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替代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

2016-11-19徐玉成罗晓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

徐玉成 罗晓芳

摘 要: 为缓解当前创业教育所面临困境,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对课程替代进行了有益探索。课程替代是指创业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可申请采用创业业绩等来替代课程学分;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总结相关院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课程替代的核心理念进行解读,就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进行思考,以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 高职;课程替代;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3-0026-06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近年来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深化创业教育实践中面临很多困境。本文从高职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课程替代的背景与发展入手,分析课程替代的教育理念,就其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进行思考。

一、高职创业教育的困境及课程替代的发展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重要内容,但各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也面临着很多困境。为缓解困境,一些院校对课程替代进行探索与实践。课程替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创业教育所面临困境,有助于高职创业教育的改革深化。

(一)高职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学生的创业与学业之间冲突严重,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随着国家层面的推进,创业教育受到了高职的普遍认可,各院校都将创业教育提升到重要位置,一些高职将创业型大学建设作为自身转型发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办学方向。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创业教育开展形式局限于“教师、教材、教室”,在校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通常不被校方认可。为规范教学行为,校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为教学的有序进行起到积极作用,但也给创业实践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学生因创业而缺席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有人因创业而被迫退学。当学生因创业而不能参加教学活动,甚至不能完成课程内容时,创业与学业只能两者选其一,创业与学业间的矛盾难以协调。一些学生迫于各方面压力而放弃创业活动选择学业,也有部分学生坚持创业活动而放弃学业。现行教育体制下,创业与学业之间关系如同“鱼与熊掌”,两者间产生严重冲突,迫切需要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促进创业与学业均衡发展,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

其次,高职创业课程实效性低,难以有效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于2016年1月发文要求所有高校开设创业基础课,创业课程成为高职必修课,但创业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发展需求。通过对相关课程分析后发现,当前高职创业课程过于“高、大、上”:“高”体现在其内容高端,喜欢高科技;“大”体现在过于贪多求全,力求面面俱到;“上”体现在课程设置脱离高职实际,片面追求上档次内容。创业类课程在高职开设时间短,本科开设创业课程较早,很多高职直接套用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完全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脱节,学生对课程认可度不高,其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创业课程开设后,在校学生与毕业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也未见上升。就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而言,其必须要经历勤工俭学、创业实践等多种实践活动[1]。一方面,高职希望创业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自我成长,校方却对其实践行为加以制止。由于缺乏创业实践教学,其学生创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高职创业教育评价标准模糊,其价值导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出发点与落脚点,对目标进行评价是教学中重要环节。如何评价高职创业教育,目前存在较大分歧,大多数人认为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创业精神,但创业精神的评价指标较模糊,在评价标准模糊情况下,高职创业教育价值导向不明确,比如是将培养学生老板等实际操作层面作为重点,还是突出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等理念层面;在校学生创业是应鼓励还是应该反对等也备受争议。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很有必要。创业教育目标在广义定位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思维的创业型人才,狭义上定位于培养能提供就业岗位、自己做老板的创业人才[2]。高职应吸取两者合理部分,不能只侧重于一个层面。在一些学者看来,在校大学生应以学业为主,不宜参与创业活动,创业是毕业后的事情。院校的创业率、孵化创业项目数,创业人数、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所创造的效益理应是创业教育评价标准,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并不看重这些现实指标。

(二)课程替代的背景及发展

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替代源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随后在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等院校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各高职积极探索下,课程替代逐渐完善,对高职创业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电商创业发展初期(2005年左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学生在电商平台上尝试以淘宝为主要形式的电商创业实践。一些学生因忙于创业活动,而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某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年销量近2 000万销售额、年利润超200万元、解决近20余人的就业,同时被多家企业聘请营销总监,经常受邀给企业作相关讲座,但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却不能通过专业理论考试。学生创业表现优异,但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种常态现象,校内、外对创业学生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高校与社会对学生创业评价存在较大分歧,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创业学生因忙于创业实践导致理论教学出现短板时,对创业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合理均衡成为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命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创业学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创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进行自我学习,一些学生为掌握相关知识,甚至会主动去旁听所需课程,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资源完成相关知识。很多创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知识,甚至在某一方面有独特见解。与非创业学生相比,创业学生在实践活动、统筹安排、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创业学生。创业上越优秀的学生,其综合能力通常越强。

