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点拨土生“金”
2016-11-19马进荣吴应奎
马进荣 吴应奎
碧波荡漾的金沙江畔,巍峨雄壮的狮子山下,永善县大兴镇鲁机村民梁安谷的温室大棚里,一串串红绿相间的西红柿缀满枝头,绿油油的韭菜一茬一茬的,密密麻麻生长得十分旺盛,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清香,沁人心脾。
46岁的梁安谷,外表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骨子里却蕴藏着一个当代中年人永争一流、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近年来,他利用大棚、冷库、育苗移栽、单株定向密植等现代农业科技措施,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成功闯出了一条依靠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这是人们对土地的美好期盼。
位于永善县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大兴镇,依山畔水,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厚重。过去,当地村民以种植甘蔗生产红糖为主要经济来源。传统种植方式,种植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加上一度时期,红糖市场价格低迷,2.6元每市斤的红糖价格,让当地村民入不敷出。
“以前我家人多地少,一年四季种玉米和洋芋,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梁安谷的妻子不禁感慨万千。
如何在年复一年的“土里抛食”中探寻增收之路,让每一寸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梁安谷给出了回答,向科技要效益。征得家人同意后,他把自家土地全部改种蔬菜,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近些年,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纷纷外出务工,镇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难以支撑现代农业,部分土地闲置荒废,如何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达到“地尽其用”的效果?梁安谷又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看准了大兴村老街社区尾子二组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流转土地种植蔬菜35亩,投入资金8万元,新建钢架大棚两个,种起了大棚蔬菜。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保鲜上市成了难题,2014年,他又投入资金10万元,新建冷库150立方米,打开了本地及周边乡镇的销售市场,每年实现蔬菜收入20余万元,率先迈上了产业致富的路子。
种植业三分种七分管
“种好蔬菜,种子的选购和病虫害的防治是关键;其次要多使用农家肥,喷洒农药时要尽量选用阿维菌素之类的生物农药;大棚蔬菜周期短、产量高,能抵抗风灾、虫灾,减少强光的直晒,可以反季节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正在大棚内开展整枝打杈和败叶摘除的梁安谷向笔者透露出他的致富经。
种植蔬菜不难,但要种好蔬菜就不易。梁安谷满腔热血,不断向当地农技人员学习、向书本学习,在边学边干中,逐步撑握了整地、选种、种植、田间管理和储藏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
勤致富带动一方水土
梁安谷的儿子梁钟山打小生活在一个“农业世家”,耳濡目染父亲对农业的无限热爱,潜移默化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高考后直接填报了昆明的一所农业学院,待学成归来好继承父亲的衣钵,现已毕业的他打算报考与农学相关的事业单位,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凭着过硬的本领,梁安谷成了当地享有盛誉的“蔬菜大王”,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帮助他人,经常在田间地头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讲解管理方法。在他的辐射和带动下,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开始返乡,搞起了蔬菜种植。如今老街社区共有蔬菜种植农户80余户,种植蔬菜700余亩。2015年末,该村共实现蔬菜种植200余万元,成了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村。
(作者供职于永善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