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艺术院校在乡村艺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6-11-19韩立民杜鹃

艺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艺术文化

韩立民 杜鹃

〔摘要〕地方高校的职能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当下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优势,促进乡村艺术文化发展,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乡村艺术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如何合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优势,促进乡村艺术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思路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有利举措。地方艺术院校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艺术文化资源优势。而乡村艺术文化是千百年来植根于农业经济的乡土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艺术知识与文化的地方高校,培养为地方艺术文化建设所需之人才,发挥最大的潜能与作用支持地方艺术文化建设,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乡村艺术文化培养传承人

地方艺术高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专业的设备、完备的课程体系、固定的实习、实践安排等丰厚的教育资源,为地方艺术文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专业人才。尤其是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立实用性本科院校的背景下,实现与地方政府文化、经济实施对接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教学与科研优势,利用与地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当口,走进乡村,走进中小学,深入了解现存艺术发展之现状,与县乡文化管理部门、教育部门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协议,从中小学入手,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定期聘请民间艺人走进中小学课堂,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实习学生作为助手,对民间艺人的授课进行文字、谱例、音频及视频资料整理,大量采集民间艺术文化信息。实习学生通过现场学习将知识信息通过课堂教学反馈给中小学生,在识谱、乐器演奏的指法、形体动作、手工技艺等方面进行理性讲解,同时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感性记忆,以表演、演奏、展示等活动拓展学生们的记忆视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习学生的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知识技能与人文内涵相统一,以一条主线为根本目标,“所谓这一条主线,是指音乐课程从始至终都要围绕人文主题展开,其中包括人生情感态度,例如亲情、友情、赞美家乡等;生活情景感受,例如大自然、节日、庆典等;乃至民俗风情、礼仪、团结协作等等进行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为培养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将民间艺术文化形式引入高校课堂,促进可持续发展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宽课程体系架构,加强视唱练耳课程开展力度、开设工尺谱、减字谱理论课程、民间乐器演奏、地方民歌演唱、地方艺术文化史志、民族地方语言、地方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将地方民间艺术传承人请进课堂,传授民间技艺,讲授民间艺术传承史,加强民间艺术文化实践课程建设,组建地方艺术文化形式表演的民乐队、舞蹈团,定期聘请传承人进行指导,努力搭建乡村艺术文化形式展示的平台,参加各级各类形式的演出、比赛,展示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扩大民间艺术文化的影响力。定期将民间艺术形式请进大学进行艺术文化交流,在彼此磨合学习中互相提高。争取上级教育部门同意,与地方政府部门达成合作意向,适度放宽招生政策,定向招收地方具有一定水平民间艺术的考生,为地方艺术文化建设及民间艺术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把民间艺术传承人请进大学,为教师传授技能,使专任教师逐步形成既能教授西方艺术又能教授本民族传统艺术课程的“双语”教师梯队,以便更好地为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教育服务。

三、加强地方艺术文化的研究,助力乡村艺术文化发展

地方艺术高校承担着对地方艺术文化科学研究的职能。在当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艺术文化的形式散落于民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的增大,乡村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耕文化的渐行渐远,许多与农耕文化相伴生的民俗活动开展日益减少,许多具有乡民历史文化记忆的民间艺术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地方高校应主动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通过采风形式,主动深入到田野地头,走访乡村,对各种艺术文化形式进行挖掘、整理,考源,及时录制声频与音频资料,组织科研团队,对已有的资料实施听、抄、记、写、改、再抄、再改的过程。增加采风的次数,以最大限度留住传承人所有的相关资料。建立地方艺术研究机构,明确分工、建立管理制度,对每次研究活动设立规划,记录过程,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建立明细档案,时刻与地方文化管理部门沟通,收集、整理、保存县、乡镇、村的艺术文化史志,以便将本区域内的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分类进行集成。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将地方艺术文化形式真正作为一种专业教育体系进行构建,规划非物质文化科研课题,撰写地方艺术文化研究成果论文,编纂适合于传承的艺术文化的专业教材。与时俱进,在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与乡民的现实生产、生活相结合,创作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构建地方艺术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地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助推新动力。

四、加强民间艺术文化的社会价值认知,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地方艺术院校对民间艺术文化社会价值的认知,保护“艺术文化生态”的发展,将艺术作为文化来传承与教授,将艺术教育建立在“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新的艺术文明思维框架上,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艺术教育始终将人文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强调艺术对人的养成作用。对此,许多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有许多经典的论述。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论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如战国时期孟子,《孟子·尽心上》汉赵岐注:仁言,政教、法度之言也,仁声,乐声《雅》、《颂》也。仁言之虽明,不如《雅》、《颂》感人之心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轲承孔子仁学思想,并在音乐教育方面加以发挥,“仁言不如人声之入人声也”,即是充分看到了音乐教育在强化人的道德属性和人格完成方面天然而独特的优势。再如孟子之条理化:“仁义礼智,孝悌忠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离娄上》),与《管子》所说,礼义廉耻,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韩非子·忠孝》)”等等古代艺术文化教育,都强调人与人,人与国家及社会的伦理义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艺术教育,体现着人的教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即使到了当代,党和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其人文思想和理念一直传承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方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尊重西方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通过将传统艺术文化引进地方艺术院校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认知,并借以传播给高校学生,高校学生再通过自身的垂范充分回馈给乡民,提升乡民对自身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从而以其各种不同的展示空间宣扬自己的文化。使亿万乡村民众在自身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去感受艺术文化的内涵。从而建立其自主的道德认知、人伦认知、人格认知,在村落与村落、村落与乡镇、乡镇与城市之间文化交流中构架和谐的桥梁,从而推动乡村艺术文化生态平衡、有序发展,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兴国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地方艺术高校不仅具有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功能,同时也有为社会传播文化的义务。如何发挥地方性、区域性的优势,合理利用乡村艺术文化为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服务,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高校转型发展事实上是提升发展,创新式发展,是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地方艺术院校是地方艺术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研究地方文化、教育与传播地方文化,促进地方和谐稳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也许这是十几年前的人口分布现实,至少到目前也没有改变大多数农村人口现状,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但依然不变的是二千多年来农耕文化依然占据着社会发展的主流。不管你、我、他是否承认,我们的祖先是农民,我们文化的根在乡村,因此,充分发挥地方艺术高校在乡村艺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弘扬传统艺术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李松等.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中国音乐学,2013,(1)

[2]邓乔彬.古代文艺的文化关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乔建中.关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中国音乐,2004,(4)[4]李方元等.我国音乐教育角度的历时考查及其思考.中国音乐学,2014,(1)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