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2016-11-19葛金田

科学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走出去模式一带一路

葛金田

摘要:山东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开放前沿具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良好基础和实力。本文通过对山东企业“走出去”战略主要模式、涉及领域和地区分布等的分析,为山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从战略布局、主要任务、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山东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走出去”模式;“一带一路”战略;深度参与;战略布局规划

中图文献号:F125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4.003

0 引言

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开放前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对于破解山东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加快富余产能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层次的战略选择。

1 山东具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良好基础和实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沿海、政策优势,着力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位居全国前列,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深化,开放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总体具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力和基础。

1.1 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南北交通要道,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交汇部,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结合点,构建全面开放大格局的区位优势明显。毗邻日韩,与日韩经贸往来频繁,吸引了韩、日对华投资的50%和10%,打造中日韩自贸区桥头堡的条件优越;日照是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有八市与新丝绸之路北线基本重合,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条件优越;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山东拥有334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是北方唯一拥有三个过亿吨大港的省份,具备全面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

1.2 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基本形成了基础雄厚、配套完善、承载力强的产业体系。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区,是畜牧业和渔业大省,农产品出口连续13年全国第一,各类产业化组织、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已与26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对外合作关系,投资规模和援外专家居全国前列。作为工业大省,产业门类齐全,配套体系完善,轻工、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等行业居全国重要地位,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36家,山东能源集团、魏桥集团进入2015年世界500强,43家企业进入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加速融合,服务贸易规模扩大,服务外包快速成长,开放型经济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1.3 具有明显的开放优势

山东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一是贸易伙伴多元化发展。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不断加大;2013年,山东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长3%以上,对大洋洲、东盟、非洲出口增长10%以上。二是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2013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5个,实际到帐外资5.5亿美元。三是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境外投资积极推进。2013年,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443家,比上年增长22.7%;核准境外投资总额55.6亿美元,增长25.4%(其中,核准中方投资45.1亿美元,增长23.1%)。境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4.8亿美元,增长4.5%;外派各类劳务人员52591人,增长2.3%。2015年山东共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295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133家、对外劳务合作平台66家。已有2600多家企业到境外投资,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浪潮集团、兖矿集团、潍柴动力、青岛啤酒、中国重汽等自主品牌已走向世界。全省省级以上经济类园区共171家,数量居全国之首,园区进出口、实际到账外资等主要开放指标增幅占全省比重均超过50%以上,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助推中西部开发开放、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搭建了承载力较强的开放平台。

1.4 具有扎实的合作基础

山东地处东亚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许多国家历史、人文背景相似,可融性强。省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畅通、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实体经济基础稳固,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已与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66个国家建立了189对友城关系,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机构。目前已经着手布局丝绸之路六大经济走廊,展开不同领域的合作,如: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园区二期、中柬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一体化合作、中俄合作托木斯克州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东盟“10+3”扶贫合作、海洋合作科技园、海洋人才培训基地等,这些都为今后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5 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山东古为齐鲁大地,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知书尚礼,素有“孔孟之乡”美誉,以儒家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五岳之首泰山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人文气息浓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首例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以“三孔”古迹遗址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全省共有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中国文化名村、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蓬莱仙境、济南泉群、青岛日照海滨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使山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热点。

1.6 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才支撑

多年来,在打造创新型省份战略推动下,山东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有机衔接的多层次创新体系,高层次的创新平台、高水平的科研能力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截至2013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21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省级工程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1265家;建设中的济南、青岛、烟台等17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35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位。截至2012年底,全省拥有研发单位3742个,各类研发人员38.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30.39万人,住鲁两院院士4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15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99人;特别是山东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具有较强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良好的合作基础,较为雄厚的实力,使山东有能力、有条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 山东“走出去”战略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基础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有条件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对外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更加多样,涌现出青岛海尔、烟台万华、潍柴动力、南山集团等一大批山东典型企业,这将为山东今后高起点、积极稳妥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2.1 山东“走出去”主要模式分析

