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剧南路声腔来源考

2016-11-19尹伯康

艺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徽班整本南路

尹伯康

〔摘要〕祁剧南路声腔,从其演出剧目之来源、剧目演出戏路、装扮、代角体制以及独特腔调考察,系来自江西宜黄腔。

〔关键词〕南路声腔剧目来源戏路装扮

清代乾隆中叶,花部崛起。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称:“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发生在湖南的便是各地方大戏剧种弹腔的传入。弹腔主要有南、北二路,统称南北路。南路声腔和北路声腔分别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区传入,先后在不同剧种中汇合,促使剧种的最后形成。

南路即京剧和一般剧种所称的“二黄”,也即是《扬州画舫录》中的“二簧调”。其起源有三说:一说源于徽班,一说源于汉调,一说源于宜黄腔。祁剧南路源于何处、何腔,需要作些探讨。

首先还是从传统剧目入手。建国初期,祁剧保留的传统剧目九百余个,其中演唱南路———包括弋板(即平板、四平调)、南弋(南路、弋板间唱)、安春(即安庆调、吹腔)的剧目二百一十余个。这些南路剧目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高昆剧目“改调歌之”而产生的南路剧目,如出自《封神》的《文王吐子》、《文王访贤》、《比干挖心》、《公明归天》,出自《南华堂》的《度白俭》、《田氏劈棺》,出自《三元记》的《雪梅吊孝》,以及《八义图》、《全家福》、《三天香》全本和高腔《上天梯》的下半本《铁灯台》(《双麒麟》)。二是由搭桥戏、连台戏演成铁本的,如出自《粉妆楼》的铁本中,有《闹米府》中的《翠娥代嫁》、《闹镇江》中的《巧云替死》唱南路,搭桥戏《孟丽君》可连演一个月,其中有南路、弋板和反安春等唱腔。三是其他剧种少见的特有剧目,如《马刚打匣》、《节孝坊》、《金玉坠》、《小金镯》(含《向婿请罪》)、《阴阳报》(含《卖子投岩》)、《太平贤》(本事不详)。其中少数剧目由祁阳戏班艺人编写。四是从其他兄弟剧种传入的剧目,这类剧目是南路剧目的主体。

兄弟剧种传入的剧目,以来自宜黄腔的剧目较多,计有《清官册》、《药茶记》、《三官堂》、《宝莲灯》、《龙凤翔》(宜黄戏称《双救驾》)、《万里侯》(高怀德事)、《奇双会》、《双贵图》、《判双钉》、《打金冠》、《打登州》、《庆阳图》、《生铜棍》以及《五雷阵》的散折《阴五雷》、《下河东》的散折《河东斩延》,南转北的《肉龙头》,声腔复杂的《四国齐》、《闹沙河》(以上宜黄腔剧目系来自西秦腔);还有《上天台》和《芦花河》散折《哭尸破阵》(宜黄戏来自秦腔);《对金钱》、《瑞罗帐》(宜黄戏叫《锦罗帐》)为宜黄戏自编剧目。

来自徽班的有《反昭关》、《芦花休妻》(徽班叫《芦花絮》)、《山伯访友》、《漆匠嫁女》、《五台会兄》、《金莲调叔》、《梅龙戏凤》、《打樱桃》,生活小戏《李大打更》等散折,和《二度梅》、《双合印》整本。

来自汉班的有《双尽忠》、《琼林宴》、《翠屏山》、《龙凤阁》、《合银牌》整本和《马武夺魁》、《孙氏祭江》、《司马洗宫》(汉班叫《红逼宫》)、《清风亭》等散折①。民国十几年祁剧向汉剧学了《贵妃醉酒》,改为北路和弋板混唱。

祁剧弋板戏《尤查关》和《王祥吊孝》,不见于宜黄腔、徽班、汉班而见于秦腔,《尤查关》在《缀白裘》中唱梆子腔、京腔,系北方剧目,二剧可能直接来自秦腔。祁剧南路戏《开基图》,又叫《铜桥渡》,演洪武登基事,有朱元璋和陈友谅“拈阄”分疆土情节,两次拈阄,朱都拈了“南京立帝”,陈拈了“九江为王”,此剧一般剧种少见而见于江西宁河戏,东河戏有《九江为王》,应是祁剧与江西剧种交流剧目。祁剧演唱南弋的《五龙捧圣》,一般剧种少见而见于京剧,出自《永庆升平》;演唱南路的《错中错》,是祁剧“新六曲”之一,系河北梆子演员田际云编演的剧目②。祁剧南路阴皮戏《刘备哭关》,据说系桂剧移植京剧剧目而传到祁剧的。此外还有大量难以判断来历的剧目,不加阐述了。

