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者智 善行者慧
2016-11-19
领衔人——钱琴,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园长,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凭借着对幼教事业的满腔热情,始终坚守幼儿教育,潜心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曾先后主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题,专著《甘露童韵》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孜孜追求课堂教学特色研究、幼儿园特色发展研究,先后有几十篇论文在省、市发表和获奖,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无锡市幼教学科带头人,2011年,被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
工作室成员——10位成员分别来自无锡市羊尖中心幼儿园(张利芳、徐美新、陆红霞)、江苏省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张瑜霞、王晓燕、张云婷)、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谢晓华)、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周华、安凌芳)、无锡市新光幼儿园(钱小燕),她们都是无锡市锡山区幼儿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钱琴名师工作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宗旨,横向源于日常管理规范,纵向瞄准学前教育改革前沿,通过团队学习、同伴互助、学术交流、教艺切磋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区内幼儿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我们的追求
在相互呵护中催发对事业的追求与教育的睿智,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立足学前教育,提高保教质量:探索游戏教学,追求个性发展:学思研行统一,打造幼教特色:立足课程课题,引领教学改革:集群智慧梦想,共享优质资源。争做践行师德的高尚者、课改的推进者、教研的探索者、教学的引领者、人文精神的播撒者。
我们的行动
1.读书交流
坚持理念引领,深入学习《纲要》《指南》,倡导围绕“指南”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按领域研读《指南》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真正更新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定期集中发放好书,鼓励成员自行购买书籍,让读书成为各成员生活的一种行走方式,使成员在读书中,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得到洗礼,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结构不断得到重塑,教育技艺得以升华。
2.教学研讨
根据“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鼓励成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特点的课程内容,研讨并形成课程游戏化探索的课例体系。组织成员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说课、议课、辩课活动和同课异构等活动,凝练各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在实践磨砺中互补、互哺、共生、共长。
3.课题研究
以探究的方式捕捉课程游戏化行动中的问题,积极参与课程游戏化行动研究,展开专题调研、专题培训等活动。以《农村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优化运用研究》课题为龙头,鼓励各成员因地制宜在本幼儿园展开行动研究,例如自然材料的合理选择、积累游戏案例等,让儿童的学习有趣有效。
4.宣传推介
充分利用好工作室QQ群、微信群和区教育局网页,不断增大信息量、不断更新网页内容,努力将QQ群和网页打造成工作室成员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显示工作室的辐射和引领功能。
5.互助交流活动
积极创造机会与条件,建立健全“上挂、下延、内合、外联”的活动模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切实提高工作室活动的协作性、共同性、专业性,建设愉悦而有意义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借专家的视野择高而立、平地而坐、宽处而行,与专家零接触切磋中,启迪教育教学智慧,清洗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博采众长,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我们的职责
(一)培养目标
使每个成员能够成为会读书、会上课、会研究、会交流的名师,并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成为区、市级幼教活动的中坚力量。
(二)成员职责
工作室领衔人职责:
1.工作室领衔人必须制订工作室实施方案,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2.确定工作室共同研究课题或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达成的研究目标、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负责工作室成员的分工和协调,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3.制订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考核。
4.完成教学业务、教学科研等培训任务。
5.依托锡山教育网建立“钱琴名师工作室”网页,并使之良好运行。
工作室成员职责:
1.工作室成员制订三年个人发展目标,配合工作室领衔人共同制订具体培养计划。
2.尊重工作室领衔人及工作室其他成员,服从工作室领衔人的有关工作安排,及时完成工作室领衔人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协助工作室领衔人开展各项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使工作室能高效运行,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与网页资源的交流和构建,使网页资源日益丰富。
(三)评价内容
1.开辟网页,反映活动情况和交流工作成果。每个成员一个专栏,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平时能利用QQ、微信、电话或个别交流方式进行研讨活动。
2.每个成员能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并能组织相应的读书沙龙活动。
3.每个成员打造一节精品课,在公开教学、公开研讨的基础上能够发表。
4.每个成员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至少每学年有一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或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5.每个成员能够根据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或专题项目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认真撰写,最终完成相应研究任务。
6.每个成员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作相应的讲座,交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