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合作研究

2016-11-19王博张弛南昭延童友俊

科学与管理 2016年4期

王博 张弛 南昭延 童友俊

摘要: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行业敏感性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对中国各省(市、区)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10-2014年经贸合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详尽分析了我国主要进出口区域的进出口目的国、贸易方式、企业主体和产品种类。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情况,定量描述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状况,对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大数据;贸易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4.004

1 引言

2015年3月,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借此重塑世界经济动力格局,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战略的重点。加强对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特点以及产业格局研究,对于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加强贸易畅通,促进经济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和对外贸易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贸易格局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之后,学者们纷纷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1-3]、风险和挑战、机遇[4、5]以及国家见的经贸关系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以往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缺乏,对于中国出口格局的研究较多,对于进口格局的研究较为缺乏。另外,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经济和贸易总量的分析[6、7],对于产品结构以及中国内部区域间的产业差异研究较为薄弱。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海关总署以及瀚文咨询贸易数据平台提供的国际贸易大数据分析,采用较优势指数、行业敏感性指数以及聚类算法,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进出口目的国、贸易方式、企业主体和产品种类),定量描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体格局以及我国各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态势。最后,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对我国各区域构建全方位“一带一路”产业互利合作关系提出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描绘了贯穿亚、欧大陆、一头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发达欧洲经济圈、涵盖中间广大腹地的“一带一路”倡议“路线图”。“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目前,已有60余个国家表现出积极兴趣。

针对以上“一带一路”沿线64个主要国家, 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数据(2010-2014)以及瀚闻资讯国际贸易大数据平台提供的157个国家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做以梳理,以展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总体格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14年版)HS分类体系对22大类98章商品构成进行进一步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较优势

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指标,旨在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描述一个国家各个产业中或者多个国家在同一产业内相对出口的表现,用以判断一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哪些,从而揭示其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出口比较优势指数,表示i地区或国家相比j地区或国家出口K产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和表示i和j地区或国家出口K产品的出口贸易额,表示i和j地区或国家进出口的产品总额。

2.2.2 行业敏感性指数

行业敏感性是用来衡量一国进出口贸易中,某一行业的进出口对另一国家对本国该行业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敏感程度。

式中,为出口(或进口)敏感性,取值为1或0;表示i国出口k产品到j国的贸易额占i国出口k产品总出口贸易额的比例;表示i国从j国进口k产品的贸易额占i国进口k产品总进口贸易额的比例;表示i国出口(或进口)k产品占i国出口(或进口)总额的比例。在同时满足;的前提下,为1,表示i国出口(或进口)k产品对j国敏感;反之,不敏感。

2.2.3 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数

最早是由Blázquez-Lidoy等(2007)[8]提出,运用的对某两国在某一时间内的进出口结构进行比较的方法评价了中拉之间的贸易关系,我国桑百川、李计广(2011)[9]也运用此法通过对修正后的专业化系数和一致系数两个指标的求解,并取两者的算平均值得出中国出口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竞争性指数和互补性指数。

(1)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示国家 的产品 在 时间段内占其出口总量的比重; 表示国家 对产品 在 时间段内的进口额占其对所有商品的进口总量比重。若两者相等,即 国在 时间段内对产品 的出口结构与 国在 时间段内对产品 的进口结构完全一样。此时 和 将等于1,两者数学平均值 也将等于1。 当 越接近1时,表明 、 两国贸易互补性高、贸易潜力大、贸易机遇多。

(2)贸易竞争性指数

上式中, 表示国家 的产品 在 时间段内占其出口总量的比重; 表示国家 对产品 在 时间段内的出口额占其对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量比重。若两者相等,即 国在 时间段内对产品 的出口结构与 国在 时间段内对产品 的出口结构完全一样。此时 和 将等于1,两者数学平均值 也将等于1。 当 越接近1时,表明 、 两国贸易结果一致,贸易竞争性强。

3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的总体格局

3.1 中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机电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33%),互补性指数高。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对越南和伊朗出口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出口额83.11%。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主要国家及其主要出口产品种类如图1所示。

3.2 中国主要贸易进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2014年进口贸易总额的25%,增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增速(0.4%)。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北亚的俄罗斯和东南亚地等地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的进口量最大,占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42.58%,是其与我国高互补性产品。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进口出现下滑,其中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最主要进口国家进口额分别比2013年下降7.49%和9.25%。2014年,我国进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5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进口额84.84%。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主要国家及主要进口产品种类如图3-2所示。