2.1.1 资源开发模式

作为解决资源能源消费大省发展瓶颈,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走出去获取境外资源,成为山东境外投资的重要途径和重中之重。截止2012年,山东境外资源投资项目268个,协议投资总额45.44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4.75亿美元)。2013年,新核准境外资源开发项目58个,中方投资额10.9亿美元。重点领域涉及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金矿、铝土矿、镍矿、铬矿、铅锌矿等)、森林合作利用与木材加工、天然橡胶、农业种植、远洋渔业等。如,兖矿集团和临沂矿业澳大利亚煤矿、祥光铜业塞浦路斯铜矿、信发集团印尼铝土矿等资源生产供应基地;烟台西北林业会同烟台开发区在俄罗斯获得8000平方公里森林采伐权、28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和多宗境外资产;青岛中启公司投资9000万美元在柬埔寨从事特许林地采伐和橡胶种植等。

山东境外资源开发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中亚、东盟、南亚等周边国家,伊朗等中东地区国家,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等美洲国家,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等。目前,已经建立了澳大利亚煤炭、南美洲铁矿石、俄罗斯木材、东南亚天然橡胶等四大资源供应基地。拉美、大洋洲、非洲等是山东境外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来源地,其中,大洋洲是山东境外资源开发最为集中的地区,与澳大利亚的双方矿业合作项目超过40个。

境外资源开发一般有七种模式:合资开发;股权并购;风险勘探;购买产能;租赁经营;战略联盟;工程换资源等。山东境外资源开发合作注重推动大企业、实施大项目,信发铝业、南山铝业、日钢集团、祥光铜业、成山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租让、权益分成、服务合同、投资入股、合资合作经营、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换取资源、以勘探合作换取矿业开发权、用优势产能换取资源等新型资源合作开发方式。

2.1.2 产业投资模式

目前,山东有兖州煤业、海尔集团、烟台万华等企业入选全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跨国公司100强”,兖州煤业、海尔集团、山钢集团等7家企业入选“境外资产跨国公司100强”。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 ( 机构) 投资项目2629项,协议投资总额130.95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109.54亿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82.45%)。2008~2013年六年间,山东境外投资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年均增长55.7%。目前,山东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商务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三大行业,其中煤炭开采占了55.66%;非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工业和建筑三大行业。2012年,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突破百亿元,达到119.72亿元,非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达到9.32亿元。截止2012年,累计非贸易性企业境外投资项目1360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00.18亿美元。

山东省境外产业投资分布在超过全球一半以上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企业2000多家。从对外投资结构看,对亚洲的投资居第一位,占总量的56.9%(其中对香港投资占亚洲投资的51%),通过在香港设立投资性公司开展参股并购成为山东企业境外投资、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渠道;对非洲投资居第二位,占12.1%;对大洋洲投资居第三位,占10%。在传统国家和地区不断增长的同时,欧美地区发展迅速。分区域看,目前亚洲仍是山东产业投资重点区域,香港一直是首选地,其项目流向较多的亚洲国家还有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欧洲项目流向较多的国家有丹麦、德国、英国等;北美洲项目流向国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大洋洲主要流向国有澳大利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非洲主要流向国有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南非等。分产业看,亚洲是山东优势产能转移、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在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设立了境外园区,在东南亚建立了纺织基地;在中亚、西亚等国推动钢材、建材、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农机等产业的市场开发;农业投资从最初的东南亚地区,拓展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盟、非洲及拉美等地区,主要开展了服装、棉花加工、纺织印染、日用轻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加强了对东欧、南美地区的资源与产业合作,建立了南美洲机械电子生产基地;建立了非洲化工建材基地,推动汽车装配、木浆、造纸、太阳能、矿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等。

