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教学初探
2016-11-19杨建林
杨建林
摘 要:第二课堂教学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聚焦于初中物理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从可行性、可操作的角度,对如何开展好物理第二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对如何开展好物理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学校传统常规教学的第一课堂提出的一种创新课堂模式,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在教室外的空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知识与经验,且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在倡导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的今天,第二课堂的组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教育的路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寓教于乐,改变学生学习无力的状况,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而达到用第二课堂的学习成果来辅助第一课堂的目的。然而,受考试分数、升学率、学校声誉等因素的制约和干扰,真正组织并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的地域并不多见,第二课堂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持续讨论的问题。本人基于自身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第二课堂的开展需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良好的第一课堂教学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基础
从任何角度而言,第一课堂都是所有教学的关键所在,脱离第一课堂教学而盲目追求第二课堂的良好效果,只会导致第二课堂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或许学生会暂时性地从中获得进步,但从长远而言于学生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应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讲授好第一课堂,争取优质的第一课堂良好的教学成绩,以此来支撑第二课堂的教学,促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在实践体会和巩固第一课堂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视野,获得课堂外知识的补充,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是前提
教师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开展好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是教师的个体教学行为,而应当是在学校统一教学规划下的统筹安排,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条件支持,也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与信任。要办好第二课堂,一定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目前,多数学校在办学中都被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牵引,而忽视學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关在教室中,没有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成为奢望。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升学率高的学校尤为普遍。片面追求高分,只发展学生考试能力而限制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只会培养考试机器,即所谓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没有创新能力的。主办第二课堂的老师应与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沟通,阐明这种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取得校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将学生从教室中解放出来,促使其参与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学习。
三、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杠杆,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激励效用
学生虽是老师的教授对象,但本质上却是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时,需始终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通过第二课堂来激励学生呢?我们应该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第二课堂在选择学生参与时,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决定其是否有资格参与。很多时候,成绩不佳的学生并不见得就愚笨,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并非就不如成绩优秀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是一些活跃分子,不愿安坐于教室,如果给他们动手动脑的活动和制作的机会,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并不逊色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从第二课堂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功感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激发出在第一课堂的学习热情,进而促使其转变学习态度,并树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从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人无心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自信和兴趣,同时也不知道或者看不到他所学习的内容对他的未来有什么帮助。第二课堂趣味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改变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兴趣。这是第二课堂的最大功效和魅力之所在。
四、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因此,第二课堂的内容一定要结合第一课堂的内容来开展,不宜太难,也不宜太简单;同时,要具有趣味性,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余动手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小制作”。
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物理第二课堂中设计的一些活动。活动1:在声音一章的教学之后安排学生制作“土电话”,制作“水瓶琴”,利用易拉罐制作“易拉罐箫”,并组织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一场音乐会。活动2:在光学的教学中安排学生用易拉罐和塑料纸制作简易“傻瓜相机”;活动3:在光学的教学之后组织学生用玻璃板和水制作“水三棱镜”,用三块玻璃镜子和彩色弹珠制作“万花筒”,用硬壳纸糊成的碗状物和香烟锡箔纸制作“凹镜”与“凸镜”,用街上就可买到的两个放大镜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活动4:在电学的学习中让学生用铅笔芯和导线制作“变阻器”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度,用废旧电池和街上都可买到的小电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将这个电路安装在树根造型中成为学生自己卧室中的装饰物;活动5:在学习电磁学之中安排学生利用随手可以买到的开关、电容器、二极管、导线、漆包线、弹珠或者钢针、塑料管制作“电磁炮”,利用漆包线、铁钉、干电池制作电磁铁,甚至直接在“电磁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来实际探究这些器材,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器材来探究这个实验;活动6:学习了压强之后组织学生制作纸飞机或者木质飞机、直升机(以我们能在街上随手买到的材料来制作的这类直升机是无法起飞的,只能用它作为说明飞不起的原因例证);活动7:在学习了浮力之后组织学生利用木头和直流小电机制作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制作遥控船,用牙膏壳来制作潜水艇。
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物理第二课堂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几个主题实验素材:
1.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材料:杯子1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首先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然后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滑去。
原理:静止在玻璃板上的杯子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中,当杯子内的气体受热后部分气体将从杯子与玻璃板的接触面排出,破坏了原来的平衡,在重力作用下,杯子自动下滑而处于一个新的平衡中。
2.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首先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使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便可轻轻地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原理:瓶子受热后排出部分空气,冷却后气球内部气压将气球压入瓶内。
3.会吸水的杯子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首先,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原理:蜡烛燃烧后消耗了杯子内部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盘子里的水便被压入杯子内。
4.会吃鸡蛋的瓶子
将熟蛋剥去蛋壳,然后把一张纸片撕成长条状,将纸条点燃后扔到瓶子中,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原理:是用点了火的纸条产生的热将瓶内的空气加热,排出一部分空气,用剥壳熟鸡蛋扣着瓶口后起密封作用,等温度降低后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就将鸡蛋压入瓶内。
5.会跳远的乒乓球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首先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在桌上,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然后对着球的侧面和球的上方吹气,将会发现,当对着球上方吹气时,乒乓球会从第一个杯子中跳出跃过第二个杯子。
原理:这是因为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当对着乒乓球上方吹气时,球上方气体由于流速加快气压减小,而杯子内球下方的空气却没有运动,压强将大于球上方气压,于是,乒乓球在下方空气的压强作用下而被迫抬起向上运动。
6.飞行的塑料袋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首先,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使用热气档,吹几秒钟热气后,关闭吹风机并取出,然后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原理:热气的密度较小,将向上运动。本实验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
7.空气的质量
材料:1架天平、2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首先把两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拿起其中一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然后将打过气的气球放回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的变化。
原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利用橡皮管子和水演示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取一根长约10余米的透明橡皮管,向管中灌满水,将上端封闭,倒置于水盆中,将水管从三楼以上放下,观察水位下降到的位置,做下记号,量出水位至水盆的距离。本实验可以如实再现奥拓格里克家门前的水气压计。
诸如以上可用于第二课堂的实验还有很多,如:光与彩虹;冰块融化后会怎样;笔帽潜水员;冲不走的乒乓球;水中悬蛋;火山爆发;烧不坏的手绢;汤匙变磁铁;神奇墨水等等,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此本人就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第二课堂教学不是要超标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而是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否则无益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并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厌学情绪。
五、教学形式上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
活动课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得合理、新颖和创新,促进学生善思,并感到有趣、乐学、有益。教师不妨对学生的制作及时地做出評比,并加以奖励,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就感。而对制作得不好或者不成功的学生也不要加以责难,而是要鼓励其改进,并对其闪光点加以及时的肯定。同时,将学生制作得较好的器材加以保留和公开展示,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也可供下一届的学生观摩学习和模仿。
六、尊重学生自主性和教师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如果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个内容引入第二课堂中来解决。此外,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提出的问题更有利于其良好思维模式的养成,对其能力的提高更有益处。
七、安全责任原则
参与和组织第二课堂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如遇外出时,一定要制定好安全措施的详细细则,不能出任何的安全事故。要知道,再有意义的活动,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若能遵循以上七点原则,我想,将学生解放出教室,办好一个生动的第二课堂,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马贞建.初中物理第二课堂初探[J].科技信息,2008(2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