3.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总体格局

采用pajack软件,依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绘制出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图,每个圆点表示一个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一带一路”国家,圆点大小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成正比,线条粗细与进出口总贸易额成正比。具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总体格局如下图所示:

该结果与中国和沿线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这些国家出口比较优势行业基本一致,同时受各国需求结构影响。中国出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为主,蒙俄、中亚、西亚及中东三大区域对中国的出口是能源主导的单一型商品结构,南亚主要出口纺织服装,东南亚主要出口机械设备,中东欧国家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

行业敏感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与中国贸易存在敏感性部门中,依赖中国对外出口的敏感性部门相对多于依赖中国进口的部门。

从中国进口、沿线国家出口的角度来看,敏感性行业较为集中,其中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主要出口矿砂等产品到中国;老挝、柬埔寨主要出口的是木材及制品类产品;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格鲁吉亚主要出口生皮皮革、铜及制品、蔬菜类产品。从沿线国家进口的角度来看,蒙古对中国的敏感行业为矿物及非金属制品、钢铁等;俄罗斯从中国进口贸易中,依赖程度较高的是玩具及运动用品;中亚地区以及乌克兰、埃及、也门对中国的敏感行业为纺织服装;老挝柬埔寨对中国的敏感行业为机电产品;柬埔寨,斯里兰卡、黑山对中国的敏感行业为交通运输设备。

4、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演变与升级

4.1 中国对外贸易主体的演变

私营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私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0%,2014年,私营企业占比近55%。市场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私营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我国国有企业仍为贸易进口主要群体,5年来,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额所占比重均在40%以上。

4.2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变

出口方面,我国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出口逐年上升,贸易额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58.69%上升到 2014年的63.81%。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下降,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24%下降到18%。对外承包工程出口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有小幅下降,边境小额贸易和保税出口小幅上升。

进口方面,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以一般贸易进口为主,从2011年开始,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贸易额占进口总额的60%以上。2011、2012和2013年,来料加工贸易进口比重连续下降,2014年出现回升。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税仓库进境货物小幅提升。

4.3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升级

生活用品出口逐年增长,增幅较大。近五年来,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Top30产品种类占总出口额的90%左右。其中,家具、寝具、灯具、非针织服装、鞋靴、陶瓷产品、针织物、皮革箱包、纸板制品、贱金属工具、器具、和玩具等生活用品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部分增速超过30%。机电产品、精密仪器、钢铁制品、汽车等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原材料进口趋缓, 高端生活用品和食品进口增长较快。2014年,进口金额超过150亿美元的7大产品种类占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总额的80%左右,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产品种类较为集中。近年来,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矿砂、橡胶、铜、棉花、钢铁、铝、锡等原材料产品出现下降,2014年,除矿物燃料品类相对平稳外,其他大部分原材料降幅超过10%。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贵金属其制品、其他植物纺织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皮革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可可制品、糖等食品类和高端生活用品类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5 中国各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态势

世界经贸格局的变迁以国家内部格局的调整为支撑。本文通过对全国六大重点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国家聚类分析,展现我国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和东北腹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总体格局。

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其中,环渤海地区以进口贸易为主,2014年进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口贸易额42%。出口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2014年两地区出口贸易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67%。

5.1 环渤海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1.1主要出口国家

环渤海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18%。环渤海地区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和东北亚地区,对以上四个地区主要国家出口额接近环渤海地区总出口额80%。

5.1.2主要进口国家

环渤海地区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42%。环渤海地区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进口地区集中在西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从以上三个地区的主要国家进口额占环渤海地区总进口额85%。

5.2 长三角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2.1 主要出口国家

长三角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35%(首位)。出口额排名前十四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亚和中东欧地区,向这些国家的出口额占长三角地区总出口额的77.93%。

5.2.2 主要进口国家

长三角地区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22%。长三角地区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从东南亚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到长三角地区总进口额的62.28%。

5.3 珠三角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3.1主要出口国家

珠三角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32%,仅次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出口额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出口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亚和中东欧地区,以上五个地区主要国家出口额接近珠三角地区总出口额81%。

5.3.2主要进口国家

珠三角地区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26%。珠三角地区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进口国家集中在东南亚(64%)、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北亚地区,从以上四个地区的主要国家进口额占珠三角地区总进口额94%。

5.4 西北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4.1主要出口国家

西北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4%。该地区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出口国家集中在中亚、东南亚、南亚、东北亚和西亚北非五个区域,其中对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西北地区总出口额的55.25%。