为满足创业学生发展需求,在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将创业视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提出了“随着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教学形式也应多样化,创业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3],创业学生可申请创业业绩来替代课程学分。在课程替代初期,学生可采用淘宝信誉等来替代课程学分。2009年,凡是淘宝店铺达1 000信誉的,可替代一门课程学分;淘宝店铺达2 000信誉的,可替代两门课程学分。以此类推,可申请替代的课程门数与创业业绩直接挂钩。为规范管理,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课程替代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在创业学生管理中严格执行。第一,申请课程替代的学生,其创业业绩须为本人创业实践所获取,严禁采用非本人创业成果,否则按作弊论处;第二,学生在教学期间须保证从事科技创业、实体运营、网络创业等法律许可范围内相关活动,并接受学校各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第三,课程替代有一定范围,并非所有课程都可课程替代,思政类、体育类等公共课程原则上不能申请课程替代;第四,鼓励创业学生采用旁听、个人辅导等形式完成课程学习,在证明其学习能力情况下,经审核后可申请课程替代。

课程替代实施后,学生创业行为获得校方认可并被制度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取得较好成效。在创业学生带动下,校内参与创业实践学生越来越多,院校创业率在国内高职院校名列前茅,涌现一批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强烈的创业学生。随后,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等也采取类似政策,各高职结合自身特点,在各自创业教学的实践中践行与发展课程替代,课程替代的细则日益完善。

在“创业业绩可替代课程学分”总原则下,各院校对课程替代作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创业业绩的界定更多元化,由最初单一的淘宝信誉等发展到淘宝、天猫、微商、速卖通等电商平台与实体运营的营业额、利润等多元界定。除创业业绩外,在创业大赛中获奖、吸引风投的技术专利发明等也被列入创业业绩范畴,均可参与课程替代;另一方面,课程替代的实施过程更人性化,创业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相关课程,完成教学活动。同时,随着团队协作创业的增多,课程替代认定方式由个人逐渐发展到个人与团队并存的认定方式。创业团队成员其课程替代情况灵活鉴定,视其对团队的创业贡献值而定。

二、课程替代的教育理念

课程替代有效缓解了学生创业与学业间的矛盾;提升了课程在学生创业活动中的实效性;明确了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教育新模式,对课程替代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以“以生为本”为导向,尊重与肯定学生的创业行为

开展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对受教育个体进行深入分析,因材施教是任何教学活动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高职开展创业教育,分析高职学生特点是重要环节。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高考最后录取批次,大多数高职学生都不擅长理论学习,其在理论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同龄人中的本科学生。与本科相比,高职办学特色体现在实践性与市场化,高职创业教育应基于高职特色而开展。很多高职学生在实践方面有浓厚兴趣,校方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目前教育体系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并不认可。一些有创业意向、正在从事创业行为的学生其创业行为不被校方所认可,在校内生存状况并不理想。

为满足学生的创业发展需求,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生为本,进行合理定位,尊重与肯定学生创业行为。课程替代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其主张教学应从学习者本身的立场与意义出发,将学生的发展视为教学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让学习者了解学习意义非常重要。在课程替代下,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与意义有深入了解,清楚自身想学什么,然后校方努力为学习创造各种条件[4]。

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课程替代使高职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动机,积极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学生对自身不足的了解,校方对学生创业行为的肯定与认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部动机;在创业实践中获取的外部内容,如物质财富、社会尊重等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外部动机。课程替代激发了高职学生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创业,树立科学创业观;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寻适合于自己发展途径。

