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促优化

2016-11-19徐陆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初中科学

徐陆明

摘 要: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既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常规的一项实践活动,又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内容之一的作业,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日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基于此,从科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优化科学课堂作业的设计,从巧妙设计自主型作业,设计实践型作业,设计创编型作业,设计生活化作业和设计交叉型作业五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收到了不错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作业;设优化设计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笔者积极参与全校性、学区性的公开课活动,发现教师在课堂作业的设计、运用上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大部分教师在课堂内布置的作业是课本上的习题。这样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的教师把课堂作业都放在PPT中,并且都放在新授课的最后才展示,只有在课堂讲授顺利并有时间剩余的情况下才用,一旦教学时间不够的话,作业也就“胎死腹中”。

课堂作业是课后作业的纽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这些做法,让科学课堂作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原因,驱使笔者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优化科学课堂作业的设计以及运用策略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实践让课堂作业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魅力。

二、优化科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1.设计自主型作业,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注意改变命令性、强制性,改变那种无视学生能力差异的一刀切现象,避免出现“会了继续做,不会仍不做”的现象,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性的自主型作业,给予弹性设计。具体措施:

(1)建立“作业超市”

如“商场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为学生量身打造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可设计多梯级“快餐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①想象性作业

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教材内容没有写出的想象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②归纳、收集性作业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过的知识及各种课外读物中广泛寻找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资料,分组整理后交流,无形中会增大学生的知识量。

③交互性作业

把单纯的文字作业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例如,對所学知识设计“思维导图”,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把知识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出来。

(2)设立“层次专柜”

科学课堂作业的设计必须改变以往“死读书、死做题”的做法,要让学生“换个步伐前进”,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不同课题需要,像超市货架一样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允许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将科学课堂作业分为三层:

①基础知识巩固层

第一层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在设计此层课堂作业时,可将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完成。也可让同组的同学将知识点设计成填空题或选择题,互相交换完成。

②基本技能强化层

第二层作业是在学生识记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应用,它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这层作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只有知识扎实,能力才有可能提高,思维才有可能活跃。在设计此层时,要注重科学课程中基本概念的和定理的简单应用,重点实验的分析以及仪器的使用等等。

③综合能力运用层

第三层作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第三层课堂作业一般设计为讲完典型例题后的变通题,对课本中重要实验或者原理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或学科交叉型的综合练习等等。

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笔者设计如下三层课堂作业。

☆基础知识巩固层

例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用公式表示为:F浮= = ,从公式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 和 有关。

例2.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C.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例3.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基本技能强化层

例1.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

A.F甲>F乙,ρA>ρB B.F甲

C.F甲=F乙,ρA>ρB D.F甲=F乙,ρA<ρB

例2.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

B.两块都下沉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例3.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9.6 N,用它拉一个浸没在水中的质量为2.7 kg的铝块,如果铝块在水中匀速上升(不计水的阻力),问:铝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绳对它的拉力有多大?绳子会被拉断?

☆综合能力运用层

例1.如何测量一支小试管的密度?你能想出哪些方法?说出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

例2.将弹簧秤改造成一个可以直接测浮力大小的装置。

这种自主型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新颖有趣。通过绘画、描述、练习等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是运用“思维导图”等功能的常见手段。

2.设计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设计实践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笔者设计以下几种形式的实践型作业:

(1)简单实验动手做一做

在学习酸碱指示剂后,可以让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对物质的酸碱性加以研究。

例1.取一些月季花、菊花、丝瓜花、一串红等植物的花、果、枝叶切碎、捣烂,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例2.取食盐水、白醋、石灰水加以试验,并纪录变色情况。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酸碱指示剂不仅仅只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只要能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指示剂。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复杂实验仪器连一连

仪器使用比较容易混淆时,可以设计组内仪器连一连,介绍自己组仪器的作用和原理。

例如,现有一工厂排放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CO2气体,可能含有CO,请通过所给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仪器,验证工厂排放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

