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的防控效果及效益分析

2016-11-19孔德生孙明海赵艳丽许玲惠祥海曲明静路兴涛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棉铃虫

孔德生 孙明海 赵艳丽 许玲 惠祥海 曲明静 路兴涛

摘要:在二代棉铃虫成虫出土始期,采用田间悬挂性诱剂、悬挂食诱剂和食诱剂茎叶滴洒三种施药方式,调查并评价了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的诱控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田问悬挂性诱剂、悬挂食诱剂和食诱剂茎叶滴洒单个处理平均诱杀棉铃虫成虫2 152、1 199、2 658头,田问幼虫较对照区分别减少74.44%、66.67%、75.22%;田问悬挂性诱剂和食诱剂茎叶滴洒两种处理较悬挂食诱剂处理使用简便,诱虫数量大,是有效防治棉铃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的绿色植保新技术。

关键词:性诱剂;生物食诱剂;棉铃虫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4-0102-04

近年来,随着棉花、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为害花生、玉米等作物逐年加重,特别是二代棉铃虫为害尤为严重。2014年,邹城市花生田二代棉铃虫暴发,发生面积达1.63万公顷,占花生种植面积的86.5%,一般地块每百株花生有棉铃虫幼虫150~200头,严重地块500头以上。长期依靠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性增加,加上农村劳动力短缺、防治失时等原因,花生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20%以上。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明确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的防控效果,掌握其实用技术,2015年笔者开展了性诱剂、生物食诱剂不同使用方法防治花生田棉铃虫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生物食诱剂: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诱捕器为方盒诱捕器。

棉铃虫性诱剂: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诱芯为橡皮头型诱芯,诱捕器为新型飞蛾诱捕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6月4日~7月20日在邹城市峄山镇大庄村花生田进行,以标靶害虫二代棉铃虫为防控目标。试验设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空白对照区4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为避免互相干扰各处理问间距50 m,重复问间距30 m。

性诱剂诱捕器区:试验面积11.6 hm2,按每666.7m2悬挂1个诱捕器的标准,共安放性诱剂诱捕器175个。每个诱捕器放1个诱芯,采用棋盘分布悬挂诱捕器,各诱捕器间距30 m,悬挂高度掌握在诱捕器底部高出花生顶端0.5 m左右。放置时间为6月4日~7月5日,即整个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试验过程中未更换诱芯,试验区内不用化学农药防治。

食诱剂诱捕器区:试验面积10.5 hm2,按每666.7m2悬挂3个食诱剂诱捕器的标准,采用棋盘式分布共悬挂食诱剂诱捕器473个,悬挂时间、悬挂高度与性诱剂防治区一致。每666.7m2食诱剂用量为100 mL,首先将食诱剂与水按1:1配比,然后加入90%灭多威粉剂1 g,混合均匀,再将配制好的食诱剂药液均匀注入到方盒诱捕器底部塑料垫片上,每个诱捕器加注药液60~70mL。为保证防治效果,分别于6月4日、6月16日两次加入食诱剂药液,试验区内不用化学农药防治。

食诱剂茎叶滴洒区:试验面积10.5 hm2,食诱剂用量与田间悬挂诱捕器处理一致。施药时,将配制好的食诱剂药液装入塑料瓶内,采用茎叶滴洒的方式均匀滴洒到花生顶端叶片上。施药条带间距30 m,滴洒长度10~15 m,施药时间一般掌握在下午4点后进行。为保证防治效果,分别于6月4日、6月16日两次滴洒食诱剂药液。试验区内不用化学农药防治。

空白对照区:试验面积0.2 hm2,不用化学农药防治。

1.3 调查方法

1.3.1 诱蛾量观察从6月5~30日,每2 d观察记载1次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的诱虫情况。调查采取5点取样法,取样后定点标记。其中,性诱剂诱捕器区每点调查1个诱捕器,食诱剂诱捕器区每点调查3个诱捕器,食诱剂茎叶滴洒区每点调查1个施药条带。详细记载各处理区诱杀害虫的种类、数量、雌雄等情况,每次调查后及时清理出害虫残体,以免重复计数。

1.3.2 田间幼虫调查采用9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20株花生。分别于田间棉铃虫1龄幼虫盛期的6月16日食诱剂第2次添加药剂前和施药后3(6月19日)、7(6月23日)、9(6月30日)d定点调查棉铃虫存活幼虫数量,每次调查记载数据后,抹掉存活幼虫,计算相对虫口减退率,比较防治效果,进行成本分析。