(二)视“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评价从“知识”维度转向“能力”维度

与国外相比,中国教育方式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具有相对优势,但其在学生创业实践上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不可否认,理论教学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使受教育个体在短期内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理论教学是创业教育重要部分,但其并非创业教育的全部。与其他形式教育相比,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5]。仅依靠理论传授,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的缺位使高职创业教育成效不佳,一些院校也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实践教学以教学参观、专家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为主导模式,这为创业教育的普及、深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近年来,创业沙盘等创业模拟活动受到了很多高校的热捧,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就其本质而言,这类创业活动均只能算作“创业模拟”,与真实创业活动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创业教育目前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占据很少比例。

课程替代鼓励学生从事真实的创业实践,其为创业能力的培养找到了一个落脚点。课程替代将创业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以能力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创业学生“做中学”。在创业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根据对试点院校某创业班20学生5年(在校期间3年、毕业后2年)的持续跟踪调研表明,20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各方面与非创业班相比,均存在显著的优势;校内教师与用人单位对创业毕业生认可度比非创业学生高。在可持续创业上,其毕业后两年的创业率远远高于非创业班。

(三)把“创业业绩”列为指标,使高职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有实际可操作性

创业教育越来越被认可,但其评价却没有较明确标准。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创业教育目标并无不妥,但如何去测评、量化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并没有合适的标准;且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都是内隐的,不便进行量化评价。当目标都难以测评时,高职创业教育各项工作难以扎实开展。

课程替代能较好地化解这一困境,其将创业业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使其评价指标简单明了。评价创业教育成效时,创业业绩成为评价重要指标;评价创业学生时,其在创业过程中创造的营业额、利润等成为重要评价标准。评价创业指导教师时,其所指导的学生创业业绩、创业典型等成为重要评价标准。在课程替代理念下,高职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是外显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量化。创业业绩成为评价创业教育主要标准,创业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成效,如营业额与利润、带动就业人数、影响力等成为评价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在课程替代“创业业绩”的指标下,创业教育有较明确的考核指标。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而言,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努力做出创业业绩,就能被校方认可,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对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创业指导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能被校方认可。由于创业业绩的激励作用,其改变了当前创业教育模式,让创业教育产生了看得见的成效。高校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程替代对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

课程替代尊重与肯定学生创业行为,将教学评价从“知识”维度转向“能力”维度,让高职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有实际可操作性。其开创了创业教育的新局面,对高职开展创业教育极具启示意义。

(一)在顶层设计上,重新审视高职创业教育价值

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目前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质量标准界定不明确[6]。创业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发人深思,例如一些学生在创业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但其从不去考虑将创业计划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未考虑创业项目落地;一些学生参与创业课程学习,只是为了获得相应课程学分,其从来不将创业作为当下或今后职业选择;创业实践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不被认可,甚至一些学生创业优秀但学业不佳而被迫退学等。

当前创业教育“闭门造车”十分严重,“纸上谈兵”式创业教育是否具有价值,值得深思。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须首先明确其价值导向。目前普遍认为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当创业大赛优秀选手从不考虑创业项目落地发展,创业班学生从未将创业作为职业规划时,我们不得不对创业教育价值进行思考。创业能力只有通过创业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创业实践教学。主观上,受限于传统观念,大多认为在校大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创业是毕业后所考虑的范畴;客观上,学生参与各种创业实践,尤其是校外创业实践存在一定风险,使管理难度加大。由于主观与客观各种因素,很多院校不提倡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在顶层设计上,课程替代对高职创业教育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其认为有效教学行为须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且教学效果能被测量。创业教育的价值不能用培养的学生老板作为唯一标准,但不能培养学生老板的创业教育必定不合格。若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中没有人选择创业,或选择创业学生不能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种创业教育模式需反思。任何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功利性,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其应产生看得见的成效,而不能只用“创业意识”等难以测评、甚至无法测评的指标作为标准。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肯定会产生不良消极影响,但完全不讲功利性的教育,也容易带来新问题。

