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6-11-19李冉

体育师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能力高校

李冉

摘 要:对现阶段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业务能力之中关键点。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新常态”理念在教育事业中的阐释及“新常态”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出培养创新能力的四条途径即构建知识系统、培养创新意识、突破思维障碍和优化外部环境。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能力;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17

“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进行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的变化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面对当前高校教学现状,提出新常态下的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对于高校体育教师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起到关键作用。创新是人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是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教育“新常态”的举措,对于教师优化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作用。

1 “新常态”的理念阐释

“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教育角度思考是告别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提出创新教学的,引导教育事业走向高效化、科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教学。不单单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成长,使教育事业走向一条有着深刻转变、不断优化升级的道路。

面对教育事业“新常态”下的理念转变,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养成,积极应对理念转变带来的各种工作变化。因此,这一系列转变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新的标准。

2 “新常态”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1 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束缚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在教学思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上“忠于传承”,偏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动性差,影响教学效果。在缺乏主动性的体育课程中,学生失去了对知识掌握的主动权,被动接受,抹杀了他们对体育的情感,直接导致“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结果。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教会一项运动技能”层次而是需要让学生“爱上一项体育运动”,养成体育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正确高效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热情,对体育运动产生深刻情感,能够在课堂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2.2 加强对自我形象的优化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对自我角色有深度认识,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体育教师要有“榜样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着装得体,外观要符合教师职业规格,行为举止高雅大方,接人待物彬彬有礼。一位始终保持积极阳光、举止文明的体育教师将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感,让学生产生信赖和尊敬。相反,不修边幅、精神不振的教师形象将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久而久之对体育课兴趣减弱。内在美,心地善良,有气质,有内涵。内在美所建立的形象比外在美更强烈、更深刻。德性、思想、性格等都成为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一言以蔽之,体育教师要树立“以德立教、以身为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思想概念,对自我形象进行重新审视,加强优化。

2.3 重视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称之为授课能力强,这项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优化,并逐渐被教师熟练掌握,业已成为独有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首先需要强化自身运动技能,即对所教授动作技术按照要求,有效完成的能力。体育教师在课程中需要进行动作示范,通过直观感受给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教师需要强化教学艺术性。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指导语言精确、清晰,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充分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具,利用多媒体、体育游戏等充实体育课程内容。此外,体育教师也需要适应环境更新,开拓视野,学习新鲜的理论知识和运动知识,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教学相长”,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 如何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3.1 构建知识系统

开展高校体育面对的教学对象、所要担负起的教学任务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知识结构具有专业学科的扎实性和多学科的全面性特点(如图1)。针对高校体育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专业基础知识,属于核心层次。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专业基础知识涵盖体育教育学知识、体育心理学知识、运动人体学知识、运动医学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体育教学方法知识等。专业基础知识为教学提供主要帮助,在教师遇见问题时,能够立马汇总体育相关知识,为解决问题输送方法。其次,教师需要相关辅助性知识,如管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等领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领域之间,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学创新不仅仅只是靠体育的深入就能支撑,需要多个领域的综合,构建自己的知识树,为创新能力提供理论知识保障。综上所述,体育教师构建知识结构需要注重两点,即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综合知识的“广度”,培养宽阔的眼界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图1 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知识系统

3.2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养成多疑问,多思考的习惯。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要注重随想随记,创新灵感的来源总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记录,深层次挖掘探索,寻找促成创新的时机。培养自身认真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创新”相遇的机会,把握细节、把握关键。

3.3 突破思维障碍

假如将创新比喻成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的话,那么想要达到目的,就需要突破过程的障碍。面对问题出现时,人们总是受线性思维影响,渴望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方法的获取,这样的思维方式就造成了思维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新思维是需要“破坏性”的,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是对规律总结的“不遵从”,人人都羡慕创新成果的出现,但是又都不想成为“规律的破坏者”,没有人喜欢犯错,但同时也没有人能躲避犯错,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是创新能力的情感培养基础。正确的答案是创新思维需求的结果,正确答案从错误中来,从无数次的挑战中来,辩证地认识在寻求创新过程中的错误,以积极饱满的情感状态,迎接创新成果的到来。

3.4 优化外部环境

在教师自身培养之外,也需要对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促成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外部因素。对于外部环境而言,首先需要学校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师竞争机制,对于思想陈旧,教学老化的教师提出批评,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于创新者给予支持。其次,教研室需要在教师岗位培训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辅具,通过国内外教师学术交流等途径启发教师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构建利于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也十分必要。通过政策引导、经济导向、文化支持等多途径优化外部环境。

4 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为教师职业升华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是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部分,而教师采取怎样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倘若把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比喻为建筑的砖瓦,那么教师的创新能力则是给予这些固定单调的砖瓦一些创造性的搭配,从而建造出牢固且美观的高楼。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主动创新出更多、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的显现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宁.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 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8):98-100.

[2] 庞茂盛.“新常态”背景下体育教学活动要素分析[J].体 育师友,2016,(1):44-45.

[3] 王菊芳.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5, 26(1):74-75.

[4] 许建生.体育教师素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 101-104.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能力高校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