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影响的分析
2016-11-19郭燕
郭燕
【摘 要】本文研究了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影响,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稳定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的发挥。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竞技健美操;动作完成质量
一、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
核心力量是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与上下肢力量并列的一种力量能力,其发力目的主要是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使力量的产生、传递、控制和利用达到最佳化。核心力量是形成人体核心稳定性的主要力量,也就是形成身体控制能力的主要力量。较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注重神经-肌肉的本体性能力的训练,更重视深层肌群和浅层肌群的协调发展,更突出深层小肌群的发展[3]。在运动环境上不同于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类似于专项运动,追求不稳定环境;在运动方向上讲究空间利用率,不仅有一维运动,更多的是二维和三维运动;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不追求大负重,而是小负荷或徒手训练。从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特点来看,所有动作都是在核心力量控制下的多关节、多肌群、多维度的全身运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能离开核心部位独立完成,因此,核心力量的大小、核心部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二、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平衡稳定能力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竞技健美操比赛比的是高难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完成的质量。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最令人担心的是难度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是否强,有些运动员会选择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动作,如果其完成的稳定性不够高,在比赛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或落地不稳的现象,即使系数再高,一旦失误就不能获得加分,同时还会影响到后面动作的完成。根据规则,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开始、过程、结束的标准姿势,在完成难度动作的过程中,动作的节奏、幅度以及腾空过程中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都与身体核心力量有着直接关系,良好的身体核心力量是维持身体平衡、稳定、实现难度动作高成功率的保证。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难度动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动作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运动员的起跳、旋转、空中姿态的保持,落地等动作均与其身体核心区域肌群的力量息息相关,核心力量训练注重动员核心部位的深层小肌群。在不稳定的条件下,采用各种静力性和动力性训练,刺激核心部位深层小肌群增强其力量,并提高了神经对核心区域大小肌群的募集与控制,肌肉本体感觉得到提高,使得小肌群和大肌群同步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控制身体姿态,还可以共同完成高难动作。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动作时之所以稳定性不高是因为在发力、制动、传导力量等方面掌握不好准确的时机和力度。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凭借神经对肌肉支配能力和肌群力量的增大,实验组运动员在起跳前,相关核心肌群被适当拉长,为其快速起跳、转体提供了条件;在腾空转体落地时,运动员一般要克服两种力量,一是起跳时产生的旋转离心力,二是快速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在下落过程中,良好的核心力量快速制动身体,并传导下落冲击力,保证运动员身体平衡,稳定落地,大大提高了完成难度动作时的稳定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发挥
“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包括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跳与跃、平衡与柔韧4类难度动作,主要包括跳与跃、转体类、支撑类、自由倒地、俯撑类以及柔韧与变化等典型的技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发挥的好坏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运动时相关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二是运动员对运动中身体重心的调控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恰恰能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可得,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的运动员专项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屈体分腿跳的标准次数、腾空转体稳定落地的旋转度数以及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等均高于未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照组运动员。其主要原因是核心力量训练是在无支撑的环境下进行的,较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注重神经-肌肉的本体性能力的训练,更重视深层肌群和浅层肌群的协调发展,更突出深层小肌群的发展,提高身体控制力和平衡稳定能力。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肌肉控制能力强,身体重心保持稳定,四肢的应力相应减小,上下肢力量保持有序传导,动作发力顺畅,节奏明确,其专项技术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挥
从竞技健美操项目诞生开始人们就非常重视腰腹部力量的练习,其实不仅仅是健美操,在其他项目中都非常注重腰腹部力量的练习,如体操、武术、散打等。“腰”是人体上下两部分的结合部位,具有调控重心、传导力量,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科学化水平的进展,人们认识到之前所说的“腰”部,不仅仅包括解剖结构上的腰,还包括脊柱、髋关节、骨盆等关节及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称之为核心部位。竞技健美操中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核心部位。核心部位肌群与四肢肌群的不同点在于:四肢的肌群可以直接发力完成人体的运动,而在大部分运动项目中,核心肌群都不是直接的发力源,而是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调节、控制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为肢体其他部位和环节的协调运动提供支点。
参考文献:
[1]王海英,田园园.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的作用研究[J].科技向导,2010:26.
[2]姚俊.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技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李威,高峰.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9:38.
[4]李少丹,刘爱杰.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