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招生就业工作现状

2016-11-19夏雪婷方晨竹胡耀丹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

夏雪婷 方晨竹 胡耀丹

作者简介:夏雪婷(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

方晨竹(1992-),男,浙江义乌人,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胡耀丹(1990-),女,浙江淳安人,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建立的合作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内容多注重学生的培养,对招生就业工作领域的合作较少。本文就现阶段校企合作为背景下的招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4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愈加渴求专业人才,随之而来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却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招生就业工作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现象的途径之一,其效果立竿见影并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然,现阶段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招生就业工作还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着校企合作不成熟,招生就业工作脱节等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各类学校与各式相关企业建立一种合作办学,达到“双赢”的结果。企业的需求反馈,为学校结合市场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达到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企业对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公司,解决招聘时的繁琐和岗前技能培训。现阶段主要的模式有“订单式培养”“定制培养”“半工半读式培养”“联合培养”。

学校招生工作,是在完成招生计划的同时,逐渐提高学校生源质量。学校就业工作,是在保障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招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

首先,传统观念上的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出自《论语·子张》的“学而优则士”就具有典型的传统教育观念,给家长和学生一种为官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普通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更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的怀疑和观望想法。

其次,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分数决定学校,给社会各界人士“优胜劣汰”的思想观念,“人往高处走”,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觉得读中等职业学校缺乏自豪感甚至难以启齿,多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读书的都是不爱“学习”混日子罢了;中国有句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我国职业教育还不够成熟,体系还不够完善,将来的升学发展空间有限,现有的“立交桥”还很窄,不能方便的“通过”,绝大多数学生止步,不会继续深造;职业教育存在办学“水平低、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加上校企合作的不深入,表面上的合作,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互的约束力,达不到真正的“共赢”局面。

最后,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不强和法律保障不健全。第一,多数人只知道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模式,并不知道学生在这样具有校企合作的学校,能学到些什么,出来工作的方向是什么,迷茫后的选择就是盲目。第二,学生毕业后到合作的企业工作的得不到很好的法律保障,提升空间不足,企业领导以学历为主,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只能充当公司的劳动力,做些基础性的操作工作。

2.就业质量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下,部分学校学生入校就签约了就业工作保证书。学校为了完成省就业办的就业数量的统计,安排学生就业的工作不能令学生和家长满意。公司在招聘人才的需求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只做营业员、操作员这类的工作,只能充当普通劳动力,企业不会重视这些员工的后期发展,就业质量差。

三、完善招生就业的策略

1.落实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以招生制度改革为前提,各个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实施”的原则,分工明确,避免“踢皮球”的现象发生。给职业院校充分的自主招生权利,院校联合合作的企业,公同参与招生工作。可采取多形式、多方法的招生形式,如分类考试,多元考试、多元录取,但这些要有合理的原则和规章制度,不可无底线无原则的放低分数要求。

2.加快专业调整吸引招生生源。与合作的企业多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了解行业的变化和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现就业结构和质量的优秀化;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材施教,企业和院校共同培养,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建立学分制度提升就业质量。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上课方式是分班授课,学生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教授的课程难易无法把握,学生的成绩得不到很好的反馈。建立学分制度,学生可以自主选课,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方便教学和学生学习。在兴趣的前提下对他们因材施教,则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知识技能积累,为就业储备能量。

4.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参与招生就业工作。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归企业所用,要保证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必须有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的参与。学校和企业制定“共赢”的政策,如合作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场地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企业和学校明白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履行各自的“义务”,实现真正的合作机制。

四、总结

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招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服务于企业,最终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局面,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作者单位:1.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赖星华.高职教育考试招生:校企合作未来发展的领域[J].教育评论,2014(2):21-24.

[2]刘治新,路兴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招生就业[J].百家论坛,2015(5):49-52.

猜你喜欢

招生就业校企合作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