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6-11-19马雪标
马雪标
摘 要: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并没有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而是作为豆芽课、副科存在学校教育中,致使体育教学进展缓慢,体育教学效果低下。如今,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极力盛行,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中,这给原本枯燥、呆板的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体地位;兴趣
如何将新课改理念有效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中得出了一些教学感悟和体会,现结合自身经验,对此问题阐述几点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一、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无论是在身体发育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取“一锅煮”“一刀切”的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成绩方面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鉴于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即关注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使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能获得提高。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和不同需求,将学生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如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体育水平较高的学生为A层次学生,剩下学生为B层次学生,然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A层次学生,主要采取启发点拨式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学习,对于B层次学生,则采取详细讲解的教学方法,即,对于体育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以让学生正确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并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模式固定单一化,即以讲授型模式为主,学生难以真正融入体育活动的学习氛围中,课堂主体地位更是没有得到体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程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教授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获得,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
比如,在进行篮球项目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花费较少的時间来给学生讲解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然后留给学生大部分时间自由练习,或者分成两队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或者询问老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总是表现得死气沉沉、低落压抑。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确,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采取游戏式教学方法,如短跑项目的训练,是很多学生都害怕和恐惧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折返跑接力游戏”,游戏方法为:将学生分为3组,学生以击掌的方式进行接力交换,以各组最后一名同学冲过终点来决定名次,最后一组学生进行五个纵跳的处罚。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使学生不再恐惧,而是使其觉得十分新颖有趣,这样,既达到了短跑训练的目的,也使学生的身心变得十分愉悦,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推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将新课改理念有效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使原本枯燥呆板的体育课堂变得富有活力与生机,以此推进体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且达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建华.论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更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徐聪聪.新课改下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