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学生行为评价难题

2016-11-19李明静

中小学德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观测点品德作业

李明静

摘 要 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分年段设计观测点,细化评价内容;激活多元主体积极性,创新评价方式,构建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行为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实现社会性发展。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行为评价;评价方式;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3-03

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一直是困扰品德课程的难题。我们认为,行为评价是以课程目标和教材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搜集信息,对学生行为实践中的学习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性评价,其重点是品德课程所涉及的道德行为、良好生活行为、社会性行为等。由此,学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小学品德课学业评价中的行为评价进行了探索。

一、分段设计观测点,细化行为评价内容

学校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分低、中、高年段,描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学生行为表现应达到的主要目标,由此确定行为观测点。据此,我们从教材中筛选课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每一单元教学后,教师都会布置实践作业,并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实践作业周期或为一周,或半个月,或一个月。作业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行为评价活动课,根据观测点,对学生行为实践情况进行集中评价。这一设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1.低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关注行为细节,促进低段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我们从教材中择取了八个课题,并相应设计了实践作业。一年级上册选择《校园铃声》《我自己会整理》,对应设计实践作业“掌握课堂学习常规,会课间活动”(一单元)和“会整理书包”(三单元);下册课题《我为家人添欢乐》《我换牙了》,设计实践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单元)和“天天刷牙、认真刷牙”(三单元)。二年级上册选择《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好书大家看》,设计实践作业“当好值日生”“天天读书”(二单元),下册则选择《美化家园》《花草树木点头笑》,设计了实践作业“保持环境卫生”“养一盆花或草”(二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会课前准备、上课大胆发言、学会倾听;课间会解便、望远、做游戏文明;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能主动做家务;坚持早上和晚上认真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做好教室清洁、自觉保持教室清洁;能每天读几页故事书或儿童刊物。

2.中段行为评价课以良好品德形成为重点设计实践作业。三年级上册选择课题《我学会了》《我的责任》,设计实践作业“学会一样本领”(二单元)和“找一个劳动岗位”(四单元);下册则选择《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分享的快乐》,设计实践作业“和爸爸妈妈谈心”(一单元)和“会与同学分享”(二单元);四年级上册选择课题《呵护我们的身体》《家庭小账本》,设计实践作业“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单元)和“今天我当家”(四单元);下册则根据《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小窗口,大世界》,设计实践作业“学做一道家乡菜”(一单元)和“关心天下事”(四单元)。

其行为观测点包括:能展示出自己的一项技能;自己的劳动能经常做、认真做;经常与爸爸妈妈沟通和谈心;能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学分享;不挑食、按时睡觉和起床、饭前便后洗手;为家人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可以是一天的);展示自己做的家乡菜是否色、香、味俱全。

3.高段行为评价课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重点。行为观测点基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注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五年级上册选择《我是参与者》,下册选择《尝尝苦滋味》,设计实践作业“给班级或学校提一个金点子”(二单元)和“给自己订个计划或目标”(一单元);六年级则根据《社会文明大家谈》《男生和女生》,设计了实践作业“做个文明小公民”“做个‘快乐女生或‘快乐男生”。

作业对应的观测点分别为:金点子评价;能坚持把自己定的计划和目标完成;能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讲究社会文明;具有女生或男生的特点。

二、激活多元主体,创新行为评价方式

在行为评价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激活多元评价主体,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低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学会”。根据行为观测点,通过学生展示汇报、当堂竞赛、榜样示范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中段行为评价课突出“引导”。倡导教师引导学生提炼评价标准,并据此开展自评和组评,在榜样引领中激励践行。高段行为评价课则突出“自主”。学生根据评价内容分组合作,总结评价标准,主持开展自评和组评活动,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讨论、思辨,并通过榜样示范明确努力方向。如此,分年段突出重点,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

为客观评价学生品德行为表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我们设计了学生行为评价量表(见表1)。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要确定评价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时间,以便对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回顾和记录,并作出真实评价。

在评价实践中,家长、教师、社区和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发挥创意,根据“学生行为评价表”的要求,创设了一系列新型评价方法。

1.影响力黄金表法。由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历表,时间为一个月,表上注明本月自己制定的习惯养成目标。学生每天检视自身的行为,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根据目标习惯的行为达成情况,在日历表上画上相应的符号(包括大拇指、笑脸、哭脸、加油、真棒);月底,由学生书写当月习惯养成的体验和感想。月底行为评价课上,孩子们出示自己的日历表,根据获得大拇指的个数评奖。每个小组内只要有4人获得25个及以上大拇指,本组就获得晋级。同时,孩子们分享当月习惯养成感悟,互相学习、鼓励进步。

这一评价方法引入学生自评和家长这一评价主体,并通过小组竞争和分享,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有效帮助孩子提高了自律能力。同时,我们鼓励他们自主采用喜爱的评价符号,如大拇指、笑脸等,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评价的兴趣。

2.“点赞加油章”。这是由巴蜀孩子自主设计的评价方法。学生利用校园网平台,设计了“发微信红包”活动。每月末,老师们在班级微信圈,以发红包的方式将“加油章”颁发给认真完成行为实践作业的孩子;同学们和家长积极响应,在“点赞”时做出点评。许多家长还将孩子行为实践过程拍摄制作成微电影,发布到班级微信圈或QQ群,大家相互欣赏、鼓励,找差距,比进步,形成了争抢“点赞加油章”的竞争氛围。

3.“亲子契约法”。由家长根据评价作业,创意设计。家长提出行为实践要求,同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约定行为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双方签字订立“契约”,孩子和父母根据契约要求相互监督。如此,父母言传身教,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规划近期目标,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民主,学会以规范自身行为回报父母。

除此之外,巴蜀老师们更是创意连连,改革传统评价方式,设计了“等级奖章法”和“书信表扬法”。“等级奖章法”旨在提高孩子行为习惯的持久性,设立三个等级奖章:绿色“学会章”、红色“达标章”和金色“积极章”。根据孩子的表现及其日记,给予不同等级的奖章,鼓励他们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书信表扬法”则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细微进步,鼓励孩子的个性成长。每周五,教师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书写个性化的表扬内容,配以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总结每一个孩子一周的良好行为表现,带给每一个孩子进步的惊喜。

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理念指引下,巴蜀师生、家长开发了一系列时尚新颖的评价方法。借助这些评价方法,不断挖掘孩子的发展潜能,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矫正不良行为,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重庆 40001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观测点品德作业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快来写作业
好学者贤
顺势而导自然生成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观测点探讨
课堂教学观测点探讨
作业
品德
水泥企业运营水平评估体系观测点的构建与权重系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