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物理课堂常态化教学慢节奏的思考

2016-11-19韩光义

成才之路 2016年3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意义措施

韩光义

摘 要:课堂教学慢节奏,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尊重,是对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承诺。文章以“物态变化”一章为例,从问题提出的背景入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慢节奏”的具体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态变化;慢节奏;措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22-01

在现在一切求快的时代,提出课堂教学需要慢节奏,似乎与时代节拍背道而驰,但物理教学的“慢节奏”,并不是拖延时间,而是犹如吃饭的细嚼慢咽。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是基于课堂实效和学生实际考虑的。

一、问题提出背景

在物理教研活动中,经常参与观摩课,上至市级示范课,下至学校研讨课,都是以快节奏大容量为一致的追求。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明确。评课的时候基本上是一片肯定赞扬之声,很少有人提出质疑。但经历多节这样的物理课之后,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与举行公开课的物理老师交流,才知道这种课不是常态课,而是经过长时间准备,甚至多次演练的作秀课。其实,物理教学需要慢节奏的常态化教学。文章以“物态变化”一章为例,做如下思考。

二、慢节奏的具体措施与意义

(1)教师慢一点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都是老师事先备好课,准备好几个问题,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回答。新课改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解决问题。教师慢一点,能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的时间,这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比如在“练习使用温度计”这个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温度计的指示数,结果几个同学读的数不一样。学生自然发现了其中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温度计的测量和读取需要注意的事项,由主动发现问题过渡到主动思考问题,再到主动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

(2)教师慢一点介入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要想更深刻更长久地记忆物理知识,必须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由老师“灌输”。物理老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介入的时间要慢一点,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跟得上节奏。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老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讲解汽化的概念和两种方式,然后做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两种方式的具体情形,最后得出结论了事。这种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的灌输式讲法,由于老师介入问题过快,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教师的答案就已经公布了,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果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观察一下温度的变化情况,体验一下酒精的蒸发过程,记录一下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然后再思考问题的结果以及原因,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

(3)优生慢一点说出答案,留给其他学生领悟的时间。现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存在个体差异,有时候这种差异性还非常大,如果老师不考虑这个因素,那教学就不会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就是尊重个体差异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优生抢答、后进生茫然的情形。每当一个问题出现,总有少数几个学生在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的时候站起来说出答案,这种优等生霸占课堂话语权的行为,如果教师不加以调控,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不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比如在让学生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时,有的优生在老师话音未落就大声说出来,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起讨论三分钟之后再回答,就会给其他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知识的获得与记忆更深刻。再比如,教师让学生谈谈“洗澡之后,在身体没有完全干之前,为何感觉凉爽?如果用风扇吹,为何感觉更冷一些”“如果发烧,用热毛巾擦身体和覆盖额头,这是什么原理”。这些问题与生活相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汽化是吸热的以及与吸热相关的其他条件。只要让优生等一下,全体学生就能齐头并进。

(4)教师慢一点讲解,让学生思维跟得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完全排斥老师的讲解,老师要明确学生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老师具有经验,又经过课前充分备课,对问题的认识肯定更深刻。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把节奏放慢一些,因为这类问题大都是难点,学生得一步步地理解。比如指出自然界中有哪些“液化”现象,“液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习这一章,你对水变水蒸气和水变冰的认识有哪些……这些问题需要缓一点,让学生在诸如“放热”“吸热”“沸点”“凝固点”等繁多的物理名词中反应过来,跟得上老师的讲解。

三、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慢节奏,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尊重,是对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承诺。物理教学,术语名词繁多,老师不能用自己的认识绑架学生的思维,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快节奏的课堂搅乱学生还不成熟的认知,老师若能做到慢一点,学生获得的可能会更多。

参考文献:

[1]狄加慧.把握物理课堂的教学节奏[J].教学与管理,2006(21).

[2]胡枫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意义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