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棉铃虫危害必须抓好综合防治

2013-08-16曹涤环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棉铃虫化学农药棉田

危害棉花生产的棉铃虫,在经历了十多年前的特大发生后,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些年的发生与危害又有所抬头。近两年来,棉花面积有所调减,而调减的面积,大多数种植了蔬菜、玉米、芝麻和花生等作物,大大增加了棉铃虫的寄主田和桥梁田,导致棉铃虫的发生更为复杂化,进一步加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更加值得各产棉区引起高度重视。

注意动态做好监测。抓好棉铃虫的监测,应准确及时地做好中短期预报,为领导当好参谋,为棉农及时开展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今年在开展测报时,不仅要做好棉花上的虫情调查,还应做好棉田内外间作套种作物上的虫情调查,准确掌握总的虫情动态。这样,既可指导好棉花上的防治工作,又可指导好棉田内外间套种作物上的防治工作,也就能更为有效地控制今年棉铃虫的危害。认真组织开展和棉铃虫的防治战役,做到领导专抓落实到人,监测情报落实到户,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统防统治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在每次开展的防治战役中真正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测报、统一防治”的三统行动。棉铃虫是生态害虫,不是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所能取胜的,必须做好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的协调配套应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综合防治措施的协同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抓好综合防治的几个重点。

1、抓好农业防治。一是抓好越冬代的防治。越冬防治的目的在于减少越冬虫源,减轻棉田的发生和危害。冬春棉田深中耕。南方棉区多为两熟棉田,前后作绝大多数育苗套栽,而翻耕移栽的机会很少。补救的措施是结合秋冬的作物管理,进行深中耕,通过深中耕起到“破室灭蛹”的作用。其次是结合对其他害虫的越冬防治,开展冬季“三光”,减少越冬虫源,效果更好。二是合理间作套种。实践证明,把棉花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棉铃虫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据报道,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1行玉米,每亩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梁,可诱集红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同时,棉花上二代棉铃虫的发生也明显减轻。三是结合整枝打顶,除掉部分棉铃虫的卵和低龄幼虫,在棉花蕾铃期,将摘除的顶心,群尖以及打掉的无效花、蕾带出田外销毁,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虫量,据调查,在2代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一次,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60%,在2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田间卵、虫存量减少3.8%~54.5%;在4代棉铃虫高峰期,及时摘除边心、赘芽,可使卵和幼虫的数量分别减少52.2%和58%。2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卵盛期按行逐株将卵抹掉,可明显减轻危害。据调查,一般连抹2次,可使棉铃虫卵量减少60%左右,抹3次减少80%~90%。

2、抓好诱杀技术。主要有3种诱杀成虫的技术。①诱蛾灵是棉铃虫的性诱剂,它主要诱杀棉铃虫的雄成虫,减少与雌成虫的交配率,降低卵的孵化率,起到防治棉铃虫的作用。诱蛾灵主要用在棉铃虫的二代和三代成虫盛期,棉田周围的玉米,蔬菜田,每亩放2只诱蛾灵,用三角架放上装水的诱蛾盆,再用铁丝穿上诱蛾灵,搁在盆沿上,或将诱蛾灵穿上铁丝,插在硬塑料板浮在水面上,水里放少许洗衣粉,经常保持盆中水量,可维持30天左右的诱蛾效果。②高压汞灯诱蛾。主要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棉铃虫。高压汞灯用在棉铃虫三、四代成虫盛期,每80亩放一盏,灯下放装水的大盆或铁锅,水面上洒些机、柴油,保持盆内水量,要不断捞去盆内的虫子。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一定要大面积连片应用。③用杨树枝把诱蛾。主要利用棉铃虫的趋化性和昼伏夜出习性,诱集棉铃虫白天躲藏到把内,进行集中消灭。每亩插枝把20把,傍晚插把,日出前收蛾;每7天换一次新鲜把。插把时间在棉铃虫三、四代成虫盛期。

3、施肥灭虫。棉花嫩头上的腺毛分泌的草酸对棉铃虫具有引诱作用。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2%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草酸变为草酸钙而失去对棉铃虫的引诱力。这样,一般能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75%,平均为55%左右。

4、利用自然天敌灭虫。棉田自然天敌种类多,我国已查明的有200多种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草蛉等,在一些年份和某些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对棉铃虫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必须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发挥它们的灭虫作用。

