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6-11-19陈静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主体地位

陈静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更加生活化。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抱怨学生学习不积极,教学效益低下。可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观念是不是有关系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控制好生成性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原来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法,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师生的交流和对话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就应该和教材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利用好生成性资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把握时机,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应不应该以牺牲资源的代价来发展经济的问题,我提出了两个观点供学生辨析:“观点一:发展经济要依靠资源,因此要重视节约资源;观点二:应该优先发展经济,不必过多关注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发达了,可以到国外去购买资源。”大多数学生拿到这个问题时都选择赞同观点一,反对观点二,并能说出相应的理由。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一位同学忽然举手示意要发言。“我不赞同观点一,经济是基础,优先发展经济有什么错?只有经济发达了,才能更好地解决其他问题,包括资源的问题。”他的发言很快得到了一些同学的响应,赞同观点二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原来安静的课堂顿时有些混乱。“这样吧,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来个小小辩论会”。我发话了,“大家按照自己认同的观点分成两个阵营,我先给你们5分钟交流准备论据,然后正反方交替发言,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提出反驳,如果在一方发言后5秒之内另一方无人反驳,则判这一方获胜。”宣布完规则之后,同学们很快参与了进来,有些平时上课从不发言,甚至睡觉的同学都被“唤醒”了,有些学生的思辨能力更是令我刮目相看……下课铃都已经响了,学生的辩论还是难分胜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辩论会就先进行到这里,每个同学可以把今天课堂上自己提出的论据再回去整理一下,選择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辨析。”

这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顾及了课堂教学生成性特征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这样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二、适时“熄火”,处理好生成性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九年级的另一堂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时,我提出了“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主要是吸收它的哪些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并说出理由”这个问题。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社会制度。此话一出,全班哗然。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那么落后,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那么发达。”这时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有的同学说:“我们中国人口多,所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位同学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发达呢?”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要控制好“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要适时地“熄火”。否则,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妥善处理好学生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引发他们去思考、去辩论……通过辩论,教师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特别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激起教师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吉萍.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苏州大学,201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