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游戏情景化创设探幽
2016-11-19罗晓丹
罗晓丹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情景化创设,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另外,还综合自然资源,有效融合本土特色,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小班幼儿 区域活动 情景化创设
一、激趣
情景化创设因为兴趣而有生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因其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初涉学习活动等,使得他们的自控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坚持性等各方面较弱,兴趣容易转移、自信心不足,各方面的发展受限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随时关注幼儿的需求,比如在娃娃家中,我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于是,我在娃娃家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又准备了不同的角色道具让幼儿更好地扮演角色,如爸爸的胡子和眼镜,妈妈的围裙等,幼儿有了这些小道具,扮演的热情更加高涨,玩得更加开心了。
二、材料
材料的投放是情境创设的有效实施的关键。区域游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是个相对自由的时间段。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很容易对单一的游戏材料产生疲倦,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也容易分散。而区域游戏中材料是儿童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兴趣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中的“无形教师”,小班幼儿在其特殊的发展阶段,更趋向于依赖材料来建构活动。然而,区域材料的设计必须是在区域情境之下的,没有情境的材料得不到幼儿的持续关注,情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吸引幼儿来操作材料,并且能让幼儿的活动兴趣延续下去,幼儿总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多依赖真实的玩具。如,用“娃娃家”中的仿真水果蔬菜、小沙发、餐具、小圆桌等营造温馨、自然的家庭氛围。
1.关注幼儿年龄特征,提供指导性、生活化的材料
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老师要积极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兴趣、需求,创设适宜的情景模式,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地探索、摆弄材料,指引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不断地促进幼儿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进行有效关注,不断调整活动中的环境材料,以达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班幼儿的活动范围较窄,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所以当教师选择内容时,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面对自己摆弄的材料,幼儿更有亲切感,从而能促进幼儿更大胆地操作、探索、发现。
2.关注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提供层次性材料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特别注意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在每一个区角中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而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更便于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如“喂瓶娃娃吃饭”这个区域中,为了配合不同层次孩子得到发展,老师在提供材料时,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豆类,有小的绿豆、赤豆,大的白扁豆、蚕豆等。而对于用具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
三、返真
区域的情景化创设要让让游戏回归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十分提倡生活化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实践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并获得必要的生活经验。小班幼儿在游戏的时候随意性较大,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得很有耐心,而对一些枯燥的指令没有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区域游戏中,会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投入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区域活动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幼儿接受。因此,从幼儿自身及其周围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社区中寻求素材,用于幼儿的区域活动,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能促进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如:娃娃家中的客厅、厨房、卧室的温馨布置,还有幼儿熟悉的餐具、衣物等游戏材料,充满家的味道的全家福等;阅读区里,教师经常摆放了有关五官和四肢方面的书籍、图片,让幼儿操作、阅读。总之,用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内容和材料,能帮助幼儿融入情景,更好地投入游戏。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