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社会学分析

2016-11-19李少杰岳要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宿舍文化社会化大学生

李少杰 岳要鹏

摘 要:宿舍是大学生最感亲密和熟悉的场所,是大学生展现真实自我的重要空间。存在其中的宿舍文化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预期社会化起到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目前应当注意的是,高校宿舍文化存在凝聚力差,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有助于高校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文化 社会化 建设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青年期是获得亲密感、 防止孤独感、注重情感发展对人格的影响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处于社会化生命周期的青年期,需要进行大量的预期社会化,需要预见性地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内容。如果不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未来将很难适应社会和被社会所接受。在高校中,宿舍是大学生最感亲密和熟悉的场所,如戈夫曼情境理论所说的那样,这里就像是一场戏的幕后,掩藏着许多局外人难以看到和接触的内容。宿舍逐渐取代班级成为高校内部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首次提出“寝室文化”的概念。原国家教委于1997年发文认可了该概念,寝室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有学者认为用“宿舍文化”来代替“寝室文化”更为准确,主要是因为“寝室文化”概念容易使人将宿舍文化局限在单个寝室内的文化,忽视了整个宿舍区内互动所形成的文化。本文所称高校宿舍文化,即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在宿舍空间中所有成员在学习、生活、交往等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是指宿舍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和意识体系。

一、 高校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生命周期的青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埃里克森认为是青年期必须处理好自我同一感的问题,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青年期大量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青年期开始后,由于身心的重大变化,青年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何去何从”等重大问题。宿舍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宿舍文化具有价值观导向功能。

宿舍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文化定势,这种文化定势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宿舍成员,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不同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同时影响到宿舍成员的行为方式。如果一个宿舍的文化氛围是积极向上的,那么整个宿舍成员的面貌也是积极向上的,成员会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以适应文化要求;如果一个宿舍的文化氛围是消极、颓废、庸俗的,那么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就会同样消极萎靡,毕业后将无法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宿舍文化具有规范行为和塑造人格的作用。

宿舍非物质文化可简单的分为制度性文化和非制度性文化。宿舍制度性文化表现为学校制定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宿舍管理人员执行和学生遵守发挥效力,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制度性文化往往从总体出发,从大局考虑,为了全体宿舍成员的利益去约束部分越轨者的行为,有利于宿舍管理机制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规训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向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另外,宿舍成员所形成的初级群体在日常互动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即心理契约,属于非制度性文化范畴。这种心理契约不仅确定了成员间物质利益互动关系,同时也确定了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这种心理契约弥补了制度性文化覆盖空间的不足甚至有时还会取代制度性文化形成实际的互动规范。它在规范宿舍成员的行为和塑造其人格方面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三)宿舍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性和自我意识。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需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由于空间距离约束,学生多数时候无法及时获得家长帮助,在遇到困难时更多是依靠自己或宿舍同学,宿舍同学的在场解决了家长缺场所带来困难。这样就实现了由依靠血缘关系为主导的求助方式向依靠业缘关系为主导的求助方式转变。在这种业缘关系中,帮助不再是简单的不求回报行为,即预期自己需要帮助时,别人同样能像自己所做的那样提供帮助,这种预期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在此转变过程中,由于必须意识到自身和帮助对象所具备的资源、以及如何支配这些资源,个体自我意识及自主性在不断增强。

(四)宿舍文化对性别角色意识的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角色是社会群体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上的个人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式。男女两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不同的生理特征,还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存在不同的角色期待。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家福柯提出规训的概念,认为在一个规训的社会中,秩序不是通过法律、政府的强制体制实施,而是通过各种控制技术,或者规训技巧和话语来维持的。规训包括了对活动不断加以强制和规范的时刻表,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监控的监督措施,为奖励顺从、惩罚抗逆而设立各种考核制度,以及为了强化道德价值而推行的规范判断等等,其最终目标和结果是规范化,通过对精神和肉体的改造来消除所有社会的和心理的非规则性,产生有用且驯服的主体。宿舍文化承担着一种规训的功能。由于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社会文化对其性别角色定位和要求不同,这种社会文化渗透进宿舍文化之中从而影响到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主要表现为男女宿舍成员通过话语、行为举止、学习等方式产生男女两性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意识。