5、抓好科学用药。一是抓好生长长期防治,南方棉区一般从4月中旬播种,6~7月中旬进入花期,从出苗到开花,这段时间由于气候影响与食料的限制,棉铃虫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危害轻,防治上应以利用天敌自然控害为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大面积可在棉铃虫产卵高峰期,结合防治棉蚜、红蜘蛛一并喷药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大办棉花高产样板,示范田、示范片,这些棉田多为三月苗,现蕾开花比一般大田提早10~20天,而且肥水条件优厚,棉株生长嫩绿,是棉铃虫大面积扩散的桥梁田、繁殖田,加强对这部分早发棉田的防治,不仅减轻了危害损失,而且能有效地压低虫源基数。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棉田定点查卵。根据卵产后“头天白色,第2天黑色、第3天褐色,第4天开始孵化”的特点,以及孵化后的第2天开始危害棉花生长点,第4天开始转移危害的情况,掌握在产卵高峰期且大部分卵已变黑,或孵化为幼虫尚未转移时,针对每百株棉株有卵20~30粒的棉田,抓住晴天上午8~11时或下午3时后适时用药防治。因这段时间,气温较低,棉铃虫活动取食频繁,接触药剂的机率高,防效佳。同时,在这段时间用药,还可避免早晨露水多冲淡药液或随露水流失药液而降低药效。二是抓好中后期防治。8月上中旬是棉花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大量现蕾开花、结铃,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棉铃虫的危害盛期。3、4代重叠发生,发生量大,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期应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辅以人工、物理防治。确定防治适期。棉铃虫化学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第四代棉铃虫卵和历期为2.5~3天,即在棉田产卵高峰期后的2~3天为卵孵高峰期。但由于棉铃虫有世代重叠的现象,大发生年份常出现多个产卵高峰,往往主峰未到,田间已造成严重损失。防治适期的确定主要靠田间查卵、查初孵幼虫。当百株卵50粒以上,或百株有幼虫5条以上,应立即进行化学防治,以后视虫卵消长情况,再进行第二、三次防治。棉铃虫抗药性强,三龄以上幼虫防治难度加大,因此在每次喷药后,应及时检查药效,以防药效不佳,误了补治时机。三是选用杀幼虫兼杀卵的新农药,防治2代棉铃虫,主要采用生物农药,尽量不用化学农药。可用BT乳剂250毫升/亩,或BT粉剂50克/亩、或核多角体病毒50克/亩,加水40公斤喷雾,大面积防治1~2次,除棉花外,周围的玉米田、蔬菜田都要喷。至于棉花发生棉蚜,可用大功臣10克/亩,兑水40公斤防治;对棉红蜘蛛,可用虫螨克5000倍液,或好克螨1500倍液进行防治。三代棉铃虫在中等以下发生时,防治办法同二代;在中等以上发生时,根据诱蛾灵诱到蛾子后3天,先用BT乳剂300毫升/亩、或BT粉剂80克/亩,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一次,5天后再用BT乳剂250毫升加万灵粉剂一包,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1次。四代棉铃虫以化防为主。在卵高峰至低龄幼虫期用拉维因16克/亩、或快杀灵70毫升/亩、或多虫清70毫升/亩、或万灵粉剂2包,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2~4次。上述农药中,每种农药不能连用二次,要轮换交替使用。五代棉铃虫防治,根据虫情确定防与不防。如果9月份仍是高温干旱,虫量又大,其防治办法同四代。四是采用不同的喷药方式。由于各代棉铃虫产卵、危害的侧重点不同,采用不同喷药方式,可充分发挥药剂效果。如第2代有65%的卵产在上部嫩叶上,喷药的重点即在棉株上部枝叶,应采用“点点划圈”的喷药方式,使药液大都喷在上部枝叶上;第3代、第4代棉铃虫的卵多产在棉株顶心、旁心及其周围的嫩叶上,喷药重点即在这些部位上,应采用“四面打透”的喷药方式,使药液触及虫、卵的机会增多,以提高防效。用药时,应注意药液浓度不要配制过高,药量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免造成棉株药害,或降低药剂防治效果。

(曹涤环)

猜你喜欢

棉铃虫化学农药棉田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走失的棉田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