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蔬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

2016-11-19刘兴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刘兴莉

摘 要:病虫害非化学防治主要包括物理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与生物防治措施。近年来,安全食品迅速发展,使得非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措施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以三都县蔬菜种植为例,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及生态调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生态调控

一、引言

通过采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进而为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保障。大力推行蔬菜绿色防控措施,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关键,是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基础。对于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对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此种防治措施不会给蔬菜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应当大力推广与应用。

二、三都县当前蔬菜产业发展规模

经统计,2014年三都县蔬菜播种面积1.79万hm2。其中,冬春蔬菜0.9万hm2,夏秋蔬菜0.89万hm2。商品蔬菜1.53万hm2,产量39.81万吨,产值109130万元,纯收入94830万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0.75万hm2,产量26.5万吨,产值68900万元,纯收入60500万元。夏秋商品蔬菜播面积11.8万元,产量13.41万吨,产值40230万元,纯收入为34330万元。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万hm2。其中,冬春蔬菜0.99万hm2,夏秋蔬菜1万hm2。商品蔬菜1.6万hm2。蔬菜总产量61万吨,总产值6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三、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此项试验主要利用诱芯/诱捕器,以及25.0cm×20.0cm的双面黄色、25.0cm×20.0蓝色诱(粘)虫板对黄曲条跳甲病虫害进行诱杀。在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类病虫害时,主要利用长24.5cm、外径10.6cm、内径10.4cm的诱捕器,实际口数量达8孔。同时,此类器械进虫口为孔径达2.0cm的棱形孔(红色),并且需要与外径3.8cm、内径3.1cm进行连接才可使用,其诱芯为长8.0cm的PVC微管。除此之外,需要配备若干直径为20cm的水盆。

(2)试验方法。该试验主要事实区域为贵州省三都县大河镇合江社区奇江村孟桃蔬菜基地,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并建设面积为3.33hm2的对照区域,但需确保试验区域与对照区域的一致性,对照区进行常规处理,试验区实施非化学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①农业防治:实施轮作、清洁菜园等措施。

②物理防治:依据田间蔬菜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布设专用诱导剂与诱捕器,并按照15个/hm2的规格进行斜纹夜蛾专用诱捕器的布设,同时,在每一个诱捕器内,还需要放置1粒斜纹夜蛾性诱剂,5个重复。对于小菜蛾性诱剂的布设,需要确保其满足45~75粒/hm2的标准,此时可采用水盆作为诱捕器,5个重复。对于双面黄色板诱杀黄曲条跳甲的布设,需要按照15个/hm2的规格进行,5个重复。此外,对于斜纹夜蛾的专用诱捕器底部与作物顶部的距离,需控制在20.0~30.0cm范围内;对于小菜蛾诱捕器底部与作物顶部间的距离,应当控制在10.0cm。对于诱杀试验数据,可采取每月每盆5个监测瓶的平均值。在试验区内,还需要安装1台智能型太阳能杀虫灯。

③生物防治:采用病毒来对小菜蛾与斜纹夜蛾进行防治。

2.虫口密度调查分析。通过比较2011年至2014年间某年间的3~9月试验区与对照区蔬菜病虫害防治状况,可以发现,小菜蛾虫口密度下降比例分别为22.0%、24.0%、17.5%、44.7%、39.0%、30.9%、16.4%,同时,11月份降低了3.8%,但10、12月份分别升高了10.1%、52.8%。通过分析全年虫口密度情况可以发现,仅在10、12月份,试验区中小菜蛾虫口密度要比对照区略高。

此外,在每年3~12月份,相比于对照区病虫害情况,试验区中黄曲条跳甲虫口密度下降比例分别为19.1%、33.6%、29.1%、38.3%、40.0%、13.1%、33.6%、14.6%、34.9%和15.4%。由此可知,将蔬菜绿色防控措施运用于试验区之后,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虫口密度均发生了大幅下降现象。此外,在试验过程中,由诸多因素会影响到蔬菜病虫害防控效果,主要包括连续阴雨日、设备性能及劳动者素质等。

四、蔬菜病虫害生态调控措施

1.轮作倒茬。通过落实不同作物轮作措施,可有效改变病虫害生存条件,并且还能够损坏有害生物与蔬菜间存在的伴生关系,隔断土壤与病残体中有害生物残留的循环侵染。例如粮菜轮作等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减弱碎倒、枯萎等土传病虫害发展速度。

2.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依据三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出现情况,选用抗性较强的、适宜的优良品种,并且还要充分利用蔬菜自身具备的良好抗病性与抗逆性,对病虫危害进行有效的抑制。例如黄瓜栽培,可选种津优10号等优良品种,能够对枯萎、白粉等病害进行有效的抑制。

3.调节播期。通过提早或者是延后播种,可避开蔬菜病虫害繁殖与扩散高峰期栽种蔬菜,以有效规避或是减弱蔬菜病虫危害程度。例如在春秋季节播种萝卜,可有效减弱根蛆的危害;对于秋季白菜的播种,通过适当晚播,可有效避免软腐病及病毒病危害的出现;对于马铃薯作物,可适当推迟播种期限,这样一来,结果期就能够避开高温时期,进而减弱疫病危害。

4.培育壮苗。在进行蔬菜的种植时,应当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以及营养较充足的土壤或是基质进行蔬菜苗的育种,并且还要做好种子、土壤以及基质的消毒工作。同时,还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精细播种、去杂留纯、去弱留强。此外,还要不断增强水肥气热光调控力度,有效防治蔬菜种植病虫害,并且还要适当蹲苗炼苗。在进行蔬菜作物定植操作时,应当选种茎节粗短、根系发达、无病虫危害、均匀一致、叶片大且厚、叶色浓绿的壮苗。

5.科学施肥灌水。依据三都县蔬菜作物栽种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以及肥料效应情况,对肥料种类、施肥时期、数量以及施加方式等进行确定,并且还要确保微量元素供应的平衡。在施加肥料过程中,需要重点施加有机肥,尽量少施加化肥,并且还要充分利用腐熟的有机肥。对于作物的追肥,需要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集中穴施。除此之外,还需避免大水漫灌,并实施适宜的垄作沟灌、膜下暗灌等作物灌溉措施,雨后還要及时进行排水降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蔬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实施非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措施,可有效防治主要蔬菜病虫害,进而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控效果。同时,通过落实蔬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与生态调控措施,还能够有效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确保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小忖.浅谈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蔬菜,2014,(06):72-73.

[2]丁平.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0,(10):17-17.

[3]轩永红.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9):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