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赏识教育,还后进生一片艳阳天

2016-11-19袁景萍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表扬赏识赏识教育

袁景萍

摘 要:赏识教育是后进生前进的有力推进器,是后进生重拾信心、不断进步的一剂良方。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固有的认知,注重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情感上贴近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不吝激励、表扬和夸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为进步奠定基石,找回本属于他们的艳阳天。

关键词:赏识教育;赏识;表扬;激励

通常说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从专业角度来看,就是素质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

义务教育背景下的后进生,突出表现为求知欲低下,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严重不足,逆反心理严重,下意识地违反纪律,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自我期望值低,不思进取等。

笔者在学校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感受他们的茫然、无助和脆弱。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他们比别人更向往美好的未来,向往受到别人的尊重,向往得到师长的肯定和表扬,更希望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实践也告诉我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赏识教育。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

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教育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其学习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逐渐确立。

后进生常常受到家庭、学校、老师过多的批评,或遭到冷落,与教师有着或多或少的对立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主动接近他们,找他们谈心,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如果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切勿讽刺与指责,可利用课下时间,摆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亲切感。

要真正地去感受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在需求,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要站在学生、孩子的角度。学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学生是怎样评价教师的,只有真正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爱心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只有教师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他们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学生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

二、用包容的心态保护后进生的自尊

学习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学习差、调皮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而恰恰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激励,甚至还应该对他们的缺点乃至错误给予包容。有这样一句名言:“当你进入失败者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环境。”这就是说,失败者如果置身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环境中,他们也会避免一些失误。因此,我们应学会分析他们失误的心理,给他们留出自我改正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内力去矫正和战胜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只有学生通过实践把教师的赏识激励和包容转化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时,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

三、多为后进生创造受表扬、被鼓励的机会

后进生在班级活动中,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为此,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观察,捕捉他们思想、行为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有的同学爱干净,或重义气,或对父母孝顺等,哪怕一点可贵之处,都要及时表扬鼓励。只有抓住契机,使“闪光点”发扬光大,进行量的积累,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特点和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赏识激励方法。有的学生喜欢老师当众表扬,有的学生喜欢老师个别赞赏;有的场合适合三言两语的称赞,有的场合只需要伸出大拇指或报以示意性微笑就够了,有的场合却要求有根有据、深入浅出地进行夸獎。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次微笑,当老师的也许早就忘记了,而亲身经历的学生却一生也忘不了。

当然,赏识后进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也要有意识地让后进生充分得到表现。如,让他们做一些诸如替老师倒杯水,帮学生发作业本,拾一拾整洁区的碎纸屑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让他们走入班级和同学之间,缩短他们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距离,使之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进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平衡感。这样,他们在学习上才会积极地去思考、去自主学习。

总之,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有了教师的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一定会还后进生一片艳阳天。

参考文献:

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表扬赏识赏识教育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妙用“表扬”和“忽视”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