同时应注意的是,大学生性别角色意识的社会化并不是社会文化渗入宿舍文化之后的简单复制。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不断地利用“手头知识库存”与成员及新环境互动而产生,其又作为宿舍成员与环境互动的中介,不断产生新的文化内容。宿舍成员会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新诠释何谓男女平等及两性的角色定位,而这种诠释是建立在对传统性别社会文化的辩证否定基础之上,即在性别差异中求平等,于平等中彰显个性和独立。因此宿舍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着传统性别角色意识定位。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有关宿舍文化的针对性规划。

作为固定的高密度居住社区,高校及其内在的各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规划,从而指导高校社区建设及其文化发展。但在许多情况下,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宿舍文化建设规划,有时甚至存在未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学校规划范畴的情况。当学校规划未对宿舍文化建设给予应有规划时,其发展必然存在无序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欠缺规划也反映了缺少官方的正式认定和重视,宿舍文化建设也会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这都是造成当前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不温不火,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高校宿舍文化凝聚力不强。

一方面,生活上过度依赖父母的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烈,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同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这往往会造成宿舍成员关系紧张,宿舍文化凝集力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借助手机或网络,以双方缺场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倾诉情感,逐渐弱化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能力。这也是宿舍成员集体意识弱化,人际关系淡漠,宿舍文化凝聚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宿舍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国高校宿舍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尚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管理人员多采取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而非引导和教育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往往易造成管理方与学生间的对立。宿舍管理机制的行政化色彩及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宿舍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另外,部分学生社团形同虚设,举办的活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非满足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生活的需要,易造成社团的公信力下降,以及学生的情绪抵制。再加上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问题,分散了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关注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宿舍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宿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体制机制健全是落实建设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以管理规章制度为落脚点,推动宿舍成员行为规范化,宿舍文化内容科学化。同时,只有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力度,宿舍文化的正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另外,学校还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宿舍内部的自我监督和管理,比如对大学生宿舍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与奖助学金挂钩,调动大学生创建文明寝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完善宿舍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宿舍管理队伍。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 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应着重培养其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另外,宿舍管理队伍应趋向年轻化,避免因代沟问题与学生产生交流障碍。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能力,同时应在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高校应尽可能的选聘社会专业人士,如吸收社会工作者进入到宿舍管理队伍。

(三)发挥高校社团作用,丰富宿舍文化生活。

大学生社团作为由大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一方面受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自治性。学校应该积极发挥社团作用,给予社团更大的自由度,发挥其在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社团组织活动,满足宿舍社区的文化生活需要。社团可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既丰富学生宿舍生活,增强宿舍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其凝聚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还有利于加强各宿舍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宿舍的排他性。

(四)发挥高校宿舍群体内核心人物的作用。

宿舍成员在长期互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核心人物。核心人物一般有影响力且应变能力较强,其个人品质和行为表现对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宿舍内核心人物能够带领宿舍成员积极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并且能够有效的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入,那么宿舍内就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和心理氛围。同时核心人物在处理宿舍与班级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宿舍成员能否积极顺利地参加班级活动。因此,高校应密切关注核心人物的变动,并积极对其培养和引导,从而发挥好核心人物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四、结语

从本质上看,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与成员间,或成员与环境之间互动的产物,应持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宿舍文化建设。同时,宿舍文化又因其内容广泛性、产生与发展的二重性、情感的渗透性、排他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价值观导向,行为规范和人格塑造等作用,同时也有助大学生性别角色意识的社会化。高校宿舍文化因此对其成员又具有一定的结构制约性。正是在这种建构性与制约性的张力之间,我们注意到宿舍文化可能存在着凝聚力不强,缺乏活力以及易受负面网络文化冲击等问题,并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宿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发挥大学生相关社团和宿舍群体内核心人物作用等措施,希望以此丰富宿舍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余祖伟.从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理论 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广西高教研究,2001(3).

[2]张丽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8):36.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5]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中国青年研究,2008(2):72.

作者简介:李少杰,(1986-),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岳要鹏,(1986-)男,河南濮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宿舍文化社会化大学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探讨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对策
关于有效防范宿舍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