5.4.2 主要进口国家

西北地区进口额仅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1%。该地区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亚、东北亚和东南亚三个地区,三个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该地区总进口额的90.61%。

5.5 西南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5.1主要出口国家

西南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5%。在西南地区出口贸易国中,排名前十四位的主要出口国家集中在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北非和东北亚地区,向四个地区主要国家出口贸易额占西南地区总出口额85%以上;其中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到43.67%。

5.5.2主要进口国家

西南地区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4%。从东南亚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到西南地区总进口额的88.63%。

5.6 东北腹地主要对外贸易区域

5.6.1主要出口国家

东北腹地出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贸易出口额的2%。出口贸易额排名前十四的主要出口国家中,出口贸易中一半以上的贸易额是与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占东北腹地总出口额的63.73%。

5.6.2主要进口国家

东北腹地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口贸易总额的4%。在东北地区进口贸易中,排名前十四位的国家,东北亚和中东欧两个地区的贸易额占到90.79%。

6 构建全方位“一带一路”产业互利合作关系

结合我国及我国各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态势,尤其是各地区比较优势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数,对我国各区域构建全方位“一带一路”产业互利合作关系提出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和南欧等地区国家的出口结构类似,贸易竞争性较强,我国在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重点是将部分优势产能转移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形成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新型产业链,并强化我国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同时,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南欧、中欧、西欧和东欧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潜力较大。与西亚北非和地中海地区贸易互补性较低。该地区出口贸易结构都是以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等出口为主,加强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关系,实现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时加强与这些地区国家的外交合作,不断寻求政治互信和共识,确保能源运输安全。

依照产需结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议重点推进中东和东北亚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东南亚和南亚新兴市场产业转移、中东欧新兴产业合作和高端市场开发,将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以投资带动工程、产业、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以便我国拓宽贸易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打造全方位“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经贸关系。

5.1 深化与中东和东北亚地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

我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腹地与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地区的能源合作有良好的贸易基础,因此建议:

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中心城市为支撑,加强北京与莫斯科通道建设。

以重点能源勘探、开发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5.2 开辟东南亚和南亚区域合作新市场

珠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出口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额的比例均超过55%;另外,珠三角城镇群是世界制造中心,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庞大的新兴市场,梯度差异显著、互补性强。因此建议我国能够加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经贸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充分利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资源,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优势产业“制造+服务”一体化方式走出去,合作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扩大市场、输出产能。

同时,鼓励原料进口依存度高的木材加工、天然橡胶等产业生产环节向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原料资源国转移,以产业集群方式走出去,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多种方式带动产能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产能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5.3 开展中东欧互惠共赢合作,打造中欧合作新引擎

我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规模相对较小,2014年进出口额分别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4%和7%。但贸易合作领域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我国与中东欧16国主要贸易领域集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领域,与我国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产业互补性强。同时,我国与捷克、克罗地亚、土耳其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钢材、轿车教育和金融领域合作潜力大;与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兰在节能环保、新材料、汽车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钾能源合作领域前景好。

建议:

以贸易为基础,推动高端产品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

鼓励围绕地区优势产业合作共建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4 加强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共建西部开放窗口

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贸易基础好,互补性强。该地区对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西北地区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且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西部开放的重要窗口,是通往亚欧大陆的国际门户,加强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隆国强.一带一路——大国发展战略[J].中国经济报告.2015(5).

[2] 刘华芹,李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战略与基本架构[J].国际贸易,2014(3):4-10.

[3] 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2):93-102.

[4] 吴崇伯.福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挑战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4(6):109-113.

[5] 谭秀杰, 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5(2:)3-12.

[6] 邹嘉龄, 刘春腊, 尹国庆 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7] 韩永辉, 罗晓斐, 邹建华. 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 世界经济研究. 2015(3):89-98.

[8] Blazquez-Lidoy, J., J. Rodríguez, and J. Santiso (2006), “Angel or Devil? Chinese trade Impact on Latin American Emerging Markets”, Working Paper #252, OECD.

[9] 桑百川,李计广.拓展我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关系——基于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1(10):69-74.

(责任编辑:张 萌)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industry sensitivity index,trade competitive and complementary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64 One Belt One Road countries.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situation from 2010 to 2014 has been presented,import and export destination countries, trade mode, enterprise main body and Detailed analyzes has been detailed reveal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area",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en quantitative described, which plays an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elements flow freely,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t and market depth fusion deeply, and drivi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into a wider range, higher level, deeper regional cooperation.

Keywords:One Belt One Road;Trade big data;Trade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