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质量的记忆碎片和点滴感受

2016-11-19赵超君

体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感受体育教学记忆

赵超君

摘 要:根据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列举了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记忆碎片和点滴感受。认为应从学生能否在未来生活中应用体育知识技能的视角出发,综合衡量和改进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记忆;感受;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0-03

要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新中国成立后60余年的发展历程及质量做一番比较与评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撇开官方历史文件和教科书中学校体育史的记述,仅根据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把头脑中残存的体育教学记忆碎片串联起来并谈一点感受,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记忆这东西像个筛选过滤器,忘记的多是淡漠的,记住的多是深刻的,说不定这些残留的记忆碎片正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典型特征。如把这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碎片客观地加以描述,或许对比较研究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质量问题会有些启发或帮助。

一、“文化大革命”前

1.记忆碎片

20世纪50年代尚未上学,与学校体育有关的记忆只有一条,那就是上中学的哥哥经常炫耀他获得的一枚劳卫制证章,令我羡慕不已。这“劳卫制”的意思我长大后才知道是“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达标者可获得一枚证章作为奖励和证明。

60年代已上小学,依稀有些关于小学体育课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50米赛跑,自己拼全力想跑小组第一,在自以为跑了第一名后那股子高兴劲儿现在依然清晰(其实教师根本就没宣布过名次)。另外就是跳沙坑(学生把跳远称为跳沙坑),尽管跳的满鞋都是沙子,但却很兴奋。到了高年级,教师在校园里放一个移动的篮球框(一根下面有圆盘作为支撑的立杆,顶端有个篮筐,易倾倒,现在看应当属于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让我们从周围朝里面投篮,当时算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了。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跳山羊,一个木制山羊一天到晚就放在校园里,既没有踏板,也没有垫子,同学们下课就去跳,能跳过去的同学很是自豪得意。有时候同学们自己结伴玩儿跳背游戏,最高的一级好像是支撑者几乎站直身体,只把头低下来让别人撑着跳,那高度比山羊高多了。

还记得当时中国乒乓球运动成绩突出,这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影响很大。每个班门口都有一台水泥的乒乓球台,那是课间最吸引我们的地方,下课时能轮上打一局球,不管输赢都是件很让人满足和高兴的事情。

2.点滴感受

5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苏联的套路,劳卫制可算是典型例证。达标后获得一枚证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个很有激励性的举措。

“文革”前体育课虽然在学校地位一般,但却是深受小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程,也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的为数不多的课程之一。那时好像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对体育锻炼的冲击,也没人整天强调体育多么多么重要。单凭记忆,感觉那时体育课内容较为单调,场地器材非常简陋,上课时老师管理很宽松,几乎没有什么队列练习的印象(或许与教师个人风格有关),记忆深刻的就是短跑、跳高、跳远、跳山羊、投篮那么几种活动。乒乓球都是课外自己打,体育课上倒没学过。

二、“文化大革命”中

1.记忆碎片

中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我国和苏联、美国关系紧张,似乎天天都要“准备打仗”。学校体育课上练得最多的就是军事体育内容,如刺杀、投弹、卧倒、匍匐前进、防空演习什么的,到现在还能做出一些刺杀基本动作。曾听其他班同学说过一件事,说他们的体育教师上课时在单杠上做了几个动作,让同学们新鲜得不得了,纷纷想模仿练习。后来这事儿被工宣队知道了,狠狠训了那位教师一顿,说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回潮,此后再没有见他“展示”什么体操动作了。

2.点滴感受

那个年代体育课军事色彩非常浓烈,说明体育教学无法脱离国家政治、国际形势和时代大潮的制约,正如现在的体育课上可以跳街舞、啦啦操,而在几十年前这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个问题很有意思,几十年前学过的刺杀、投弹等技术动作,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说明那位体育教师的教学是很认真的,而且有足够的教学时数支撑,这算不算高质量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审视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暂且搁下。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至70年代末

1.记忆碎片

1972年我成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记得进校时还叫军体系,后来改为体育系。快毕业实习时教过几节中文系学生的体育课,内容是短跑,教学方法基本模仿体育系老师教我们那一套。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那几年印象最深的是推广刚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记得当时自己还编辑油印了一个小册子,册子中整理了《标准》中体操项目的动作,练习方法等,发给学生阅读使用。

