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作业评价方式,推动学生进步成长

2016-11-19丁启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加法减法批改

摘 要:作业是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有效提高学生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还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评价几乎都是冷冰冰的数字,评价单调、呆板,缺乏激励,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作业评价的方法,灵活运用分数,加加减减,使分数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作业;批改;加法;减法;动力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平时作业的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可以看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学生通过作业的评价还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评价习惯用“优”“良”“及格”“不及格”之类的等级来评价,或者是几个罗马数字,学生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评价缺乏激励和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下使用科学的作业评价方法,通过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去对待作业,并将做作业视为一种乐趣,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

前不久,我读了一则有关作业批改分数的故事,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这个故事是关于学生作文的,一个学生写作文,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只写了二百多字,且字体潦草,错别字连篇,但是文章的构思却非常新颖。按照以往的批改惯例,这样的作文打六十分也就差不多了,可是,这位老师却给他打了这样一个分数:95-20-15,还在每一个分数下面作了注释:95分——构思新颖,有创新精神;减去20分——字数不足,减去15分——书写太潦草,有错别字。这位学生看到这样的分数后,当即羞红了脸,发誓今后一定要好好写作文,后来他的作文水平果真不断提高。

读完之后,真为这位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被他对学生真诚的关怀所深深感动,对学生没有达标的学习成绩,他并没有简单地写上几个冷冰冰的罗马数字,而是带着感情和信任给他们送去激励,分数本是无生命的,可在这位老师手中却被赋予了生命,活了起来,分数不再是面目可憎的“敌人”,突然之间变成了可亲可爱的“朋友”,从而对学生产生了无穷的教育力量,想想平时我们的批改,除了标几个冷冰冰的分数,我们何曾在分数上动过心思呢?假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学习这位老师,不断创新分数的给予方式,让分数活起来,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力量,那么学生作业的批改、作业评价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这种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灵活化的、激励化的,我们可以模仿啊!我想:我不妨试试。

一、作业批改“减法”

我的作业批改“减法”,先是从语文达标训练批改开始的。我班的罗某,是从四川转来的一名学生,该生作业正确率较高,但字写得很小,而且字体潦草,虽然老师多次提醒过,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上述办法。记得有一次,我批改达标,她全做对了,我批改的分数为:100-20=80分,且在下面作了批注:-20分为字体潦草。达标发下去之后,该生跑来问我:“丁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次作业,你本来应该得100分,但你的字体潦草,所以扣了20分。如果你认真写字,你可以得满分的。”第二次的作业,罗某的字体就有了很大的改观,我的扣分明显少了,第三次,她的作业出奇的工整,真是出乎意料啊!没想到,一次灵活的分數甚于多次的说教。我为之一振,其他同学的作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也采用这样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不管是字体,还是正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分数成为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作文批改“加法”

在尝到了作业批改“减法”的甜头之后,我又尝试运用了“作文加法”。学生的作文经第一次辅导呈上来之后,我没有简单地用一个分数去评判。而是采用故事中提到的那位教师的作文批改方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对于分数较低的学生,为了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我在讲评之后,让学生根据评语和作文要求可再次添加内容,之后,我在原来的分数基础上再打分,两次成绩作为本次作文的最后成绩。比如,第一次作文,学生写的是“我的课余生活”,因为学生写得太简单,不具体,所以得分为78分,在指出缺点后,学生添加了缺少的那部分内容,将内容写具体,或者修改了句式,将内容写生动了,我再次加分,有加8分的,有加5分的,最高不超过10分。这样,学生的成绩由第一次的78分提高为80多分。这样,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因为注意了作文的讲评,学生的习作有了一定的提高。更令人高兴的是:一些学困生因为这“台阶式”的分数,能感受到自己在慢慢的进步,写作业的兴趣更是高涨。

由此我想到:假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动脑筋,不断思考,不断探究,创新分数的给予形式,让冷冰冰的分数灵活起来,使分数犹如“三冬之温暖,夏日之清凉”,让欣赏、指导、商榷相结合,使分数成为推动他们进步和成长的力量,使学生在赏识中得到舒展,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学生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一良好习惯陪伴终身,那么学生该有多么快乐和幸福啊!

参考文献:

覃紫芸.浅析多样化作业评价方式[J].广西教育,2014(45).

作者简介:丁启芳,教龄27年,本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荣获“青海省注提实验先进个人,西宁市骨干教师和西宁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11篇作品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有14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加法减法批改
生产过程做“减法”农民收入做“加法”
例谈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做“加法”
浅析初中英语“零作业”批改
精雕细琢成美文
苏州西部生态城:创新思维做好生态“加法”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