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习惯养成难题:在视角转换中求解(下)

2016-11-19

中小学德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同辈交融行为习惯

要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拷问“是什么”固然重要,但还需要追问“在哪里”。只有弄清楚了“是什么”和“在哪里”,才知道“怎么办”。

人总是栖身于一定的意义世界。这里既是价值产生的凭借,也是价值呈现的载体。在这个世界中,人不是中心,世界也不是人的对象和客体,双方是一种平等交融的“你-我”关系。“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家对物我关系的智慧解读,颇具开悟启迪意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人栖身的意义世界,并不只是人类社会,还包括三维物理空间——自然环境乃至浩瀚太空,由时间叠加而形成的四维空间——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视角的转换——只有以整体融合的视角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需要观念的超越。基于内生态、类生态、自然生态三重圆融互摄的生态系统,站立于跨学科、超学科的高度、我们的眼前豁然涌现:“健康美德生发于完整和谐的生态环境与生活体验当中,而健康美德反过来又能有效涵泳生态行为习惯”(刘钟芬、刘惊铎、卢峰)。所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保证儿童“拥有健康的身心、广泛而专注的兴趣爱好、丰富有益的生活经验、多元开放的智慧、自主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李顺玉、王志英)。

我们需要关系的转换。在由人和意义世界所构成的“你-我”关系中,在学校教育意义上,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要让教育入脑入心,就必须坚持“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杨静平)。同辈群体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学校教育应“尽量缩小与同辈群体之间的文化距离”“减少学校教育的强制成分” “借鉴同辈群体的交往机制”(张瑞瑞)。如此,角色的转换、情感的交融改变了原来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及师生关系,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恍然步入“有源头活水来”的人格陶养之境。

我们还需要方法的融合。在由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四维时空中,信息的交流无处不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同样需要借鉴其它领域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管理、政府户籍管理中的积分制,在把握“量与质的取舍”和“价值取向的融合”(李政)原则下,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可以开发校园影视资源,通过“形、声、色与知、情、意相交融”,“助力好习惯养成”(屠烈波)。

本期专题所刊出的五篇文章,无法也不可能涵盖行为习惯养成的所有话题,但我们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积极探索与思考。

猜你喜欢

同辈交融行为习惯
消失吧!同辈
域外
真美
同伴关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交融的独特优雅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