境外产业投资模式由传统的合资、合作、参股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发展。主要模式有:(1)自主品牌创立模式,如海尔集团实施的“创海尔世界知名品牌”战略,走先市场后工厂以及“三位一体”路子,用户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销售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2)跨国并购模式。该模式已成为兖矿集团、烟台万华集团、济宁如意集团等大企业获取海外资源、研发技术、市场渠道,实现低成本扩张重要举措。(3)搭建创新平台模式。仅“十一五”,山东就设立境外研发中心99 个,建立了欧洲、北美洲、日本三大科技研发中心。(4)建立营销网络模式。2013年,山东新核准境外营销网络209家,中方投资8.8亿美元,分别增长37.5%和72.5%。(5)境外加工贸易模式。截止2012年,全省累计加工贸易企业投资项目410个,协议投资总额35.09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9.078亿美元),涉及纺织服装、电子家电、钢材、皮革、食品加工、建材等行业。(6)集群发展模式。推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境外集群式发展,结合贸易投资建立多元化境外加工制造基地。“十一五”时期,山东承建的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俄罗斯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委内瑞拉科技工贸区为企业境外集聚发展搭建新的合作平台,累计入区境外企业18家,实际对外投资1.9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1800人。

2.1.3 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模式

近年来,山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呈现大项目、大企业增多趋势。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印度贾苏古达6x600MW燃煤电站项目合同总额18.7亿美元,是迄今中印之间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海外工程项目。山东电建总公司、青岛建设、山东电建三公司、威海国际等4家企业连续多年进入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名单,入选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山东对外承包领域已从低层次的土建工程,向交通运输、电力工业、石油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能够带动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大型高端工程发展,目前涉及主要领域包括电力、冶金、石化、建筑、机械、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矿产开采及设计咨询等。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承包区域包括亚洲、非洲、拉美和中东四大板块,涉及印度、沙特阿拉伯、新加坡、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博茨瓦纳等十大市场,营业额占全省70%以上。非洲和亚洲是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占据了近81%的份额。非洲市场主要涉及矿业、交通、建筑、冶金、电力等方面的工程承包;中东市场主要涉及公路、桥梁、石油、电力等;拉美主要涉及铁路、石油、电力、煤炭、黄金等。目前开始进入沙特、阿联酋、阿曼、尼日利亚等石油生产国;承揽塞尔维亚高速公路和波黑电站项目,首次进入欧洲路桥、电建工程市场;南苏丹、蒙古、委内瑞拉等市场也已开展工程承包。同时利用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出访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克罗地亚等国,推动山东企业开拓东欧承包工程市场。2012年,全省十大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分别为62.48亿美元和48.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7.4%和5.2%,大企业主导作用明显。

目前我国已有多达十几种的对外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交钥匙总承包(LSTK)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设计-建造(DB)模式、平行发包(DBB)模式、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带资承包模式等。山东省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已从单纯的分包或包清工,发展到EPC项目即交钥匙工程,业务领域从房屋建筑工程扩展到电力建设、石油化工、房屋建设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同时探索采取BOT、PPP等国际通行方式,与国内投融资机构合作,与境外投资结合等形式承揽总承包项目。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就在3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了101个援外项目,总金额38.7亿元,项目数和资金总额均居全国前列。

2.2 “走出去”战略实施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参考

通过对山东近年来“走出去”主要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1)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所涉及的产业领域和地区分布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吻合,“走出去”主要模式、所取得成绩和经验为深入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2)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看,许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正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和转型发展期,其产业结构与山东存在梯度差距,互补性强,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投资机会,为山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3)山东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等控制产能总量任务十分繁重,能源结构不够合理,节能降耗和环保任务艰巨(国家要求山东今后五年内削减煤炭消耗2000万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战略为山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难得机遇,通过建立境外生产基地、承揽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引导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境外适度转移等,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腾出空间。

(4)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从沿线国家看,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一些国家法律不健全,贸易投资风险较大;作为政治博弈敏感区域,世界大国纷纷加大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投入,增加了进入的掣肘因素;少数国家抱以既合作又防范的矛盾心态,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这些都抬高了我们进入的门槛。二是从国内来看,政府层面在体制、环境、法制体系、基础设施、国际准则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走出去”的制约因素;多数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实力不强,缺乏通晓国际投资规则、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高层次跨国经营人才,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对沿线国家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和文化习俗研究不够、准备不足,企业走出去存在一定盲目性,与大多数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滞后,保障境外投资安全的手段和渠道有限等。