甲 乙 丙

在实验仪器连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顺序。如:丙→甲→乙,丙→乙,甲→乙等。其中有一个方案中乙装置要使用二次,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所选仪器的作用和原理,得出最佳方案。

(3)自制实验仪器展示

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将现成作品(可以是家里现成的也可以是自制的)拿到课堂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用到的科学知识。

例如,学习“电流的测量”后,可以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并拿到课堂上展示,且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水果电池所用到的科学知识。

3.设计创编型作业,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评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知识内容。创编型课堂作业,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維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笔者设计以下两种类型的创编型作业:

(1)典型例题后的变通题

例如,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如图中A、B叠放在一起,当用10 N的拉力作用在B上时,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此时A和B,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这样的例题讲完后就可以引申出

A.若把拉力作用在A上,同样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此时A和B,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又是多大?

B.若A、B完全相同,把A放在B的旁边,要推着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的大小将如何变化?

(2)重要实验改进

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例如,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但在此实验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这一过程中会将瓶内的空气挤出或者未将瓶塞塞紧,导致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通过课堂作业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措施。

4.设计生活化作业,联系学生生活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才是有效的。同样,我们的课堂作业设计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例如: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等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1)引起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传染病角度来说属于_____,对于某个学生来说,则它在感染上这种病毒前属于 ,感染上这种病毒后属于 。

(2)作为一名学生,你如何做好宣传有效地预防“甲型H1N1”?

5.设计学科交叉型作业,培养综合能力

学科交叉型的课堂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和一定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展出了“微藻制油”新技术。白天,阳光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微藻创造出适宜的生长条件;夜晚,给微藻“喂食”工业废水让它们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制造油脂,进而制得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1)白天有光时,这种微藻能进行 而自养生活。

(2)已知“生物柴油”的化学式为CnH2n+2,当226 g“生物柴油”完全燃烧时共产生二氧化碳704 g,则n= 。若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90 KW,“生物柴油”的燃烧值是3×107 J/kg,能量转化效率是6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他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生物柴油” kg。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科学家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

A.CO2 B.H2O

C.部分来自CO2,部分来自H2O D.无法判断

(4)微藻制油与种植玉米、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

①實现工业废物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单位产油量高,达玉米的数百倍等。根据提供的信息再补充一点优势 。

本题课堂作业,不仅将科学中物理、生物、化学间综合起来,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相结合。

三、研究成效分析

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笔者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尝试不同的使用方法,并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在课上得到了巩固,课后只需完成少量典型习题,就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学生不再成为作业的奴隶,能够从题海中逃离出来,使学生课后有了“相对较大”的自己支配时间,可以把多余的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学习,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正确与否直接反映了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老师通过行间巡视,对学生不能理解的或运用有困难的学生牢记在心中,说明这些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老师课后要主动地找学生来“开小灶”,使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做到了“天天清”。因此,当堂完成课堂作业能迅速准确地反馈信息,以便课后有针对性地补差。笔者所研究的两个班级在年度抽测考试中,总平均分、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均名列前茅,远超区常模。

3.有助于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和能力是两回事,知识只能说明外界信息输入并存储到大脑之中,充其量只是听“懂”了;而能力则是将大脑里的知识有选择性地输出,并通过它解决相关问题。显然,有知识未必有能力,但有能力必然有知识。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学”或者“练”出来的。

总之,在大力推进教学新课程的今天,课堂作业设计改进不容忽视。虽然本人提出的改进策略还不够完善,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少问题,但我将继续将这个课题探索、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郑清岳.物理习题改革之走向[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2(6).

[2]陆清华.创新学习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2002(3).

[3]张漩.分层作业的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2).

[4]黄丽.实施分层作业促进差异发展[J].实验通讯,2003(10).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初中科学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
高中生物课堂作业设计与有效性的提升建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