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2016-11-19袁宽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袁宽

摘 要:高热症是养猪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猪的死亡,还会增加药费支出,对养猪业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一疾病还会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会使母猪流产或者不孕,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猪高热症加强重视,明确其发病原因,从而实现防治措施的不断完善,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高热症;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猪高热症是因为免疫系统(淋巴、脾脏等)受到抑制后免疫功能失常,感染病毒与细菌、霉菌等多病原混合或者激发感染形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具有急性、高致病性、致死性的特点,这一疾病在养猪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养殖中也在不断的寻找防治猪高热症的办法,当然当猪发生这一疾病时也不要太过恐慌,只要及时正确的治疗就能够确保猪的健康成长。

一、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分析

1.猪高热症的生物因素及应激因素

造成猪高热症的生物因素,主要就是指这种疾病的产生是因为多种病毒、细菌综合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发病的病原会达到15种之多,其中猪瘟病毒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类型,比如猪瘟病毒与弓形体、蓝耳病毒等的混合感染最为普遍,常见的就是有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毒、病菌与原虫产生的混合感染,猪高热症的死亡率比较高,比较难治愈,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整个猪群的死亡。应激因素主要与猪群生长的环境以及整体的成长过程相关,比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属于高温高湿就会提高发病几率,还有长途运输、断奶过度、疫苗接种等过程中出现管理问题也是造成猪高热症的主要应激原因。

2.猪高热症的营养及药物因素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为了加快其生长速度一般会在饲料中掺加一些激素,使用这种饲养手段对猪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能进行很好的保障。长期采取这种饲养方法会对猪的肝功能造成伤害,饲养者有的为了减少成本投入会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使得其中产生的霉菌等对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有的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性药物也包含在营养因素的影响之中。另外,在进行猪饲养的时候为了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饲养者会利用一些抗生素增强其体质,但是大量、经常性的使用抗生素,猪的身体中也会产生对药物的抵抗性,会给肝、肾的排毒增加负担,生理出现混乱,这样反而使其不能很好的抵抗疾病了。对治疗过程中还会因为操作不当、用药错误等问题造成猪的死亡,比如镇痛药量过大,而且使用这些药品也只是治标,使用不当就会加重猪的病情。

3.猪高热症的免疫因素与环境因素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对猪的科学化免疫以及疫苗的程序化不够重视,就会使其在免疫后存在免疫力降低的情况,在对疫苗的运输及保存、使用中也会出现不合理情况使得免疫失去原有的作用。还会存在乱注疫苗的问题再加上不严格的消毒措施等,就会促使病情危害扩大甚至更加严重,造成猪的死亡。在疫苗接种前后使用免疫抑制性药品或者抗病毒药品等就会出现免疫无效的问题。另外,在许多养猪场的环境建设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场地消毒以及管理缺乏程序化等问题,不能确保养猪场具备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状态,蚊虫与老鼠等就会增多,滋生细菌,发生猪高热症就会得到迅速的扩散。而且种猪通常自身带有病毒,一旦病猪进入市场之中就会使得猪高热症的传播更加严重。

二、猪高热症的预防措施

实现对猪高热症的有效预防就需要先对养殖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对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实现标准化饲养。对于养猪规模较小的场所或者个体农户来说,在饲养饲料的选择上应该符合规范的生产营养标准要求。对于猪开展的饲养还需要进行及时的疫苗接种,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流程,顺利的完成本地区内猪的免疫工作。此外还需要正确的使用药物对猪高热症这一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因为猪场存在的疫病种类很多,都使用疫苗是不现实的,并且不提倡使用抗生素进行无病猪的预防工作,当前主要使用的方式就是使用益生菌结合中药的方法达到保健的效果,比如每隔两星期采取圆蓝五肽100毫升加水50千克让猪自由饮用1天,使用蓝圆热毒清200克拌料100千克,喂食两天达到预防高热症的效果。如果天气温度高,还应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应激速安来减轻猪出现的应激反应。加强养猪场的消毒管理,对其中带毒的母猪以及种猪要进行及时的淘汰,达到病毒源头的净化。如果出现了猪高热症,就应该依据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向当地政府进行及时的汇报,实现疫情的果断、及时的控制。

三、猪高热症的治疗措施

对猪瘟病毒伴发蓝耳病毒、圆环病毒、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引起的高热症治疗方法是紧急免疫。对那些猪瘟疫苗免疫不到位的养猪场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在饲料中加入药品,在100千克的饲料中加入200克蓝圆热毒清、2到5克左右的葡萄糖,饲喂4天左右。对那些不进食的猪实行打针处理,使用血虫克根据每千克0.2毫升的量进行肌肉注射,连续2天左右,第一次使用圆蓝五肽要按照每千克0.4毫升进行注射,以后都按照每千克0.2千克的量进行肌肉注射,在体温降低之后将每天两次减少至一天一次,连续5天。

对猪高热症的治疗还应该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如果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在肌肉注射血虫克、圆蓝五肽的基础上,还应使用清开灵或安溴注射液搭配治疗。同时还要配合口服或静脉补液来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病猪出现后肢瘫痪的情况,就需要使用头孢克林与圆蓝五肽按猪0.2 mL/kg体重的方法进行肌肉注射,一天两次,成年猪使用维丁胶性钙5毫升進行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续5天观察症状是否消失。

四、结语

在猪高热症的防治中人们对其发病原因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对待这一疾病主要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强消毒及免疫接种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科学的进行药物预防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群防群控的防治方式,一旦发现发病症状据需要果断的进行处置,这样就能够实现高热症的有效控制,减少养猪业的损失,提高养猪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苗,张军令,李玫毅,袁航,宋迎雪.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7:189.

[2]张得芬,许让.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10,04:35-36.

[3]韩志远.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畜禽业,2009,07:46-47.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