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11-19赵晓梅

文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法中职语文改革

内容摘要: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大学扩招的前提下,教育已变为大众教育。中职学生的定位也与以往不同,由于职业教育的普泛化,中职学生的生源问题导致中职语文课程难备、难上,生难教。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执在必行,本文从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专业接轨,围绕专业特色调整好教学内容以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中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三个方面来探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法 改革 课堂

一.前言

语文课程在中职的教学体系中与普高不同,已经不再是霸主地位,在中职学校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被专业课的光芒遮盖。现在的中职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基础也不可同日而语。基本上是初中学习阶段的差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好,厌学情绪严重。学生经常抱怨:“不知道为什么开这门课,开这门课对我们有什么用?”“我们语文基础本来就不好,选择中职学校就是为了不学习,可现实却依然是不停地做题、背课文,重复写作业,和初中又有什么两样》”这已经说明了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学生体会不到语文课对专业学习的帮助,体会不到语文课对将来就业的帮助。而事实上,中职语文的教学,由于少了高考的压力,从专业特点上来说,相对于普高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应面向就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弊端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所需要的语言素质。由于课程设置以及针对对象的不同,职校语文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教师们仍执著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注重字、词、句篇章的讲解。对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依旧是“就课文说课文”,与普高教学中该篇目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这不仅增大了中职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不利于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学无论从课时量到能力要求,与普高都有区别,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己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因此,可推断出中职语文教学更强调语文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不必强调知识的全面精深,而应探求学习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注重“实效性”。只有定位明确,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2.教材与专业无契合点,教法单一。

现行中职教材具备通用性,相对的稳定性以及经典性,但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把基础知识的讲练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侧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不求知识点的精和全,但求学以致用,着重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要求职业学校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做到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基础、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因此,在使用通用教材时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对语文知识及教材进行整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长期以来,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入诗歌朗诵与影视欣赏,甚至让学生改编课本剧,直接参与表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打好基础。

当前中职学生毕业有两个走向:一部分就业,另一部分则直入高职。基于这一状况,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之余,侧重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走向社会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对现行中职语文的教材、教法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选择和需要。

三.中职语文教材、教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混长大,混文凭。除专业课之外,大部分课程都不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必须淡化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加强实用性的训练。从基础实用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开始,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形成语文能力。

(1)朗读。一方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是技能训练,而且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功能是丰富多彩的,在运用朗读形式时,我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在这三分钟里面,学生可自由发挥,或读散文、诗歌、或讲故事、或表演相声、小品、双簧。自由灵活,关键是训练学生上台表演,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发言的能力。一种就是在教学诗歌、散文时让学生大量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正音正字。淡化对诗歌、散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模仿名家朗读中,通诗意、晓主题,读出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说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即可。收入中职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类的篇章,应从赏析的角度为中职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以点评并给予加分鼓励,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朗读中得到熏陶和浸润。朗读比较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不感到困难。先易后难,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2)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读书,思索、回答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在学生朗读完之后,可以设问“这篇文章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段落,为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说出理由,教师再综合点评,然后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讲清主题。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知识给学生远不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未知现象,事物所激起的新鲜感会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这就是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实现课堂上的民主和谐,学生才可能道出心中的疑惑。如此,才有机会让学生质疑。中职学生虽基础差,但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若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形成质疑的能力(开始可由老师带领,慢慢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质疑)。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勤于思考的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毕竟未来的道路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走,凡事都要学会动脑筋。对于学生的质疑,哪怕一次只有一个问题,提得恰当,都要适时表扬,给予加分鼓励。

(3)互动。打破教师一言堂局面,在课堂上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学生达成一致,积极展开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1)课堂上多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多开展语文活动,现行中职语文课本(赵大鹏版《语文》(上、下册))为学生设计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模块。整合上、下册语文实践活动,随机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3)对课本中的小说,戏剧部分的教学,则淡化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自己排演,在点评表演过程中适当点拨,让学生强化口语练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比如《项链》若按传统方式讲解:首先,理顺文章的线索、思路;然后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分析心理描写,第四,分析写作方法,总结主题,学生得一刻不停地思考,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如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项链》,先将故事表演出来,再根据表演的情况适时点评,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但组织学生活动时,要限定好时间,一般以十五至二十分钟为宜,不超过一课时。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学生得到锻炼,才会学有收获,才会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2.与专业接轨,围绕专业特色调整好教学内容

与专业接轨的教学,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觉语文对他们有帮助,有用。我院大部分的专业为工科专业,应注重实用技能和实用文体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现行中职教材(赵大鹏版的《语文》上下册)都有专章讲授应用文写作,要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应用文写作,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谈化语体文写作的教学,写短小文章,然后注重切合实际需要,将自己所写文章与演讲结合使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讲解自我介绍时,让学生将相关内容写于纸上,然后个别上台介绍(自愿方式,最好脱稿),并适时介绍一些礼仪知识给学生,让学生今后能有礼貌地在各种不同场合自我介绍。

结合不同专业使用多媒体教学,强化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比方在给城建学生讲解《中国的园林风格》一文时,淡化说明文写作知识的介绍,使用多煤体再现中、西方园林之不同美感,当学生徜祥在美景中,适时鼓励他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也能选出美丽的建筑,愉悦世人。在给机电专业的学生讲述《奇妙的克隆》时,使用多媒体以及影视剧《西游记》和美国大片《克隆人战争》片段展现克隆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成果,使他们了解了克隆的来龙去脉,对科学产生兴趣。还可以向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勒涅斯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利用假期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并尝试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放假时间阅读中、外名著。一学期至少三本并要求写出读书心得课内留出时间交流。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还突出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只有将语文与专业接轨,让学生知道语文对学习专业的作用,学生才会拾取学习语文的信心,认真学习语文。也只有将语文与就业结合,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实用性。

3.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也由于基本素质不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挑剔。曾听企业领导说:“中职学生到企业工作,甚至还要打电话叫他们起床上班。”这样,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上课时对学生强调时间观念,要求学他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全学期无上述情况发生者给予加分鼓励。另外从课堂教学中吸收养分。一方面收入中职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可以通过教学陶冶中职学生各方面情操,形成正确的是非美丑观念。比方在讲授《劝学》时,可告诉学生不止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工作无不如此。另一方面可以在课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引入课外知识进行拓展,比方可给学生讲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生活经验。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师个人对职业生涯和人生的感悟。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得到一些生活、工作经验。养成“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做人、做事态度。

四.结语

由于现在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中职学生的生源状况,继续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必然会造成无论老师如何用心备课,学生都油盐不进的状况,探索适合中职学生接受并能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及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如何点亮中职学生心灵之灯,让学生热爱语文,让语文成为其他各科之母,发挥它教育、养成的作用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又一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葛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2.李东亮:《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3.郝岩谈:《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J】《文学教育》(上)湖北:文学教育杂志社2009年02期

4.张保朝:《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广州:2015年5期

(作者介绍:赵晓梅,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地域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教法中职语文改革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