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6-11-19王晖
王晖
摘 要:把初中生物教学和人文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找到书本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点,共同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并恰当地拓展生物教学的课外有利资源。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人文教育;结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文社会,是受到一个文化熏陶的社会群体。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人文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的新课程中明确地指出:要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要和谐生存发展的意义,倡导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身边的花草虫鱼,逐步形成懂是非、明真理的态度。
一、人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工作领域,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而在初中教育领域,人文教育一般就是指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等。这种教育主要是以提升自我的德行和修养为目的。因此人文教育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即潜在性、可提升发展性和可持久耐性。其中潜在性是指人文教育开始并不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展现的,就像人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它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展现出来。而可提升发展性就是指人文教育是可以学习的,可以受到他人影响,因此,让初中生进行教育、学习,能让他们在本性上扬长避短,使他们的精神层面更上一层楼。而可持久耐性指的是人文教育本身的教育有一定的持续性,就像有些习惯、思想就是从小養成的,长大后这些习惯、思想很难丢到,而人文教育也是这样的,有些德性会根深蒂固,而初中教育就是将人文教育进行到一定的高度,使初中生形成基本的道德思想。所以利用人文教育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可以为初中老师提供一定的教导方向和思想指南。
二、在初中课堂中充分展现生物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
1.探索出教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点
现在初中教材知识并没有对人文素养相关知识的讲解,这就需要老师能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处理,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内容基本上就是对人类、动植物、人与生物及生物圈的基本介绍以及各自的相互连接关系展开。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初中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理解程度进行融合,不仅要展现出书本上的知识点,也要体现出与之相关的知识层面,让学生不仅要对书本内容知识学习掌握,也要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其中对一些简单的生物的认识和生物圈进行了介绍,而这一章的内容学习就是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起点和开端。在这里,老师不仅可以引入宏观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拿一些实物花草虫鱼,让学生对其产生探索欲望,从而引出爱护环境的话题,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就可以体现出人文教育的宗旨。
2.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和高效学习效率
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在初中教学阶段,新型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学习者,同时也是提出自己观点的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我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为加强学生对情感因素的认识,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中,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形象化地对知识有一个新的认知,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如,《生物的进化》这一章节中,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极其漫长的过程,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教师在讲述这一课程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感受自身的变化,明显的或潜在的,让学生自觉思考生物的奥秘,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知识不再是被分离在生活之外,学生不再学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还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3.合理运用课外生物资源
生物教学的课外资源十分丰富。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只要留心,处处都充满着奥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介绍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周边存在的生物资源,细致而广泛地认识到更多的生命存在。在初中课本《植物的种类》中,认识到了植物的分类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其中水绵、海带为藻类植物,墙藓为苔藓植物……如何扩展更多的知识呢?就需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当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生活中的绿色生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这样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有的资源。通过对生物的观察,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归纳,并可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的特性,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并且,在接触自然界生物的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尊重生命,爱护自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得更多,掌握得更透彻。
参考文献:
朱乐霞.浅谈初中生物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