3 山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思考

3.1 战略布局规划

山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总体思路应是,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实施“双核多点”带动,以国际大通道为依托,以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为先导,以重大战略项目为抓手,以沿线中心城市、能源资源区块、产业园区为支撑,加快推进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双核多点”,即打造一南一西两个经贸合作核心区,强化优势产能转移、境外资源合作、农业对外合作、境外园区建设等多点支撑。向南,与柬埔寨、泰国、印尼等国突出农业、橡胶资源和产能转移合作,推动一批优势企业贴近资源市场,建立境外加工制造基地和园区,通过转移一批化解过剩产能。向西,与中亚、中欧、俄罗斯等国家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矿产、油气资源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进行资源开发和建立资源生产基地,在匈牙利加快建设化工和商贸物流园区,在俄罗斯加快建设木材加工合作区。

3.1.1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该走廊沿线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据世界前列,与山东产业互补性强,市场广阔。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优良便捷的运输大通道优势,依托滨里海盆地和南图尔盖盆地等油气区、图尔盖洼地铁矿带、楚河—萨雷苏河和锡尔河等铀矿区,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等,通过参与联合勘探开发、建设资源能源境外生产基地等方式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积极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能源资源供应渠道。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积极扩大蔬菜、植物油、水产品对沿线国家的出口。

3.1.2 中伊土经济走廊

该走廊沿线能源资源富集,石油天然气储量尤为丰富,棉花种植等农业基础良好,地缘条件优越,与山东产业、技术比较优势形成较大互补性。引导企业积极输出机械产品和先进技术,大力参与现有油气区、金属成矿带、大型钾盐矿等开发,促进石油化工等资源性产业前段加工环节转移。发挥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设备制造及人才、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战略对话”等合作机制,引导石油炼化企业参与伊朗重化工园区建设,推动企业承揽伊朗国家电力、交通、港口和房建工程项目。发挥山东纺织大省优势,扩大棉花进口规模,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延伸产业链,提高就地加工转化比重。

3.1.3 中巴经济走廊

该走廊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推动山东省内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投资,大规模开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化肥农药、农机装配、棉纺机械等产业转移。依托信德省的煤矿、俾路支省铜铅锌成矿带等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优先推进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园区二期,依托信德工业园、瓜达尔港临港工业区等,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山东优势产能,进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3.1.4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依托缅甸丰富森林和近海天然气资源,引导纸浆造纸、木材加工、农机生产企业以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投资,承揽油气资源开发配套工程。依托印度腾冲—锡当山—比老克山岛弧、印缅岛弧等现有成矿带,开展金属冶炼、农业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依托孟加拉的打卡工业园区、吉大港特别经济区等,引导电子家电、农业机械、石油装备企业入区开展加工装配。推动企业承揽周边国家电力、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项目,深度开拓印度等南亚区域电力、冶金、交通等行业工程市场,扩大在当地市场份额。

3.1.5 中新经济走廊

该走廊所处东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且多为传统农业国家,但制造业发展滞后。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便利化、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机遇,重点引导纸浆造纸、木材加工、橡胶轮胎企业到印度尼西亚、老挝等森林和天然橡胶资源富集国家投资。优先建设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引导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农用机械、食品加工、摩托车、建材、塑料制品、皮革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投资办厂,利用当地充裕劳动力和欧美国家对其关税减让优惠,扩大市场份额。推动钢铁、石化、电力、氧化铝等大企业利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港口和周边资源优势,转移富余产能。抓住服务业加快发展机遇,加强金融、保险、会计、律师、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投资。

3.1.6 中蒙俄经济走廊

该走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许多资源位居世界首位,但轻工业严重滞后,与山东产业有极强的互补性。利用俄罗斯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现有油气、煤铜、铀铅锌、金铁等区块,推动地质勘探单位与大企业联合,投资矿产开发和金属冶炼,引导工程企业承揽油气资源开发配套工程。利用俄罗斯国土面积大、耕地多、林业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开发条件好的优势,加强农业合作,优先推进中俄合作托木斯克州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发挥山东在俄罗斯承建的中俄—托木斯克工贸区平台作用,推动胶合板、密度板等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纸浆造纸企业投资从事林产加工项目。抓住俄罗斯大规模进口设备机遇,推动山东机械工业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实现产地销。引导有实力企业利用蒙古丰富的矿产和农牧业资源,投资矿业开采、金属冶炼、畜产品和食品加工项目。

