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校共建:理论实践融合视野下的新闻教育模式创新

2016-11-19王江涛

西部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闻教育模式创新

王江涛

摘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新的新闻传播大环境,新闻学教育如何沟通学界与业界成为当前新闻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结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的具体做法,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探究“部校共建”背景下新闻教育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部校共建;新闻教育;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2-2-0071-0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广东省委宣传部与暨南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实战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本文结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的具体做法,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探究“部校共建”背景下新闻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强化国情观念,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新闻建构现实世界,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决定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性和全面性。好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把握好舆论导向,还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素养。中国的新闻事业有较为长久的接受外来新闻传播理论的传统,从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再到改革开放后传播学引入中国。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对国内新闻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播学的迅速发展还将新闻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突显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质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部校共建”中,开设了《国情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强化学生的国情观念,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在省委宣传部和部校共建机构的协调下,由广东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省统战部、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科技厅等省直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授课,通过社会各领域情况的呈现,让学生对国家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与此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更多地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的认识,深化自己的新闻观。比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至6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南方日报社共同策划了“抗战中的海外赤子”大型专题报道,派出8名学生与记者一道,分赴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地,对当地曾经参加过抗战的华侨及其后代进行了采访。其后,所采写的专题分10期在《南方日报》上发表,并被全球40多家华文媒体转载,获得中宣部阅评的表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身的采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采访这种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抗战的历史,强化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此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还在暑假组织学生分赴西藏林芝市巴谊区、墨脱县等地进行采访调研,总结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的创新发展的经验等等。

通过国情讲座以及社会实践,学生有了更真实和深刻了解中国社会现状的机会。在采访和调研中,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将新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与记者和老师的互动中,使自己正确的新闻观念的形成有了坚实的土壤。

二、打通与业界联系,提升融合发展能力

新闻学界和业界是什么关系?原本清晰的分工在近年来的讨论、质疑和迷茫中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2015年9月,新浪网副总编沈亚川在一场学术会议上就直接指出,新闻学界没有在媒体记者们受到压力的时候给予声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对媒体具体报道操作层面的挑剔,直言对学界的不满,引发学界和业界的关系之辩。还有近年来媒介融合背景下,一方面大量传统媒体衰落甚至倒闭,另一方面如何融合发展并没有很清晰的方向,以至于对新闻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产生不少质疑。

类似的关系之辩,具体到新闻教育问题上,依然存在。虽然高等教育安排学生实习时间,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基本成为普遍认同的做法,但如何将学界和业界真正打通,让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让学生实践取得更好的实效,仍然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部校共建”中,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新闻学子:贴近实际,拓宽实践平台

与新闻媒体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是较为普遍的打通与业界联系的方法,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但实践效果好坏,则可能由于实习媒体、实习时间、实习指导老师的差别,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学校老师和业界记者共同参与的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这个缺陷。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与报社开展重大主题的联合采访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接触重大题材,并通过这种专门的活动提供更好的实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成长,提升业务能力。2015年12月13日至17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与《羊城晚报》合作,组成“一带一路”联合采访团赴印度尼西亚开展为期五天的采访活动,期间,通过走访雅加达、泗水和万隆等地的政府部门、企业商会、高校研究所等,报道了中国和印尼之间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以及历史渊源等议题,探寻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除此之外,为适应当前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拓宽实习渠道,2015年还先后与南方电网传媒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有限电视台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协议。

(二)新闻教师:从教学和科研上与业界打通联系

新闻教育如何与业界不脱节?高校新闻课堂的教学情况至关重要。作为学生学习期间最主要的地方,课堂教学这一基础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一直备受质疑的“没当过一天记者却在教新闻采写”等问题正逐步在一些学校发生改变。“部校共建”给高校师资的优化提供了契机,然而如何进一步打通联系,激发“合作”“互动”“融合”的效果,则需要多管齐下,全方位着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落实媒体与教师双向挂职,让媒体的编辑、记者能将业界动态带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范本,另一方,高校教师到媒体挂职,从学界视角提升业务实践,进而回归教学,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贴近性。与此同时,教师承担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打通联系,比如承担广东省委宣传部重大委托课题“广东省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等。

(三)新闻学院:服务社会,提升影响力

理论与实践融合,不仅是新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落脚点。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慎海雄所说:“新闻学院的学术研究要管用,能为全省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这是对新闻学院服务社会的效果提出了期待。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积极发挥新闻传播学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高校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坚持编写《广东舆情动态》和《舆情观察》,还积极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撰写舆情报告。2015年7月以来,每月承办“广州新观察”圆桌会议,通过热点话题探讨,推动广州市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创新”、“互联网+与产业升级”、“创新‘文化生态:新常态下的城市发展”等。

三、制度保障,培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内生基因

新闻学院的理论探索和人才教育功能,以及新闻业界的实践功能,这两个功能并举和互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培育新闻人才,促进新闻业的繁荣发展。未来是不断变化的,传统的单向的知识教育不足以给予学生与发展中的社会沟通的能力,对于新闻学院的理论创新亦是如此,离不开与新闻传播业界的沟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才会缩短,理论先行,指导实践才有更多的可能。正如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所说,新闻教育要“瞄准目标,贴地飞行”。理论与实践就要实现融合。

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历史来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模式已探索了多年,但都是出于学界与业界各自的意愿进行,并没有成为系统工程。现在的“部校共建”则大大推进了学界与业界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因为,宣传部门是媒体的主管部门,有了行政的因素后就有了制度的保障。有制度、有方案、有步骤、有检查、有成果考核,学界与业界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力度也就更大了。

新闻院校与宣传部门从属性上是异质单位,前者培育新闻人才,后者管理意识形态和媒体机构,二者共同聚焦于媒体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就要尊重教育规律,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部校共建”通过制度的形式,为高等学校新闻教育创造条件,培育理论实践融合的内生基因,保障新闻学子在教育中更多地处于主体地位,进一步缩短在高校与媒体之间可能产生的隔膜,从而提升新闻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新闻教育模式创新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成舍我的德智兼修新闻教育理念论略
今天如何培养出新闻实践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