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析

2016-11-19章玲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语文能力

章玲芳

作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以及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辩证的看待所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思辨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探讨相关教学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语文学科具有较为鲜明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强调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思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充分表现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而人文性作为别于其他科目的关键特点,又强调教学中应发展人文思想,而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科学、有效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及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必然要求。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充分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由于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进而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呈现出趣味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同时,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和获取语文知识,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二是,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加新颖丰富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进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思维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是,教学模式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沿用着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往往够过于注重个人魅力的呈现,进而常常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作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的状态;而另一方面,教师往往都没有重视起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往往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这种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会使教师觉得身心疲惫,学生也常常会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也过于沉闷、枯燥,进而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仅存在于表面形式。

二是,思辨意识的缺位。一直以来,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都以理论内容为主,进而导致很多学生都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如果再加上没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无法被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也无法得到正确、全面的培养。而长期的应试教育训练,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弱化,及时面对既成的答案,学生也常常会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同时,也由于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已经接受了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很少会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更别提会对书本知识,以及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质疑,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想问、不敢问和问不了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发现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使得学生逐渐形成思维惰性,进而导致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失去了有力条件。

三是,标准答案的局限。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与僵化的选拔制度影响下,让广大师生始终认定“标准答案”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很多练习和考试都改称了“参考答案”,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练习来看,这种“答案”依旧没有改变师生的想法。“标准”表示着毋庸置疑,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一切不符合“标准”的答案都是不准确的。而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具有多元化的解答,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问题。而“标准答案”的存在也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教育制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忽视,局限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与教育者的职业倦怠和素质的降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要想总结出多元化的答案,教师必须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学识,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而就目前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来看,常常难以满足其标准要求。这也为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1.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

师生平等对话是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有关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本就是有形形色色的对话构成的,但是,不少教师在对话教学实践中都陷入了误区,存在浅对话、假对话和空对话的等现象。对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理解是对话产生的关键因素。首先,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是充满真诚、关注等因素的合作互动过程;其次,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充满信任与希望,以及创新与追求;最后,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批判意识。这样充分体现出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发表的见解与看法,教师应教育足够的尊重与鼓励,真正贯彻执行成本课堂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呈现了理性思辨色彩,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采用对话教学,为学生营造和谐、开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师生之间构建出一个相互尊重的角色地位,学生的兴趣逐渐得到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

2.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乐于思辨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通常只是循规蹈矩、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维护好学生的“言说权”使得学生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逐渐形成的思维惰性也造成学生往往懒得发言。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就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权威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积极对教师的讲解内容发出质疑,在全面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和动机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提出这样的质疑:《蜀道难》为什么多次提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不会过于重复吗?以及《祝福》中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等,这些质疑的提出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已经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问题本身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运转,对于问题不断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进步。

3.构建论辩平台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论辩活动,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理清思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辨别事物本质差别,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说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积极的创设论辩环境与平台,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论辩活动,并在论辩过程中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全面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解放学生思想,培养起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大胆的向教师、教材提出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每一次引导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机会,准确把握论辩时机。比如:在讲解《题李凝幽居》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针对“推敲”的典故来组织学生开展论辩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的内涵、意境等方面进行论辩,各抒己见。虽然论辩活动的开展很可能会打乱了事先设计的教学计划,但是却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诗词鉴赏知识完成一次科学、有效的思辨能力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辩论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思考与进步。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思辨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人才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而作为学生人生重要的受教育阶段与转折点,高中教育应充分重视起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与思辨性。也同过不断为学生呈现具有艺术性、思辨性和人文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与价值,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三都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语文能力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教师应如“水”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