70年代末曾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障碍跑,大概是由栏架、跳箱、垫子等器材组成各种障碍让学生越过,没想到学生玩儿得非常高兴。

记忆很深的还有一件事,那时经常有学生课外活动时到器材室借跳箱,会跳的不会跳的全围在一起,能分腿腾越跳过去的学生便得意洋洋,引起围观的学生一片叫好声。最难忘的是,有一次我下课时没有把跳箱抬回去,就放在校园里,一个初中男生下课路过,跑几步就是纵身一跳,落地时一下子躺在地上就起不来了。我初步判断是小腿骨折,让同学喊他妈过来拉了他去医院。他妈把他拉走后就再也没有出现,直到几个月后那个学生痊愈上课。这事儿要放在现在,估计学校会被告上法庭了。

那时已听说发达国家出现了“塔当”(塑胶)跑道,老盼着何时我们能用上这种跑道。

2.点滴感受

最强烈的感受是那时候家长的观念和现在大不一样,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伤了,自己回家看病治疗就是了,不像现在“维权”意识这么强,动不动就打官司,弄得体育教师有点儿风险的活动都不敢上了。

作为新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当时恰逢时代动乱,纪律混乱,体育课非常难上好。所以,怎样使学生喜欢体育课,怎样使体育课更好上和上得更好,是一个经常令人焦虑的问题。还有一点感受是,如果校长看了你的课并提出一些要求或建议,或者教研员看了你的课并提出某些意见和要求,这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四、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1.记忆碎片

1979年扬州会议以后,学校体育课特别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特别讲究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那时候评选体育优质课时,专门测量心率和练习密度的人员有好几个,如果你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偏低,心率曲线不合理或强度太小,那是甭想评上一等奖的。能折叠的小垫子、循环练习、课课练、心率指数,还有音乐进课堂,等等,差不多都是那时的产物或那时比较风靡的东西。

90年代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之风很兴盛,上上下下都在探索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改革尝试,如重在培养学生自练能力的小组任务式教学,还有导教式教学、先练后教、快乐体育思想等。感觉90年代像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改革的欲望很强烈,思想较活跃,而且多是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这为后来的课程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这一时期逢上几次体育教学大纲修订,但当时好像没有什么专门的大纲培训,都是教研员利用全市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大家规范一下大纲上新出现的教材内容而已。世纪之交,新的过渡性体育教学大纲出台,把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沿用多年的“教学任务”被“目标”取代,“身心健康”的概念正式出现在大纲中,还出现了“任意性选修,限制性选修”等新的概念,进一步调整了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比例。现在想来,这一大纲的许多设计理念已接近后来的课标。但是,新大纲刚公布不久,便被淹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史上最短命的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当时学校的煤渣跑道一遇见刮风就尘土飞扬,体育教师常常在上课前给跑道洒水以减少扬尘,最盼望的就是能早日铺上塑胶跑道。

2.点滴感受

这时期体育教学的总体感觉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碰撞,新意频出,新思想和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体育教师思想开放,时有创新,体育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进步。

回想一下,我国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持续下滑大约是从1985年开始的,也就是说80年代中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不知这是否与那时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取向有关。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

1.记忆碎片

课改至今的记忆较多也较新,说点儿印象深刻的。

一是关于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当时虽然已有20多年的体育教学和好几年的体育教研经历,但为了弄清五个学习领域是怎么回事和什么关系,着实花费了不少心思。直到课标正式稿颁布,把五个领域改为四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目标都是通过身体练习这一途径实现的,才庆幸自己初期的思考和理解算是没有走偏。

二是关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当时课标上特别强调这个领域,要求创设专门情景,采取特殊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期产生的疑惑是,体育课是否要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了?这专门情景和特殊手段指的是否身体练习?

