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2)

2016-11-19

文化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劣根性独派右翼

@方然: 占领中环是典型的左翼思潮,组织者被港独派、本土派批为“左胶”、“大中华胶”。与此同时,内地的右翼舆论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香港青年出现了极速右倾化、极端化的趋势,泛民势力被本土派不断挤占。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两地右翼思潮,发生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 la thom: 作为一个近距离的接触者,我认为朝鲜族的确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族群,不只是之于中国各族,在韩国也是如此。韩国人将同种同语的族群分为:韩国人,北韩人和朝鲜族,韩国人对延边朝鲜族人直接称呼其为“朝鲜族”,而中亚地区的朝鲜族人对韩国基本上已经没有“故国”的想象。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朝鲜族人对韩国反而没有多少好感。朝鲜族人因为母语的原因,其职业和工作通常都要接触大量的韩国人,因而朝鲜族人感受到的韩国人“劣根性”远远超过我们通常说的中国人的“劣根性”。

@谷雨: “流动青少年在顺从与抗拒之间左右徘徊,对事物的批判和反思多聚焦零散细碎的问题,没能看透教育的再生产本质,因此他们没有形成阶级意识”。作为学者,尤其是左派,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很容易。问题是,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作为一个“阶级”存在?教育的消费者能算作一个阶级吗?除了某些极端情况以外,还有什么可能性能使他们有群体意识?

猜你喜欢

劣根性独派右翼
DANDY CELLS潮细胞
“民族日”游行,西班牙“独派”难掩分裂
国民革命时期中群众的劣根性
论儿童画等级考试的劣根性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喘息过后更猖狂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
绿营因“呛马游行”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