从上列剧目看,祁剧南路剧目来自宜黄戏班的较来自徽班、汉班的多。值得注意的还有几点:第一,有些祁剧与宜黄戏共有的剧目,如《对金钱》、《瑞罗帐》、《闹沙河》等,不仅不见于徽班、汉班,其他剧种也少见。第二,二者在剧目的命名上,也有共同的传统习惯,即整本戏多用三个字命名,整本中之散折用四个字命名,而且绝大部分剧目的命名都是相同的。第三,祁剧南路剧目来自宜黄戏的几乎全部是整本戏,按照戏曲发展规律,除了一些不见于整本的杂曲戏以外,就整本和散折而言,一般是整本产生在先,历史较长,后来才单独演出整本中的折子戏。因此,宜黄戏传入祁剧的剧目大都是早期剧目。

其次,宜黄戏传入祁剧的剧目中,有些剧目的特殊戏路也是一样的。比如《三官堂》一剧,二剧种都有《女审》一折,不演铡美而以团圆结局③,这种戏路仅见于淮剧和京剧等少数剧种。又如《四国齐》中的《花园跑马》,宜黄戏早期在演“跑马”时,演员身上都扎马形,脚踏鼓点而作出种种跑马舞姿④。据祁剧老艺人说,早期的祁剧演这段戏时,演员也是扎纸马的,一节马头,一节马尾,用绳子吊在两肩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镇上扎故事游街,还有这种装扮,只是舞台上逐渐不用了。此外,如《清官册》、《双贵图》、《龙凤翔》等剧,二剧种的主要散折都是相同的。

第三,祁剧和宜黄戏以及江西的一些剧种在扮演行当上也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江西的“二凡”戏有种小生开脸戏,如《反昭关》之伍辛、《龙虎斗》之呼延赞、《定中原》之姜维,均以小生行应工,但都勾花脸⑤。祁剧这些戏也以小生应工,《定中原》姜维和《双带箭》王伯当开红脸,《龙虎斗》呼延赞和《金水桥》秦英、《反昭关》武辛、《鱼藏剑》僚王、《罗通扫北》罗琼均开红霸霸脸,《斩三妖》杨戬开红四块玉。祁剧小生开脸的还有薛葵(如《打金冠》,开黑四块玉)、姚刚(如《上天台》,开三刚脸》、龙彪(如《大闹淮安》,开黑虎脸),以及《判双钉》之包拯等人物。《判双钉》包拯由小生开黑脸,不挂须(赣剧亦如此),因当时包拯才十六岁,直到《审寇》(审寇承御之魂)才挂须,当场挂须。所有上述人物,在汉剧中是以二净或十杂应工,在徽剧中则多以娃娃净应工。又,赣剧有大旦扮演的“三顶半紫金冠”之说。所谓“三顶半紫金冠”,即《宫门带》、《老君堂》中的李世民、《祭风台》中的周瑜和《清官册》中的赵德芳(算半顶),均由大旦代小生扮演⑥。祁剧同样如此,一堂小王子戏如李世民(《宫门挂带》、《秦王吊孝》等)、刘秀(《夜探芦山》等);紫金冠戏如周瑜(《黄鹤楼》、《三气周瑜》等)、罗成(《战山》、《降唐》等)、吕布、杨宗保等人物的戏,均由正旦扮演。《清官册》中的赵德芳则由小旦代。这种代角体制,是早期戏班人手少、角色分配不过来产生的结果。

第四,祁剧有一种大呐伴奏的南路戏,演唱南路却不用胡琴而用大唢呐吹奏,称为“吹南路”,或称“大呐戏”。如《采石矶》、《祥梅寺》和《铜桥渡》中的《分疆土》、《打金冠》中的《薛刚反唐》、《芦花河》中的《哭尸破阵》,以及《龙虎斗》中赵匡胤坐高台时的唱腔等,都是“吹南路”。这在宜黄戏中称“唢呐二凡”,在徽剧和京剧中称“唢呐二黄”。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徽调“高拨子”演变而成,后来进一步演变为二黄;一说源于宜黄腔,是宜黄腔早期的演唱形式。但从祁剧“吹南路”的特点来看,几乎没有残存“高拨子”的任何痕迹。就剧目看,尽管《龙虎斗》在徽剧、赣剧和祁剧中都唱这种腔调,但祁剧的角色装扮则与赣剧相同。因此,祁剧的这种“吹南路”演唱形式,很有可能出自宜黄腔。

以上几种资料,充分说明了祁剧南路与宜黄腔的密切关系。但是祁剧的弋板、安春毕竟明显地来自徽班,且有不少来自徽班的南路戏,加之徽商的足迹遍布江南,那么祁剧南路是否有可能源于徽调呢?这还得从剧种之间交流的历史渊源来进行探讨。

