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实证研究
2016-11-19卢时秀
卢时秀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问题之一。以湖北省?菖?菖市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探讨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成因;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18-03
引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1年十八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组部等十九部委又联合下发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模、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加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这些标志着今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走上快车道。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问题一直关注,从研究视域看,主要从全国整体状况出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制度建构层面的静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以理论分析为主。基于以上三点,本文力图尝试过程视角的动态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单一地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过程的现状及问题进行阐述和剖析。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学者林卡将福来可斯讷对“社会工作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学者陈树强认为,这实际上是“社会工作专业化”[1])的标准概括为三大基本要素,即知识背景,确定的专业目标和活动领域以及专业的自主性[2],即从其主体(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客体(服务领域和对象的明确性)及其实践过程(组织的构建和功能的实现的自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基于以上观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实际上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过程。因此,将该概念操作化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基本概况、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认同度和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状况三个维度,并分别加以测量。
(二)研究方法与抽样方法的选择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从湖北省?菖?菖市城区及其下属各县市社会工作相关单位中随机抽取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共邮寄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同时,对多名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二、现状分析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现状
调查显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其中20~49岁的为96.8%,20~29岁26.2%,30~39岁50.8%,40~49岁19.8%。在学历结构上,主要以高中、大专为主,其中高中、中专或技校为31.7%,大专学历50%,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3.7%。在收入水平上,主要集中在500~2 000元之间,其中在501~1 000元之间的为26.2%,1 001~2 000元64.3%,2 001~3 000元仅占8.7%。在专业社会工作者数量方面,学者王思斌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分成三类,即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3]。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是反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状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查数据获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为零。同时,在对市民政局及下属某县民政局领导的访谈中,我们得到了同样结果。可见,目前湖北省?菖?菖市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缺失的。
(二)职业认同度
调查显示,在职业归属感方面,自己工作不属于社会工作范畴16%,不清楚现在工作是否属于社会工作范畴3%,认为现在工作属于社会工作范畴81%。可见,绝大多数被调职业归属感很强。在对职业前景信心方面,认为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很有前途的56.3%,任重道远的37.3%,很平常普通的3.2%,而认为没发展前途和不清楚的3.2%,可见,被调对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三)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现状
1.参加和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现状。在对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状况的调查中发现,没有报考职业水平考试67人,报考但未参加考试8人,参加考试但未通过42人,通过了“助理社会工作师”9人,通过了“社会工作师”1人,前三项累计达到92.1%。可见,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报考和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比例相当低。
2.单位动员和鼓励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力度。调查显示,37.3%认为单位动员和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力度非常大,32.5%认为单位动员和鼓励工作人员的力度比较大,25.4%认为动员鼓励的力度一般,2.4%认为动员和鼓励的力度很小。2.4%认为单位从来没有动员和鼓励过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可见,各单位动员和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的力度是很大的。
三、成因分析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三低”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三低”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低、学历层次低和社会认可度低三方面。在收入水平低方面,调查显示,湖北省?菖?菖市大部分基层社会工作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在2 000元以下,通过访谈过程获知,湖北省?菖?菖市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和收入普遍偏低,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每月收入普遍在1 000元以下,甚至在500元以下。在学历层次低方面,调查显示,湖北省?菖?菖市社会工作人才学历层次较低,缺乏高学历的人才,绝大多数人才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专。可见,学历层次低是目前湖北省?菖?菖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面临的一大问题。在社会认可度低方面,其也是湖北省?菖?菖市社会工作职业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访谈中显现无疑。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社会工作人员都纷纷谈及,目前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社会认可度还很低,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甚至是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很了解,只是把社会工作当作一个“伺候人”的职业。由于湖北省?菖?菖市是中部地区的地级市,以上问题的出现,首先受到湖北省?菖?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该市社会工作模式仍以传统经验式为主,专业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服务层次较低,这些因素也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考”热情不高,通过率低
从调研结果看,虽然各单位鼓励和组织其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水平的力度较大,但湖北省?菖?菖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报考和通过职业水平考试的比率很低,且积极性不高。根据对基层社会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将其原因归结为:第一,激励和评价机制缺失。在访谈中,基层工作人员纷纷反映,由于职业水平考试通过与否,并不与其职称晋升和收入水平挂钩,因此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在单位的号召组织下被动地参加考试,主动参考的积极性并不高。同时,在福利行政人员中,通过职业水平与否,并不与公务员的年终考核和工作业绩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参考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人数也很低。第二,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虽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但是,一套稳定、完善的培训机制并未形成。在调研中,基层工作人员对专业培训的时间、地点、师资、费用和机会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意见。比如,许多工作人员谈到,由于日常工作烦琐、紧凑,使其无法抽身,不可能每周到省会去参加学习和培训,因此,在基层没有设立培训点,没有高水平师资和较长的培训时间做保障,是制约其无法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因素。第三,职业水平考试的参考人员只局限于民政系统。在调研中发现,宣传和鼓励其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水平考试的单位主要是民政系统,而其他系统的从事实际社会工作工作人员几乎未参加此项考试,其单位也未进行相应的宣传和动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合理薪酬制度,进一步落实专项资金补助制度
对于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收入低问题,当地政府要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二)优化舆论环境,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针对目前许多人对“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的现实,必须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社工。要把社会工作与现实民众关心的失业、贫困、社会安全问题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形成“政府高度重视、群众逐渐关注、社会不断塑造社会工作”的局面。
(三)制定优惠政策,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引进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环节之一是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邹学银等指出,人才引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方法[4]。同时,“社会组织要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发展。”[5]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四)健全与职业水平考试相配套的薪酬激励与考核评价机制
职业水平考试通过与否,不与社会工作者职称和收入挂钩,也不与福利行政人员年终考核和工作业绩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是基层社会工作者还是福利行政人员的参考热情都不高。与此同时,“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5]因此,在社会福利机构和福利行政单位健全薪酬激励与考核评价制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五)有效调动当地资源,建立长效方便、高效高质的专业培训机制
在调研中发现,在基层没有设立培训点,没有高水平师资和较长的培训时间作保障,是制约其无法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条件障碍之一。“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工作。”[5]结合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实际情况和中央意见精神,各地级市政府依托当地有条件的高校,比如开设社会工作本、专科专业的高校,在市一级,甚至县一级建立起方便长效、高效高质的培训“生产线”势在必行。
(六)各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统筹协调,扩大社会工作职业化水平考试的参考面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5]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定义可知,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外延界定非常广泛,而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看,实际社会工作者仍然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力量;从调研中发现,目前除民政系统外,其他系统从事实际社会工作工作人员对自己社会工作身份并不自觉和认同。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效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参考率、通过率,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其有效手段就是要统一组织,统筹协调,扩大非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参考面。
参考文献:
[1] 陈树强.社会工作职业化三辨(上)[J].中国社会工作,2009,(10).
[2] 林卡,金菊爱.对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理论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邹学银,赵学慧.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专业化调研(下)[J].中国社会工作,2010,(24).
[5] 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民政部网站,2011-11-08.
[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