(二)在教学管理上,以“一校两制”推进高职创业教育

在课程替代理念下,学生的创业行为被校方认可,其给学生创业行为管理带来诸多挑战。传统的高校教学班级以专业为基础,每个班级均有固定课程以培养专业能力,其教学管理各方面均有序进行。目前高职还未设置创业及其相关专业,创业与专业存在难以磨合矛盾。各专业知识体系不同,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需求也各存在较大差异。仅依靠一门创业基础课,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

在试点课程替代的几所高职均尝试组建创业学院(创业班),将创业学生予以集中管理。能进入创业学院(创业班)的学生,其个人创业意向均较强烈,在创业业绩上均达到一定要求。与传统的以专业为依据划分的教学班相比,创业学院(创业班)学生在招生、教学、考核等方面均面临新挑战。在试点院校中,一些高职采用“3+0”模式(入学后即进入创业班),“2+1”模式(学习2年专业后,大三进入创业班),“1+2”模式(学习1年专业后,大二进入创业班)等模式实施创业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在管理上均面临挑战。

即使组建了创业学院(创业班),并不意味着课程替代能畅通无阻。创业学生在管理上也无可直接借鉴模式,面临很多新问题。与非创业学生相比,创业学生人身财产与安全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隐患。针对创业学生在课程上的需求,课程替代进行尝试,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与教学、学工等密切相联。若处理不当,极易扰乱教学秩序。在试点课程替代的某高职院校,甚至有学生虚报创业业绩、创业学院(创业班)学生不想创业等,这不利于创业教育发展。为此,高职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以“一校两制”为宗旨,继续推进创业教育。

(三)在课程设置上,对高职创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整合

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课程是教学环节的核心,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7]。以学科为主的课程论在我国课程设置中占主流,其主张将各课程所包含的事实、法则、结论都配置在一定的程序与系统中,注重教学内容内在逻辑性。高职课程设置大多数以学科为主,但其不能满足创业学生发展需求。课程替代则强调“做中学”,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各方面能力。

课程替代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业行为,尊重学生的创业业绩[8]。其以“创业业绩”为导向,创业学生在课程替代下有很多“特权”,甚至一些课程可直接免修。这容易造成一些误解:课程替代不需要课程,创业业绩达标即可,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存在。实际上,课程替代并非不注重课程作用,其对教学师资、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替代要求各院校能提供足够多的课程,来满足学生创业需求。课程替代并非降低课程的作用,而对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课程评价模式不能促进创业教育发展,创业课程应围绕创业相关需求而展开。

在试点课程替代院校中,教学面临着新挑战。对某试点院校的调研表明:在课程替代下,一些课程的到课率不到30%(在30人教学班中,22人对该门课程申请了课程替代);一些课程到课率达到100%(尽管有学生对此申请了课程替代,但还是坚持来听课)。学生认为该课程能给创业提供实质性帮助,实用性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一些创业课程甚至能吸引很多学生旁听。为确保课程替代科学性,哪些课程能替代,哪些课程不能替代值得深入探讨。试点院校中,思政类课程不得替代,体育课程原则上不予替代,专业课程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替代。为发挥课程替代积极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其负面因素,各试点院校均出台了课程替代的相关细则,各院校须继续加强课程替代实施的严谨性,进一步整合创业相关课程,为学生更好地成长提供相关服务。

[参考文献]

[1]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21-124.

[2]何淑贞.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35-37.

[3]贾少华.创业成果能否替代课程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4-06-09(05).

[4]Wayne Viney. History of Psychology: Ideas and Context[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30.

[5]万 言.创业教育要走出校园[N].光明日报,2011-02-23(04).

[6]朱国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1):87-90.

[7]钟启泉.现代课程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4.

[8]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课程替代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3(05):64-67.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