3.2 主要任务

围绕山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山东比较优势,找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契合点,深化经贸、产业、资源能源合作,提升科技研发、人文交流合作水平,拓展发展空间,积极融入区域大合作总格局。

3.2.1 建立产业投资合作基地

通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既契合沿线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又可推进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山东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资源开发多、生产加工少,承包工程多、投资项目少,以及企业行为不够规范、政府引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推进产业合作,要立足山东比较优势,瞄准沿线国家市场,结合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积极建立产业投资合作基地,推动山东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优势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水平的高铁、核电、轨道交通、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支持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汽车制造、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到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目标市场的沿线国家投资办厂,扩大境外生产经营。引导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企业,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释放国内富余产能。支持企业以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为切入点,在农业资源丰富、合作前景广阔的沿线国家投资,推动农业走出去。鼓励和引导企业到沿线主要资源出口国投资建厂,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通过产业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3.2.2 建立资源能源合作开发基地

山东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资源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进程加快,加快建设山东能源资源海外供给基地,建立稳定、多元的资源能源供给体系势在必行。未来,要立足长远、总体谋划、多元合作、掌握主动,根据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依托国家确定的六大国际合作走廊,选择资源禀赋好、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投资环境较好、风险相对小的国家和地区,继续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工程,积极建立资源能源合作开发基地。一是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国家批准的托木斯克州木材工贸合作区为平台,重点推动纸浆、板材、家具生产等项目,建设俄罗斯木材加工基地。二是依托中新经济走廊,加强与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的合作,从合作开展地质勘探入手,通过参股或投资参与矿产及橡胶等资源的开发,建设金属矿产及天然橡胶基地。三是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与印尼、印度等国的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独自或联合赴印尼、印度开发铝矾土、铁矿、煤炭等资源,联合电力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建设矿产资源基地。四是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蒙古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基地。五是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亚五国贵金属资源开发基地。可通过先期合作勘探入手,争取开发主动权。

3.2.3 扩大工程承包

对外工程承包一直是山东“走出去”的优势和强项,在南亚、中东、非洲等地投资交通运输、电力工业、石油化工、房屋建设等多项承包工程,涌现了胜利油田、山东电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随着沿线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承包工程大市场,如中东地区的阿联酋、沙特、卡塔尔,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应抓住机遇,重点开拓。积极推动山东电建企业重点开发中东的沙特、阿曼、约旦等国家电建工程市场,拓展电力工程新的增长点。

创新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模式,促进传统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和EPC总承包模式向更高层次的BOT、PPP模式转变。积极培育壮大国际承包企业实力水平,鼓励引导全省有一定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工程承包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有目标地向总承包商和管理型公司发展,增强承包工程行业的整体实力。以企业联谊、海外项目培训等形式,推动省内企业与国家级大型工程承包企业联合,扩大国际工程项目规模。探索通过联合、重组、改制等方式,建立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集团,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道路,积极抢占沿线国家的环保、通讯、资源开发利用等高端领域市场。

3.2.4 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近年来,山东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东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已成为山东出口商品前十大目的地。但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平衡问题非常突出,贸易顺差过大,贸易结构不够合理,经贸合作水平不高。(1)优化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在巩固山东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开展融资租赁、出口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推动山东成套设备和标准向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国家输出。准确把握沿线一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扩大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升纺织服装、轻工、化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能源资源产品进口结构,扩大自俄罗斯、中亚、西亚国家油气进口,扩大中亚、东盟国家矿产品、煤炭进口。依托山东在俄罗斯等地的农产品基地,加大林产品、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满足省内需求。组织省内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贸易促进活动,推动大宗商品直接进口。(2)创新贸易方式,发展投资贸易。把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将沿线国家对山东机械装备、电子设备等的进口需求转化为在其境内的投资,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加工生产半成品或成品进口到国内,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双方共赢。支持省内企业在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俄罗斯、蒙古等国建设一批经济贸易合作区,扩大投资贸易规模。(3)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服务外包合作,利用政策性金融产品支持山东服务外包企业承接业务;支持企业到沿线国家发展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建立海外仓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中医药、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体育等特色服务出口等。

