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琢磨教材精设计 唤醒储备激兴趣

2016-11-19潘卫成

体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唤醒重构武术

潘卫成

摘 要:文章以一节“多媒体在《武术——‘形神拳》教学中的交互运用”的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必须挖掘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储备,应该从会处教,教其不会,精心设计递进的练习,才能唤醒学生的技术技能储备,激发学练的积极性,用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体育教学;唤醒;武术;学习;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53-02

师生因为动态生成而活跃,课堂教学因为动态生成而成长,教学因为动态生成而充满律动。笔者有幸听了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陈秀华老师的多媒体在《武术——“形神拳”》教学中的交互运用公开课,现结合课的片断谈笔者的观课体会与感想。

一、再现、唤醒

片断描述:上课开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各项结合武术特点的准备活动,然后安排学生通过大屏幕欣赏老师亲自表演的“形神拳”套路,欣赏一遍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找出套路中已经学过的动作(即会的),接着大屏幕用正常速度和慢放的形式让学生继续观看。

应该说这种带着问题寻找结果的观看更能唤醒学生的技术、技能储备,设计符合美国教育家加涅“在教授新的动作技术之前必须激活学生长时间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技术,唤醒学生的技术技能储备”学说;也符合建构主义“每一个新知识都不是凭空生成的,它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理论。

二、追问、巩固

片断描述: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观看了正常速度和慢速度的播放“形神拳”套路,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哪些动作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学生回答:弓、马、歇、虚、仆的五种步型,及拳、掌、勾手型都已经学过,还有马步冲拳、弓步冲拳等等也已经学过,这时老师再请同学出列展示已经学过的动作,并适时点评,提出要求,然后分成了五人一组的八个小组,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复习,同时每小组配一部通过手机或iPad让学生拍摄练习的视频,要求同伴间相互欣赏或自己进行观看,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的或相互的纠正等,教师则进行巡回指导或参与学生之中一起进行练习,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灵活地进行复习巩固已学动作技术,学生的学练气氛非常活跃。

这种通过再现——追问——学生回答——展示的形式,更好地唤醒了学生对已有动作技术的记忆,然后在教师提出动作规范和练习要求的情况下按小组进行复习,并用手机自拍进行相互纠正,教师融入学生之中一起练习,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气氛活跃。

三、深探、学习

片断描述: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动作技术,同学们表现很好,动作也很到位,下面我们再看大屏幕,仔细看哪些动作技术我们还没学过(即不会的),要尽量多地记住动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反复观看,要求学生自己或在小组状态下进行学练(提倡相互拍摄练习的视频与同伴或与大屏幕动作进行比较),要尽自己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把更多没学过的动作做出来,教师则进行巡回指导,适当示范、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最后教师示范领做,带领大家一起反复学练没有学过的动作。

这种把未学过的动作技术寻找出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然后再尝试去把未学过的动作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在同伴的帮助下尽量多地掌握,这种教学设计对于体育教学中简单或没有危险性的技术来说是值得提倡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更多把没学过的动作技术能够做出来”,做不出的教师还会指导并带领大家一起学练。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

四、重构、创新

片断描述:教师:前面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在老师、同伴的相互帮助下已经学会了“形神拳”套路中的所有单个的动作技术,下面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播放的“形神拳”套路,要求同学们通过自己或小组的努力把已经学过的动作技术进行串联形成套路,可以与大屏幕播放的“形神拳”套路一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串联形成新套路,然后大屏幕进行反复的播放,而学生则自己或按小组进行练习尝试串联,尽力达成不同的串联的效果(即创新),教师则仍进行巡回指导或与学生一起练习;最后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手机或iPad连接大屏幕进行视频播放,学生集体欣赏,师生共同评价。

1.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和探索活动的导向,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适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材搭建符合学生认知和技术、技能形成规律的脚手架,才能使学生在身体练习体验过程中学会并掌握技术和技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技术、技能基础上的主动构建,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实现知识、技术、技能的自然掌握和体能的提高。

2.教师挖掘教材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学生的基础与技术、技能的储备;二是相关学段的教学任务;三是教材自身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设计时对学情的分析要真正到位,要想一想学生自己会学练到什么程度,可能出现什么困难。应该从会处教,教其不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实施教学,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有所收获。

3.体育教学应该回归本真,简约实用才是好课,一节课如果用N种器材,而且器材还是需要别人帮忙布置的,教学过程如走马灯,让人眼花缭乱,无法仿效,这样的课再好也不值得提倡,而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其中让学生用手机或iPad进行自拍互拍,然后进行相互的欣赏、纠正,很实在,没有让人觉得太花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简洁明了,用自然朴实的教学追求了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孙法磊.浅析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横向设计的三条基本轴线[J].体育教学,2015(7).

[2]于素梅.如何评课系列文章[J].体育教学,2015(1-12).

3.丁露.从传播学视角看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D].武汉体育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唤醒重构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长城叙事的重构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