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线在解高中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2016-11-19周贤才
周贤才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其解题思路多变,解法灵活,且很多时候需要学生绘制对应的辅助线才能顺利求解.从长期的实践教学来看,学生在辅助线的绘制上往往不得要领,多数凭借感觉,盲目绘制,致使解题效率低下.本文将从实际问题出发,对立体几何求解中辅助线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空间问题平面化
例1在三棱锥O-ABC中,三条棱OA、OB、OC两两互相垂直,且OA=OB=OC,M是AB边的中点,则O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欲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学生们常会联想到向量的解法.但从本题的题型来看,在三棱锥图形中不宜绘制坐标系求解.若是能够将线面夹角转换成线线夹角,必然更容易求解.联系三棱锥的性质,添加平面ABC的垂线OD,促使空间角转换成了平面角.由垂线OD可得Rt△ODM、Rt△ODC,同时,也构造出了直线OM与平面ABC的夹角.此时,只需对Rt△ODM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若设OA=OB=OC=a,则AB=AC=BC=2a.
利用三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得到VO-ABC=16a3,
则OD=VO-ABC13S△ABC=33a.
在直角三角形OMD中,DM=13MC=36a.
由正切定义可知,直线OM与平面ABC所成角θ的大小满足tanθ=ODDM=2,故二面角的大小是arctan2.
点评在立体几何的求解中,切勿滥用空间向量解题.如在线面角、二面角、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时,不妨绘制垂线进行辅助,实现解题的简化作用.
二、等效原则,化繁为简
例2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平面ABE,F为CE的中点.求证:AE∥平面BDF.
解析欲证线面平行,可以由线线平行、面面平行证得.在本题中,学生需要将已知条件向线线与线面关系靠拢,寻求证明途径.如图2所示,过点E作直线BF的平行线.且在平面BCE内,延长CB到G,使BG=BC,最后连接GE、GA.因为B、F分别是CG、CE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知BF∥EB.且BF平面BDF,GE平面BDF,所以GE∥平面BDF.又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得到AD∥BC,所以有AD∥CG.又因为B为CG中点,可知BG=AD,所以四边形AGB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GA∥BD.又因为BD平面BDF,GA平面BDF,所以GA∥平面BDF.又因为GA平面AEG,GE∩GA=G,所以有平面AEG∥平面BDF.最后,因为AE平面AEG,所以AE∥平面BDF,即得证.当然,辅助线的作法五花八门,只要能够顺利、简捷的得到欲证结论即可.对于本题,过E点作直线DF的平行线,继续利用面面平行的关系,依然可以得证.
点评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类型的证明题,往往不会直接给出证明条件,需要学生利用等价代换原则,对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面面关系进行转换.有时,利用常规方法或许也能实现证明求解,但可能会带来较为复杂的解题步骤.对此,利用辅助线进行转换证明,会给解题带来简化.
三、关联因果,补充题设
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B、AD、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D1EF∥平面BDG.
解析欲证面面平行,首先必须绘制出对应的结论平面,即连接EF、BD、D1F、BG、DG.通常证明面面平行往往采用线面平行的方法,由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得到EF∥BD,进一步可得EF∥平面BDG.上述的线和面均在欲证结论之中,此时,需要继续在平面D1EF上寻找另一条直线,并证明其与平面BDG平行.在四边形D1GBE中,有D1G平行且等于BE,故可知四边形D1GBE是平行四边形.因此,便可以顺利得到结论BG∥D1E.同时,EF、D1E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且都平行于平面BDG.故由该线面平行,可以证得平面D1EF平行于平面BDG.在本问题的求解中,首先连接对应点,联系因果关系,利用辅助线来补充题设.从图3中不难看出,在辅助线绘制后,相关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明了,对学生求解作用显著.
点评在求解或证明空间几何问题时,辅助线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联系因果,补充题设.在辅助线绘制上,必须联系题设,从已知与问题入手,辨析查找突破口.见到中点,往往会联想到中位线定理;见到三棱锥,往往会联想到垂线定理.在辅助线的实际绘制过程中,还需要结合问题实际,进行灵活使用.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用.立体几何问题的辅助线绘制是千变万化的,不存在什么模板,不会一蹴而就,必须要进行足量练习,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进行积累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