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16-11-19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兰亭王羲之

【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一、二段写景,美点纷呈,学生容易品味领悟;三、四段写痛和悲,对“生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惑,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本课以“读”来构建整个课堂,在“品、思、悟”中,将“文言”“文章”和“文化”的教学用活动的形式有机结合,注重创新设计,将诵读涵咏和美点赏析揉成一体,回归语文本真,将听、说、读、写融为一炉,在文本的挖掘中,品位作者浓郁的情感变化和深重的生命意识。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阅历较浅,加上时代的差异和对文言的畏惧,很难理解和感悟文中王羲之时代的生存意义和精神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对待生死的态度,必须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活动,在立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诵读、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整合重点字词“修、期、致、盛、所以”的含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重点品味文本语言美和意蕴美;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感慨,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通过文本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探究、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

师:下面我们来读两遍题目:(1)如果要读出题目的节奏,怎样读?

(生读)

师:(2)如果要强调文体,哪个字要读重?

(生读)

(在和学生的探讨中,把握“兰亭集”和“序”)

师:据晋书记载,它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诗集》所作的序文。这篇序可谓艺术奇葩,千古奇文,其中的美需要我们静心品味和咀嚼。下面我们就一起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二、诵读品味

1.整体感知。教师泛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气。

师:诵读是感知文言最好的办法。下面老师先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把我个人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交流。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节奏,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在文中找一个表达情感的字填在空格处进行评价。

兰亭之会,其情可谓( )矣;

兰亭之思,其情可谓( )矣;

兰亭之悟,其情可谓( )矣。(ppt展示)

2.字词理解。(ppt展示)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作者情感在文中的变化,我们先来积累几个重点字词。课前老师已经给加点的字做了解释,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看老师的解释有没有问题?

茂林修竹 长

况修短随化 修身

丝竹管弦之盛 繁多

俯察品类之盛 繁盛

所以游目骋怀 ……的原因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来,兴致

3.翻译句子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完成这三个句子的翻译。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我们翻译文言语段,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迁移,更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师:文字是心灵的外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从作家的生命里流淌出来的,王羲之笔下文字无一不是他情感和心理的折射。从刚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请同学们齐读一、二自然段。

三、美点赏读

1.赏读第一、二段,品兰亭之“乐”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600多年前的兰亭盛会,下面请你以一个活动记录者的身份填写下面的活动记录。(用原文句子回答)

(1)活动记录,相得益彰

(ppt展示)

活动时间:永和九年?摇暮春之初

活动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活动环境:崇山峻岭?摇茂林修竹?摇清流急湍

活动天气:天朗气清?摇惠风和畅

参会人物:群贤毕至?摇少长咸集

活动盛况:列坐其次?摇一觞一咏?摇畅叙幽情

活动内容:修禊事也

人们心情:信可乐也

师:美文若能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情趣。现请同学们把“信可乐也”嵌入每一个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

(2)变形阅读,别有情趣

把“信可乐也”嵌入每一个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ppt展示)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信可乐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信可乐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仿写练习,动手动脑

根据示例,请仿写一个句子。

师: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内容,根据示例,请仿写一个句子。(ppt展示)

兰亭之乐乐在(茂林修竹崇山峻岭)的(优美)

兰亭之乐乐在( )的( )

师:从同学们的仿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文人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那么,作者这种“乐”是不是“真乐”呢?请齐读以下句子思考。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t展示)

从刚才的诵读和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乐“都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感官之乐,这种快乐在是短暂的、肤浅的、瞬间的快乐。他不能使人内心获得持久的、永恒的快乐,那他是什么心情?

2.赏读第三段,思兰亭之“痛”

师:诵读是与作者进行对话,让我们把“岂不痛哉”嵌入每一个句号结尾的句子诵读,注意把语气。思考:作者因何而痛?痛在什么问题思考而生的感慨?(死生)

(1)变形阅读,别有情趣

把“岂不痛哉”嵌入每一个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ppt展示)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岂不痛哉!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岂不痛哉!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岂不痛哉!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岂不痛哉!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岂不痛哉!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问题探究,深度品读

通过诵读,请问作者因何而痛?(ppt展示)

一痛俯仰一世 (生命短暂)

二痛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光阴易逝)

三痛不知老之将至 (人生无常)

四痛情随事迁 (美好消逝)

师:王羲之痛惜生命短暂、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更痛惜人生的生和死,他写此文就是为了规劝人们不要虚度光阴,积极有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3.赏读第四段,悟兰亭之“悲”

王羲之在兰亭聚会上的痛是一己之悲痛,还是一个时代的悲痛,带着这种理解,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体会王羲之因何而“悲”?

(1)仿写练习,动手动脑。根据示例,请仿写一个句子。

兰亭之悲,悲在( )(ppt展示)

(2)探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真正含义。(ppt展示)

魏晋时期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许多著名的文人、名士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身处乱世之中,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

品读文字,浸透着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自然的热爱与执着。

课堂小结:

一次普通的集会,王羲之生发出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一次灵魂的坚守,王羲之探索出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永恒方式;一次谆谆的教诲,激励我们强健精神体魄,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品兰亭之乐,追求雅趣人生。(ppt展示)

思兰亭之痛,珍惜有限人生。

悟兰亭之悲,打造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贵州金沙县金沙中学。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兰亭王羲之
向明月
王羲之送字
大书法家王羲之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绍兴风物志
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