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分析

2016-11-19史航赵庆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校园

史航 赵庆杰

摘 要:新媒体以其高效性、便捷性、包容性和广泛性对新时期新闻传播工作影响巨大,高校新闻工作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里,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成为高校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媒体特征的分析,高校新闻工作应该做出必要的改变。

伴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一种融合了网络文化和传统校园文化的新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应运而生。把握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服务、育人功能,已成为高校教育者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高校进入舆论热点事件的高发期,内外部突发事件频发。新媒介环境下的高度媒体化社会,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兴媒体最为普遍最为活跃的群体,媒体对其的影响无处不在,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兴盛,使得纵然是一件看似普通的高校内部事件,处置不当也会引发社会、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压力,轻则影响高校形象,重则引发突发事件,爆发更大的舆论危机。危机中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形成积极健康的高校舆论环境,成为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师生对高校发展和工作过程所持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在网络上全面展现。它具有一般舆论的普遍性,同时又因其发生在高校这个知识性、开放性较强的文化环境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一)复杂性。

网络舆情在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舆情主体的多元性和网络舆情传播途径的多渠道,构成了网络舆情的复杂性。从网络舆情的内容来看 ,其涉及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包罗万象。这些事件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舆情事件均引起了高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交互性。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渠道相比、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向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学者由此认为“同别人发生联系”、“进行跨时空的互相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在互联网这个 “公共领域” 里,网民通常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网民积极跟帖、回帖,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各种观点均会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

(三)即时性。

时间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媒体中,国内外的一些重大事件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报道和评论以后,经常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读者、观众的反馈,而且反馈的信息量有限。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一些重大的事件发生以后,很快就被发布到网上,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做出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企及的。这种即时性,也使网络舆情的形成与表达更加快捷化,更可能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公共舆论。

(四)影响的广泛性。

互联网的特性,使舆情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扩散面更宽、影响更广泛。在传播方式、 速度、 范围上 ,互联网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迅速地把网络信息传遍世界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和任何使用网络的人。

正因为网络舆情具有上述特点,我们就要用新的机制去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

2.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一)新闻发布机制: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按照信息透明公开原则,高校可设新闻发言人,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可以使“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通过新闻发言人,实事求是地把真相和事实及时告诉师生,发布辟谣信息,把公众关心的相关动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通过手机和网络等方式及时、快捷地告知公众,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从而有效地稳定局面,安定人心。

(二)论坛机制:培养一批活跃的“论坛领袖”。

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但网络舆情只是反映一定的社会民意,它不等于全民立场。也就是说,网络舆情有偏差,有倾向性。这时候,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拉扎斯菲尔德 “二级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在传播过程中,常有少数人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这部分人频繁接触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对有关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在一般网民中发表一些信息和表达看法,能影响普通人,通过他们影响舆论走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

(三)队伍机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的网络政工队伍。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以服务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宗旨,为学校领导和师生之间搭建信息传递的通道。高校应成立网络舆情监控组,组建一支以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学干部为主的、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络政工队伍,从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工作,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并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对于观点偏颇、事实不清,但又不至于影响到社会和学校稳定的网络舆论,一般通过网络评论员跟帖引导网上舆论,这已成为论坛管理的普遍做法。对于师生对学校管理决策等工作的意见和情绪,如果不涉及大局稳定,一般采取封帖处理;对涉及社会稳定与校园安全、学校声誉和师生员工名誉权益和隐私以及涉及色情等网络舆论,则立即删除,以维护网上秩序。

(四)预警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出现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为及时了解高校舆情信息,并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高校应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校内重点网站、重点论坛以及博客、QQ群等言论,对这些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监控。

总之,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敏感,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提升自身网络工作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不断地从大学生网民的立场出发,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去分析、研究新情况,才能真正占领校园网络舆情的主阵地,为和谐校园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出宝贵的力量。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校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