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6-11-19韦素环
韦素环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跟着老师走,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学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主体;方法途径;改善措施
从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生物课堂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了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课,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只有广大高中生物老师积极改善教学现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几点对策分析。
一、在预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知识繁多,不仅需要课堂上学生的细心学习以及课后的及时复习,还需要广大高中生做到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老师一般不会进行检查督促,这也就造成很多学生不重视预习。或者是老师对预习功课的检查只停留在简单的概括层面上,这就导致学生并不能从心理上重视起预习的过程。作为高中生物老师,需要在检验预习功课时,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比如说,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提醒他上课重点听讲。老师还可以实行趣味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或者分成小组进行提问竞争。这些方法的改善,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话、多提问、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走。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课堂,一定是被动的消极的课堂。
二、在讲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生物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记笔记,学生的思维都是由老师进行引导。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改善学生上课出小差的情况,作为老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增加新鲜的元素。比如说,老师可以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操作多媒体,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提问,或者是给出一个重点题目,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老师还可以把讲课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充当一回小老师,学生只有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才能感受到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在讲课时才能明白哪里是经常易错的地方,哪里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集体评论和提出疑问,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完善对方的思路和想法。生物是一門需要实验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性。作为高中生物老师,不能剥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更不能用语言授课代替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出现疑惑时,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
三、在合作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近年来课改的实行,合作学习法被引用到很多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合作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物老师首先应该进行合理分组,以达到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每个小组都应该有学习好及学习稍差的学生。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作为分组要素,比如A同学善于领导,B同学善于记录等,这些都是在合作学习中需要的元素。老师作为裁判和出题者,需要给每个小组分配等量的教学任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干预,尽量做到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讨论争辩,这样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把学生放到了主体的教学地位。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惑以便合作学习更好地完成。在合作学习完成之后,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以便下次合作学习更好地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同组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讨论得更加充分,不同组之间的竞争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意识到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所在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平时会走神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广大高中生物老师有意识地去改善教学,完善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提问、多思考、多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步骤,与老师一起,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完善。
参考文献:
甘铭.浅说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3(1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