清乾隆末叶,是花部诸腔十分活跃的时期,也是徽班向外发展的时期。但从有关资料来看,这时徽班演唱的剧目仍以昆曲、吹腔为主,二黄戏并不多。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檀萃在昆明主持育才书院时,邀请徽班阳春部在白鹤街老朗宫演出的二十三个剧目中,绝大部分是昆曲剧目⑦。又据嘉庆十五年(1810)顷成书的《听春新咏》中徽部诸伶所演的剧目统计,五十九个剧目中,昆曲乱弹各半,确知为二黄者仅《萧后打围》与《戏凤》两出⑧。又从婺源徽班演出的“七十二本老戏”来看,二黄戏也不多,近半数是演唱吹腔和高拨子的⑨。由此可见,徽剧虽以二黄著称,但在乾、嘉年间的演出剧目,仍以昆曲、吹腔、高拨子为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徽班有影响的二黄戏或吹腔戏如《雪拥兰关》、《快活林》等,也没有传到祁剧中来,祁剧的《文公走雪》(即《雪拥兰关》)仍唱高腔,《快活林》唱北路。又从《江西宜黄腔剧目百种》中列出的二黄戏来看,有些徽班剧目如《百忍堂》、《万寿亭》、《忠义缘》、《雌雄剑》、《大红袍》、《莲花庵》、《报恩寺》、《大香山》等,传入了江西赣剧或东河戏,也没能传入祁剧。基于上述,徽班二黄对于祁剧不但影响甚微,而且二者交流的年代也是较晚的。徽调不能成为祁剧南路声腔之源,而只是流,其平板和安庆调对祁剧产生了影响,而高拨子则祁剧根本没有。

至于祁剧与汉剧的接触,则更是晚近的事。据老艺人反映:祁阳班曾于光绪中叶架排去湖北,在黄鹤楼唱过戏。其他交流情况极少。祁剧来自汉剧的南路戏可能是通过其他剧种传来的。如鄂籍名伶余三胜的拿手戏《两狼山》(祁剧的《李陵碑》唱南路)以及《翠屏山》、《合银牌》等剧,便是常德汉剧、荆河戏常演的看家戏。《马武夺魁》、《红逼宫》、《清风亭》、《龙凤阁》等剧,则是我省以弹腔为主的大戏剧种共有的江湖戏。互相传演,是习以为常的。

现在,又要回到祁剧南路之源的探讨了。祁剧有一出颇有来历的南路整本戏《全家福》,曾经是清乾隆年间在江西演出的高腔剧目。乾隆四十五年(1780)“江西巡抚郝硕复奏查办戏曲“的奏折所禁演的三出戏中,就有此剧。据周贻白先生考察:此剧有两种本子,一为陕西秦腔(义兴堂石印本),一为湖南乱弹(长湘印刷局印本)。前者演黑水国驸马韩有奇与其子韩擒虎阵前相会事;后者又名《韩府上寿》,演韩有奇归国后,其子韩擒龙中状元,为父母做寿请封事⑩。现在一般剧种只有最后一折,名为《全家福禄》,实即《韩府上寿》。过去唱寿戏时多唱此剧。祁剧和衡阳湘剧则有全本,其中《土牢劝婚》一折,写公主劝韩有奇成亲,通过两把椅子做戏,可演一个小时。这些情况说明,祁剧此剧并非秦腔本,亦非长湘印本,而确系江西的高腔本改成,并且是演出本,1945年还在广东南雄“三庆台”演出过。现在,江西的二凡戏中已不见此剧,也许是乾隆间禁演以后,江西已不演出,或者是后来失传,而在江西巡抚管辖不到的湖南由祁剧艺人继续上演,一直保留下来,有昆腔本,但常作南路演出。此剧由高腔改昆腔,又改弹腔,改弹腔时不作北路演唱而作南路演唱,说明南路在祁剧中形成较早,并且与江西关系密切。其实,早在明代即已形成湖南与赣南艺术交流的历史通道了,无须多加论述。

综上所述,祁剧南路声腔源于江西宜黄腔,形成以后,又曾受到徽班影响,吸收了徽调的平板和安庆调吹腔,以及徽、汉班的一些剧目。至于宜黄腔如何由甘肃的西秦腔演变而来,情况比较复杂,非本书的研究范围,就不作探讨了。

(责任编辑文键)

注释:

①以上所列剧目参阅《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宜黄戏”、“徽剧”、“汉剧”条,《中国戏曲志·江西卷》“宜黄戏”条和1981年湖北省戏剧工作室编印的《汉剧剧目表》。

②见陶君起著《京剧剧目初探》374、428页。

③⑥见万叶《江西宜黄腔剧目百种》(《江西戏曲论坛》1982.2)

④见《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宜黄戏”条(792页)。

⑤⑧见苏子裕《从婺源徽班看宜黄腔入皖的变化》(《江西戏曲论坛》1981.3)

⑦⑨⑩见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长编》。

猜你喜欢

徽班整本南路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徽班这座宝库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长篇小说整本阅读教学研究
“九门轮转”小考——兼论徽班演出“轮转制”的运作机理
京剧与徽班那些事儿
京剧青衣时代的奠定——陈德霖与晚清京师徽班旦行的变革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