3.2.5 大力培育跨国公司

山东已拥有海尔、海信、重汽、兖矿、潍柴等一大批有竞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集团,但是还没有打造出真正意义上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结合山东经济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培育跨国公司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山东培育跨国公司的方向、重点、行业导向、地区选择和国别政策等,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大企业培育跨国公司,促进跨国公司的优化。目前,要抓住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鼓励具有产业优势的跨国公司到资源丰富、开发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性境外投资合作;积极开拓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发达国家市场,以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获取境外品牌、技术、高端智力等资源。

3.2.6 构筑人文交流平台

人文交流与商贸交流并进,是古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我国与沿线国家高层交往密切,民间交流频繁,人文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应将人文交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抓住“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积极构筑山东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平台,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加快齐鲁文化走出去步伐,积极组织山东的文化企业、文化演出团体、文化机构和知名文化人士带着文化产品和作品到沿线国家参加展览、演出。依托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等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推动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3 创新合作机制

3.3.1 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涉及的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生态迥异、利益诉求多元、国家关系错综复杂,需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要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整合山东各类涉外资源,强调部门与地方的协调配合,官方与民间的良性互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分工协作、步调一致、共同推进的多层次合作机制。

3.3.2 创新企业“走出去”方式

深化“走出去”管理体制机制,放宽企业走出去的资质限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协调。加快转变企业“走出去”方式,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等方式走出去。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或采用联盟方式组团走出去,探索“资源、工程、融资”捆绑模式,避免同质竞争,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鼓励到境外建设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经贸合作区等,通过专业化园区运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吸引国内企业入园投资,促进集中布局、集群发展。

3.3.3 搭建“山东两区一圈一带”与“一带一路”合作平台

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有利时机,结合山东“两区一圈一带”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各区域板块间的互动合作。以青岛为龙头,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载体,积极设立和建设青岛自由贸易港区,积极推进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等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融入新欧亚大陆桥建设步伐,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海洋经济等高端产业,打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以东营为龙头,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载体,积极推进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中心项目建设,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相关国家合作,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合作项目,规划发展山东黄金海岸养老健康文化休闲旅游聚集带,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打造成为山东与沿线国家开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合作的示范区;发挥济南核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与沿线国家合作空间;深入挖掘西部经济隆起带开放型经济后发潜力,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强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和经贸往来,巩固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形成山东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

3.3.4 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

设立“一带一路”建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国有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境外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支持山东企业走出去。全面落实税收激励政策,根据中央政府重点扶持的对外投资产业和重点鼓励投资的国家和地区,适时明确山东税收政策的激励范围,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对融资租赁设备出口实行退税政策。

进一步丰富政策性金融手段,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多渠道开辟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引导和鼓励银行发展境外业务,增加走出去企业信贷额度,加大贷款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审贷模式,提供股权融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进出口信贷等形式多样的业务品种,支持企业境外并购、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和劳务输出。支持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企业走出去债权与股权融资组合服务力度。鼓励保险机构设立与国别风险相关的专项险种,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创新配套保险机制,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和再保险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风险限额,扩大承保范围,提高赔付上限,丰富产品线。

强化人才支撑,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推进“走出去”工作便利化。加强对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提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市场状况和企业资信等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构建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涉外中介组织支持体系,完善“走出去”中介机构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有关行业协会、投资投进机构、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人才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及防范等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贵斌,李广杰 等.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G].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5.

[3]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郭斌.“一带一路”重点经济走廊的区域投资机遇与挑战报告[R].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2015-09-06.

[5] 朱菲娜. 深化境外投资管理改革,加快“走出去”[N]. 中国经济时报, 2013-05-07.

(责任编辑:张 萌)

Abstract:Shando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open position has good basics and ability with deeply involving in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One Roa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main mode,correlative field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s of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in Shandong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handong participation in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One Road”.And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Shandong involving in this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trategic layout, the main tasks,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Going out” Mode ;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Deeply Involving;The Strategic Layout

猜你喜欢

走出去模式一带一路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