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6-11-19寇彩莲
寇彩莲
【摘 要】农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已被大多数家长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家长自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种现象在近几年极为明显。通过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良好基础,进而提出优化策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学前教育是人的一生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关于“重视学前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原因
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部分已经深入农村,使得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农村家长为什么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不仅需要家长思想上的解放,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因素。
(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为育儿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大力提倡“只生一个好”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国家对独生子女家庭有很多优惠政策,这大大提高了农民只要一个孩子的决心。因为只需抚养一个孩子教育成本相对降低,家长便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良好环境。
(2)退耕还林普及农村,为多渠道增加收入提供契机。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这部分补助金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部分,关键是农民不必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了,他们开始寻求增加收入的其它渠道。有些农民开始发展养殖业,这些副食由于是纯天然养殖受到市场的青睐,价钱自然会高出一些,农民靠养殖获得的收益比单纯种地获得的利益更多;还有一些年轻人开始去城市里打工,这部分人在与城里人接触与交流中被潜移默化思想认识上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不接受教育没有知识只能靠出卖体力赚钱,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像他们一样没有文化,他们希望给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发展副业,收入都大大提高了,这为农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了经济基础。
(3)城乡差距缩小,接受教育不再受地域限制。现在,城市里的重点中学都是公开考试选拔学生,不再受户籍限制,只要成绩优异都可以进入重点学校学习,这对农村的学生既是激励也是挑战,每年都会有很多农村孩子考进重点学府,可是考进去的学生同样面临着挑战:①普通话不太标准使他们不愿与同学交流,长期下去会导致不合群;②英语听力与口语相对薄弱使孩子学习压力增大。所以,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与城里孩子在教育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早早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4)“人云亦云”现象的存在“人云亦云”现象在农村很普遍,这与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易于跟随主流趋势所造成的,他们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其实没有更深的认识,只是看见别的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然后也不由分说的送自己的孩子也上幼儿园,是典型的“跟风”行为。只要交些入学费用就可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既可以为自己节省照顾孩子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而且家长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样也说明了家长对学前教育存在盲目认识,他们本身不能理解自己的做法,这样的想法与做法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这需要引起关注,是否在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前给家长先来一次教育呢?有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直接进入小学,父母对儿童学前教育的目的并不明确,对孩子学前的心理特点更无从谈起。所以错过了学前教育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很难有个知识的承接。
二、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
农村学前教育能有一定的发展,这与国家的政策倾向和家长配合分不开,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推进和大学生自愿加入教育行列分不开。
(1)国家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出要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推进。应该深入把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拓宽思路,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把新农村建设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发展更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儿童是新农村建设的未来主力军,加强和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已经提到了农村工作的发展日程上。学前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农村的“生产发展”需要乡村教育提供新农村建设的人力支持;“生活宽裕”需要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增收能力;“乡风文明”需要乡村教育帮助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村容整洁”需要乡村教育改变旧的生活习惯;“管理民主”需要乡村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和民主意识。总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前教育是关键。幼儿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学前教育是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社会,为儿童入学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
(3)“三支一扶”促使许多大学生回乡任教首先是对回乡任教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内的支持与补助,待遇较好,以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可享受加分,这使得他们能够安心任教,这一部分大学生中有的就从事了学前教育的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使孩子们的知识和眼界都开阔了很多;其次是大学生有建设家乡的决心,基层和农村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大好空间,他们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三、农村学前教育的优化策略
(1)做好宣传工作,将学前教育思想惠及每个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些陈旧观念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早期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性等得发展,这种倾斜的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园方向,使农村幼教工作缺乏了应有的活力,大大影响了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鼓励和引导家长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意识。老师与家长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农村学前教育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上来。学生入园前,有必要对家长先进行沟通与教育。沟通的内容应包括儿童平时的爱好与忌讳,还有家长送孩子入园的原因和要求,老师应有选择地做好记录,然后针对各方面的问题与家长协商,在沟通中老师若发现家长多孩子接受学前教育认识上有偏差。
(2)教师选拔要公正合理农村地区通过资源整合、增加公办教师编制等方式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前教育事业。首先,“重视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在工资、职称、评优、晋级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工资待遇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为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普及提供了可能”。其次,对即将上岗的幼儿教师进行岗前专业培训,这既是对教师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可以使教师可以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G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