价值;紧密联系读者,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其次,形式要多样化、多元化。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像鲁迅说的先占有,然后选择,最后创新,这样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切忌照搬照抄。

四、要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创办刊物,离不开教师的辅助。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外加“博”、“悟”与“通”的三种素质,“博”即博览群书,它是“悟”的基础;“悟”即反思与整合的过程,它是对“博”的理论提升,又是融会贯通的方法和方式;“通”即融会贯通,它是以“博”为基础,以“悟”为方式,取得的终极成果。

辨析刊物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其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这个特定群体在校园文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或许能让校园文学走出目前发展的瓶颈,让校园文学沿着更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这样,它所取得的成就也一定是辉煌的。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学刊物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刊物贺词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至各学校的一封信
新课改下高中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浅论
二月风
校园文学月报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