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探究

2016-11-19熊宣政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教学改革

熊宣政

摘 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

新课程要求改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边缘化的教学格局,本着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结合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调整和改善,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价值认识不清

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价值认识不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具体体现在:其一,不纳入统考,不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不纳入小升初考试体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副科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功利性的学习价值观下,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品德与社会学科,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想法;其二,学校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价值认识不清,课程安排上一直在挤压课程数量,课程目标中也很少能看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得该学科处于随意教学的状态。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形式:其一,教师的传统灌输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常常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宣读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造成实际教学效益难以提升;其二,教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创新意识淡薄,不能将新课程的新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师生互动不断减少,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

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机制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效益反馈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实现教学的自我反思,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找到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当前很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忽视了对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监督和管理,缺乏用科学公正的态度去审视实际的课程教学效益。

二、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方式入手,引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朝着新课标的方向发展。对此,我们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践教学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以体验的方式融入教学中去,由此实现课堂向锻炼自我行为能力方面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处我们以小学四年级《做聪明的消费者》为例,可以依照以下步骤来开展:其一,要求学生分组列举出自己所欠缺的文具,制定详细的采购清单,为后期开展采购活动打下基础;其二,设置采购问题,询问学生应该到哪里去采购,商场中的文具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不同文具的价格是否是一样的;其三,要求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去实地购买,在当地主要购物场所中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规律,学会判断商品的优劣;其四,回到学校,向老师讲述采购过程,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采购行为进行评价,并且融入消费自我保护意识,总结课程。

2.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找到切入点,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改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此处我们以一年级上册《过新年》为例,为了能够使得小学生全面了解新年节日,教师在课堂开展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其一,以新年相关的动画视频为课程引入,自然过渡到课程主题,并且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新年是怎么过的,大家为什么喜欢过新年;其二,以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认知新年节日中出现的事物,比如紅包,鞭炮,饺子等,并且讲述不同事物背后的含义,加深小学生对于春节的感受;其三,制作此课程的PPT,要适当增加动漫效果,将声音融入其中,以便营造出更加真实的节日氛围,由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四,以简单的剪纸活动为课程小结,引导学生回忆课程内容,并且以分小组的方式剪纸,为春节做准备。

3.赏识教育法

小学生往往比较在意教师对其的表扬和赞许,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形成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融入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此,需要从以下角度去改善和调整:其一,实现评价内容的调整,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用学习成绩来进行衡量;其二,注重评价激励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以语言的方式来表扬,增强其对该课程的自信心,由此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实际的课程中去;其三,对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以一定的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表扬,由此慢慢改变学生忽视此课程的状态。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存在的问题,就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切入点,作为该课程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品德教育意识,应对当前边缘化的学科局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从而使得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效益得以不断提升,拉近其与新课标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8.

编辑 赵海宏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