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沙柳的生物学特性与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2016-11-19王建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沙柳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王建东

摘 要:根据沙柳的形态学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和生态特点及共和县的自然概况,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造林技术。

关键词:沙柳;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沙柳(Salix cheilophila)又名筐柳,当地藏语称之为“降马”,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金虎尾目(Malpighiales)杨柳科(Salicaceae )柳属(Salix)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因其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点,是干旱沙化地区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树种。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沙柳为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幼嫩时多为紫红色,有时绿色,老时多为灰白色。茎表层角质层较发达。叶互生,叶的结构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为等面叶,叶肉组织只有栅栏薄壁组织细胞,而无海绵薄壁组织细胞;小枝幼时具绒毛,以后渐变光滑;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5cm,宽3~7mm,边缘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细齿,下半部近全缘,上面初有绢状毛,后几无毛,下面灰色,有丝毛,叶柄长1~3mm,有长柔毛;花序轴密,生长柔毛,苞片倒卵状矩圆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体,雄花序长1.5~2.3cm;花丝合生,雌花序长1.5~2厘米,子房密生短丝毛;蒴果长3mm,无梗,裂开为2瓣,种子具长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果为蒴果长圆形。

2. 生长习性

沙柳形如火炬,抗逆性强,耐严寒和酷热,喜水湿,抗风沙,耐轻度盐碱,喜适度沙压,越压越旺,但不耐风蚀。沙柳属于速生,多年生灌木,繁殖容易,萌蘖力强,成活率高,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沙柳这种沙生灌木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人们用刀齐根砍下这些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就成了新苗了。砍过的沙柳并没有死,它们默默地孕育着,等待来年春天的新生。三年成材,越砍越旺。但是,如果不去砍掉长成的枝干,到不了7年,它们就会成为枯枝。

3.分布范围

沙柳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在新疆等地有引种栽培。

4. 生态特点

沙柳不仅把不断内侵扩散的上万亩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带,涵养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栽培后不上年就能形成一片片绿地,可以利用这些绿地种树、种庄稼、种药材,形成的植物链又可以饲养牛羊鸡鸭。在共和地区春季来临时,风沙肆虐,沙丘平移,不管沙柳被埋得多深,只要露一个头在外面,就能够茁壮成长。不怕牛羊啃,即使把四周的皮都啃光了,只要在里边有一枝牛羊够不着,过不了多长时间又恢复了生机,长于地面3~4 m高,扎于地下却像网一样寻求养分向四处延伸,根系非常发达,最远能够延伸到100多m,一株沙柳就可将周围流动的沙漠牢牢固住。

二、育苗地概况

共和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8°54′~101°22′,北纬35°46′~37°10′之间,行政区域面积17209km2。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侧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区和黄河谷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3200 m,最高峰(鄂拉山切龙岗)海拔5290 m,最低处(黄河谷地龙羊峡)海拔2460 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候温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1℃,年均降水量250~450 mm,年平均风速3.5/s。全县耕地面积45.76万亩,草场面积1876.16万亩,水域面积419.02万亩,森林面积294.71万亩。育苗地位于位于共和县南部黄河谷地龙羊峡库区边缘的次汗土亥地区,海拔2476 m,年平均气温5.7℃,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17.1℃,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24.6℃,年降水量271.6 mm,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无霜期115天,农作物生长期180~200 d,牧草生长期190~200 d,土壤以风沙土、淡栗钙土为主,有少量盐土。

三、造林技术

1.插条造林

当早春土壤解冻、芽苞未并放前,或者秋季落叶后,选取2~3年生、直径0.6cm以上枝条,截成长60cm的插条,随截随插。插条应保持切口平滑不裂伤,掌握“深插、少露、实埋”的原则;由背风坡脚至前一个沙丘迎风坡下部,在垂直于主风的栽植行上,按1.0×1.5 m开穴,穴长宽各30 cm,每穴放插条4~6根,分开直插于穴的四角,外露2~3 cm,踏实即可。此法插植的沙柳,当年新生枝平均高40~50 cm,根幅30 cm,翌年平茬后很快形成灌丛,起到固沙防风作用。

2.埋条断根造林

在春秋造林时,于3~4年生沙柳四周挖50 cm、宽30 cm的坑4个,将沙柳枝条2~4根合成1束压入坑内,枝梢露出坑外,覆土踏实。待翌年新根长出后,用刀将枝条与母树连接处砍断,即由1穴繁殖成5穴,成活均在95%以上。

3.植苗造林

当晚秋早春之时或者夏季连阴雨天,在湿润丘间低地深挖1~2年生野生苗。保持根系完整,如有损伤,适当修剪。然后将其移植,按株行距1.0×1.5 m,行与主风向垂直。当年生枝平均高25 cm,冠幅30×30 cm,生长良好。

4.隐蔽式密植

在沙丘迎风坡下部,由下而上,按沟距2 m,等高挖沟,沟宽30 cm,深60 cm,将插条靠沟一侧按5 cm株距直插,外露2~3 cm,踏实。此法栽植的沙柳,1年生植丛平均高45~55 cm,新生根数28条,根幅25~30 cm。

四、讨论总结

沙柳从3月上旬到5月中旬为生殖生长期,以4月上旬叶芽彭大到9月下旬初落叶为营养生长期。当年9、10月份营养生长期的养分积累是次年萌芽的物质基础;在营养生长期内割条后萌新复壮能力只有冬季割柳的15.6~38.8%,这期间割条会使沙柳迅速衰败或死亡,冬季割条其萌条数是原割条数的3.29倍,其萌新绝对值高达617.1,割后大大提高了沙柳萌条复壮能力,生长旺盛同时也提高了沙柳丰产的水平。

猜你喜欢

沙柳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神木风沙草滩区沙柳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荷花情
木粉和抗氧剂对废旧PE-HD/沙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花甲老汉单骑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