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

2016-11-19王秀娟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语文课堂

王秀娟

摘 要:阅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思”“议”“写”,使其主动探索、选择读书的内容,简要评论表达的思想,日积月累储备语言、训练思维。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课堂阅读,启发思维;拓展阅读,丰富认识;读写结合,实践应用。

关键词:阅读;语文课堂;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写作的主要手段。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新课程理念提倡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我们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思”“议”“写”,从而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发展其思维,使其主动探索、选择读书的内容,简要评论并表达思想,日积月累储备语言、训练思维。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课堂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阅读,启发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去发现。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使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學《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读了课题之后,问学生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是怎么飞过泸定桥的,有的说想知道飞夺泸定桥干什么,有的说想知道为什么是飞过而不是别的方法……看似杂乱无章的问题却提纲挈领地牵出了文章的主线。而想知道问题答案的心理促使了学生读书,这就形成一个读书的“场”,从思维出发阅读又回到思维训练。

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钻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雷峰叔叔帮战友拆洗被褥,可别人不知道是他做的呀?”“当你帮老奶奶压水后会感到高兴吗?”这种讨论让学生懂得做好事后快乐就行。借助生活经验和语文积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强了,形象思维又帮助了直观阅读。

在拓宽思维中,充分释放大脑细胞,让学生在读中想象。“一动不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词的理解就别有思想:邱少云的喉咙没有“动”——没有疼痛的哭泣;邱少云的害怕心理没有

“动”——没有喊救命;邱少云被烈火燃烧的身体没有“动”——没有跳出烈火。但邱少云的大脑没有停: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不能动。 “静”与“动”的对比,使战士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再读邱少云在烈火中的一段文字时,对战士的敬佩也就能表现出来了。

小语前辈袁瑢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拓展阅读,丰富认识

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习了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以及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可要对文字内容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更进一步吸收消化、熟练地应用,还需有与课堂阅读相关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雪预示着大丰收?学生阅读了相关信息:雪是隔绝庄稼与外界的屏障,使土地保温;雪化时从土壤中吸收热量,土壤变冷,可以冻死害虫;雪中含有氮的化学成分,雪化后,氮化物渗进土壤中是庄稼的好肥料……这些课外阅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寓意,又牢牢记住谚语。对雪的认识也从平日的观赏和玩耍层面上升到“并不空洞的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益处。

相关阅读,提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效率,增强了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小抄写员》之后,我让学生阅读《爱的教育》一书。亚米契斯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在《狱中联欢》故事的感染下,《红岩》这部小说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鼓舞了他们学习的意志……书把愉悦带给学生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正如一位名人说:“每当我们翻开书页,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

读课外书时要读有所思,读有所悟,之后要有所写,谈感受交心得,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通过课堂内外的阅读,再延伸这种读——写作。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文化底蕴也会愈积愈厚。

三、读写结合,实践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写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写的过程中,学生把观察、思考、表达结合,这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更深入。小说《凡卡》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学生的心。虽知道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但学生早把凡卡当成了自己的小伙伴,竟为他设计了种种出逃的结果:有的认为凡卡在逃回家的途中冻饿而死;有的认为凡卡在逃跑不久被抓了回来,仍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这些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表达对小伙伴命运的同情。也有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制度、对欺压人的富人的憎恨,希望凡卡能起来反抗的续写:凡卡偷了老爷家的鞋和钱物逃回了家,与爷爷过着愉快的生活。更有甚者,希望凡卡在逃跑途中遇到打倒欺压人的富人的军队,并参了军……学习了《荔枝》一课,要求学生回家替父母洗一次脚,观察父母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洗完脚后,父母的表现让学生出乎意料,一件再小不过、再平常不过的事却让父母如此感动:“当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盆热水端到妈妈跟前时,妈妈愣住了。”“当我给妈妈洗完脚时,妈妈热泪盈眶,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妈妈说我长大了,惭愧妈妈为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没感到什么,而我给妈妈洗了一次,妈妈竟这样激动。以后我会经常给妈妈洗脚。”写作的链接让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对父母的情感。

读书如削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在写作中熟能生巧地应用语言的基础。阅读从课内到课外再延伸到写作,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愿书香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滋润他们纯净的精神世界!

编辑 姚晓媛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语文课堂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