幼虫虫口减退率(%)=(对照区新增幼虫数-处理区新增幼虫数)/对照区新增幼虫数×100

1.4 数据处理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与食诱剂诱蛾数量比较

通过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表1)进行分析,6月5~29日性诱剂诱捕器区平均单个诱捕器累计诱杀棉铃虫成虫2 152头,其中雌虫2头;食诱剂诱捕器区累计诱杀棉铃虫成虫1 199头,其中雌虫660头,雄虫539头,雌雄比55.0:45.0;食诱剂茎叶滴洒区累计诱杀棉铃虫成虫2 658头,其中雌虫1 424头,雄虫1 234头,雌雄比53.6:46.4。三者比较,食诱剂茎叶滴洒区诱虫量最大,性诱剂诱捕器次之,食诱剂诱捕器最少;食诱剂茎叶滴洒区诱虫量是性诱剂区的123.5%,食诱剂诱捕器区是性诱剂诱捕器区的55.7%。经方差分析,三处理问差异极显著。食诱剂茎叶滴洒诱虫量大,与茎叶滴洒施药面积大、药剂挥发能力强、利于诱杀害虫有关。调查同时发现,食诱剂两个处理,不仅能同时诱杀大量雌雄虫,而且诱杀雌虫数量偏多,对减少雌虫田问落卵量,控制幼虫发生有利。

由图1可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性诱剂诱捕器处理即使没更换诱芯,诱虫曲线有1个诱虫高峰,与田间发生实况吻合。食诱剂诱捕器处理、食诱剂茎叶滴洒处理诱虫曲线均呈现了2个高峰,6月4日第1次施药后,诱虫量逐渐增多,到6月11日达到第1个高峰后诱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6月16日第2次施药后,6月17日又呈现第2个高峰,到6月23日又呈明显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性诱剂的持效性好,持效期可长达1个月左右,能防控二代棉铃虫成虫整个发生期;食诱剂持效期较短,期间必须再添加1次药液,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2.2 性诱剂与食诱剂防控棉铃虫幼虫情况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第2次添加食诱剂前,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每百株有棉铃虫幼虫分别为14.3、17.7、14.7头,较空白对照区53.0头分别降低了73.01%、66.60%和72.26%。

以第2次添加食诱剂前棉铃虫幼虫为基数,药后9 d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每百株棉铃虫幼虫分别累计增加23.0、30.0、22.3头,较空白对照区90.0头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4.44%、66.67%、75.22%。显著性测定,性诱剂与食诱剂茎叶滴洒处理差异不显著,与食诱剂诱捕器处理均差异极显著,表明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茎叶滴洒两种方法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较好。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每百株累计发生棉铃虫幼虫分别为37.3、37.0头,均低于每百株40头的防治指标,表明使用该处理可以控制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在经济阈值内,不需再用化学农药防治。

2.3 效益分析

2.3.1 经济效益 性诱剂诱捕器区每666.7m2安放1个诱捕器成本20元,可连续使用3年,年成本6.7元,1个诱芯5元,人工管理费2元,防治1代每666.7m2平均成本13.7元。食诱剂茎叶滴洒防治区每666.7m2需茎叶滴洒1个10~15 m的施药条带,施药2次成本20元,人工管理费2.2元,防治1代每666.7m2平均成本22.2元。食诱剂诱捕器区每666.7m2安装3个诱捕器、施药2次成本30元,人工管理费4.4元,防治1代每666.7m2平均成本34.4元。常规药剂防治区每666.7m2农药费按10.0元计算,人工防治费25元,每666.7m2合计为35.0元。性诱剂诱捕器区、食诱剂茎叶滴洒区、食诱剂诱捕器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每666.7m2防治成本分别减少了21.3、12.8、0.6元。

采用性诱剂和食诱剂防治花生田棉铃虫等害虫,每人每天能防治7~8 hm2,较常规化学农药防治效率提高10倍左右,使病虫防治工作更加轻松简便,投入成本低,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

2.3.2 生态社会效益 采用性诱剂和食诱剂防治棉铃虫等害虫,可以减少化学农药防治1~2次,甚至可以不用化学农药防治,减少了农药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 讨论与结论

3.1 防治效果

性诱剂和生物食诱剂都能有效地诱杀花生田棉铃虫成虫,大幅度降低田间幼虫发生。在二代棉铃虫中等发生程度下,性诱剂防治区和食诱剂茎叶滴洒区田间幼虫发生程度均低于防治指标,可以不再进行化学防治。在对其他害虫的兼治作用上,生物食诱剂对金龟甲类、螟虫类等害虫有诱杀作用,而且雌雄通杀。食诱剂茎叶滴洒较悬挂食诱剂诱捕器,诱蛾数量多,使用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防治效率高,农民易接收。

3.2 持效期

在自身特性上,性诱剂诱捕器较食诱剂诱捕器及茎叶滴洒耐雨水冲刷,安装1个诱芯单次诱杀持效期长达30 d以上,能够诱控二代棉铃虫整个发生期,表现持效期长,诱杀效果好。食诱剂持效期短,单次施药能有效诱杀10~15 d成虫,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必须添加1次药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棉铃虫
棉铃虫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22.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效果研究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
坡柳皂苷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控制棉铃虫危害必须抓好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