三是关于教学内容。课改初期对教学内容采取了开放与放开的态度,特别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加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后来课标正式稿把确定教学内容范围的责任下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各省在地方实施方案中确定内容范围,但至今许多省还没有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四是关于课标培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11年底已正式公布,其中有不少修正。但正式稿的各种培训和宣传却远不如实验稿那样轰轰烈烈,深入人心。许多教师至今未读过课标正式稿,一张嘴一动笔还是五个领域如何如何。2015年我外出讲课时曾听一位体育教师告诉我,他到某高校参加国培,有位专家做新课标解读,他听了一会儿后,发现那位专家讲的是课标实验稿的内容,他当即起身质疑,弄得场面十分尴尬。

对这十几年的总体印象是,我国的体育课程理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各种体育教学思想相互碰撞也异常激烈。观摩课上涌现出很多新颖的内容,如街舞、轮滑、啦啦操、跆拳道、校园定向……教学设计中选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常态,各级体育观摩展示活动精彩纷呈。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变化也很多,如高中男生能摸到篮球框的多了,学生中会轮滑、滑板的多了,会跳街舞、啦啦操的多了,知道和观看NBA的多了……但同时还存在另外一些现象,如学校运动会报名参加长跑的人少了,引体向上拉不上的人多了;常态课教器械体操的教师少了,学生军训时站立十分钟晕倒的多了……

还有一点印象较深刻,那就是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校都用上了塑胶场地,发达地区和学校还建起了体育馆、游泳池,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已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2.点滴感受

有人说十年课改基本失败,有人说十年课改功绩显著,我的感觉是十年课改功过并存。

其功在于,课改传播弘扬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得以高度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高度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大大加强,体育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的地位得以大力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空间得以前所未有的拓展,具有高度专业自觉和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可以施展全身解数,在职业生涯中大展宏图。还有,健康第一、激发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新的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接受,成为教学设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思想活跃的背景下,追求教学方法出新,内容趣味浓厚等现象成为体育教学新常态。

其过在于,课改初期试图颠覆传统体育教学多年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内容结构体系,用狂风暴雨般洗脑式的培训方式,另起炉灶建立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图式的努力,确实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阵子困惑与乱象。例如,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同于放弃教师主导作用,公开提倡“放羊式”教学;把激发兴趣等同于兴趣至上,不是激发兴趣而是迎合兴趣;不管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特点,机械地照搬套用探究学习方式;不管有无必要,为了开发而开发器材资源;把不苛求运动技术细节等同于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重要指标被束之高阁;等等。

教育教学的改革应该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发展与进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扬弃而不抛弃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成功。近年来的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能体现体育课程基本性质和功能的传统精华,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较快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还有身体素质课课练,运动负荷的测量与评价等,都重新出现在观摩展示平台,并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何去何从?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优质高效,美不胜收的体育课俯拾皆是,然而,就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遍和整体现状看,被人们广泛诟病的“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却没能较好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的尴尬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我们该如何衡量,又该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观摩课的质量只能反映体育教学的最高质量与观摩水平,却不能反映体育教学的常态质量与整体水平。衡量和研究体育教学质量应从终结性和过程性两个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而不仅仅是一两节体育课的过程性质量。判断体育教学终结性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学生在某一学段体育课程学习结束时所达到的程度。以高中为例,假如我们的学生在离开高中时,他们能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他们能够用这些运动技能作为日常锻炼的方法(或利用这些技能的迁移作用学练新的健身技能),作为参与体育竞赛的本领,作为欣赏竞技运动的基础,那么,可以说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上乘的和健康的,也可以由此推断他们在高中学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优质和高效的。但就目前整体状况而言,我们做到了吗?远远没有。因为这不是几节优质体育课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科学规划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顶层有效设计,基层优质实施的宏大工程和长期过程。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要更有意义,就像自己“文革”中学习的刺杀动作现在依然会做,这说明当年那位教师的教学是认真的,效果是显著的,但由于学习内容的取向是存在问题的,很难说那就是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努力上好几节优质体育课并不难,难的是成年累月地上好体育课,难的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并能学以致用。从课程内容结构和方法体系的总体设计上寻求解决之道,才是高质量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现行体育课标虽然提出了一个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美好愿景,但却缺乏实现这一愿景的具体内容架构与方法指导。如何打破现行体育学习内容不分主次,浅尝辄止,虽然学了很多,却什么也没有学好的尴尬现状,设计一套切合实际,结构合理,行之有效的体育学习内容体系和教学计划体系,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过程,既能重点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又能系统接受体育文化传承,既能全面锻炼体能素质,又能知晓相关体育知识,应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瞄准体育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瞄准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未来生活,使学生在完成他们的体育学业时,具备在未来生活中应用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参与健身锻炼、体育竞赛和竞技欣赏的能力,该是一个深刻反思和认真面对的问题了。

无意说三道四,无力追根寻源,只是记忆碎片和点滴感受而已。

猜你喜欢

感受体育教学记忆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