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导自然生成
2017-11-21周智
周智
摘 要:确定位置三要素的生成与理解是确定位置(二)一课的重点,教材所呈现的情景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要素,而很多教师选择带领学生在操作中体悟要素。对“确定位置(二)”大量课例中三要素的引出与归纳进行研究,可以将之归纳成三个方面。
关键词:确定位置;观测点;方向;距离
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位置与方向(二)”一课中,教材先是出示了一个有关台风目前位置的情景,之后引导学生理解“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通过情景的引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明确了确定位置的三个要素是观测点、方向、距离。基于此教材,也引发了老师们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笔者认真研读了大量的课例,对本课中教师引导和总结确定位置的三要素的部分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研究分析。概括起来大体上可归纳为“生活引入”“游戏引入”“问题引入”三个角度。
一、生活引入,循序渐进
首先,教师情景导入(出示图一):六一儿童节,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大家来到喷泉广场,你知道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吗?生1: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生2:我量了量,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20°的方向上。教师明确: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喷泉广场就是确定位置时很重要的要素之一:观测点。同学们提到的北边再往东20°,就是确定位置的要素之二:方向。
接下来,教师出示图二,提问思考: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生:大象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1000m处,长颈鹿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500m处。教师明确:刚才同学们提到的1000m,500m也是确定位置时很重要的要素之一:距离。
采用学生熟悉的参观动物园的情景开始探究,这样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在学生对于方向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的再学习。这样的设计摆脱了教材提供情景的枯燥性,先通过确定熊猫馆的位置的问题,明确观测点和方向,再通过确定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问题,明确距离,这样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引出来了。
二、游戏引入,扶放合理
上课伊始,教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和老师做游戏。教师分别请同学到教师的前面,站在老师的东面、南面等。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提炼出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观测点、方向。教师再请学生站在老师的东北方向。(生站位后)教师表示:这个位置不是老师心里想的位置。并引发思考:为什么他站的位置和老师想的点不一样?生:东北方向是个很大的区域,要想准确描述老师想的这个点,需要增加一个条件,就是距离。教师归纳:刚才我们提到的观测点、方向、距离就是确定位置的三个要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
为了便于我们进行研究学习,教师把和学生的位置画在了平面图上。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A同学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开始探究,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兴趣,能很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游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步都渗透了对确定位置三要素的理解。学生亲身的活动经验的积累,为下面学生在教师放手后独立用三要素的知识确定A点位置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教、扶、放的和谐统一。
三、问题引入,自主探究
上课伊始,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以前我们学习过确定位置吧!如果我们在大海、草原,如何确定位置呢?现在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没油了,如果你是营救员,你最关心什么?生:船的位置。
工作人员通过雷达扫描,发现船在距离灯塔不远的位置。并且绘制了一幅平面图(图中有灯塔和船)。同学们以灯塔为观测点,在图中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想办法准确描述出船的位置吗?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并汇报。生1: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3千米处。生2:船在灯塔的东偏北60°,3千米處。教师总结:灯塔就是观测点,北偏东30°和东偏北60°就是方向,3千米就是距离,这三个要素就是确定位置的三要素。
孩子们其实天生就是一个探究者,其实在以前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一)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确定位置的经验,确定位置(二)是确定位置(一)的深入学习。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入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班内汇报订正的环节中,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很自然地生成。
综上所述,尽管针对确定位置的三要素教学设计有多种方式,但要始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发展学生探究意识途径,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目的的课堂设计,才是学生们心目中好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张齐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6):2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