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种杀菌剂对牡丹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2016-11-19刘玉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代森苯甲嘧菌

刘玉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132101)

七种杀菌剂对牡丹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刘玉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13210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30%醚菌·啶酰菌SC、22%嘧菌酯·戊唑醇SC、32.5%苯甲·嘧菌酯SC、38%恶霜嘧铜菌酯SC对牡丹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毒力,相关系数r≥0.8,可见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牡丹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以达78-88%。

牡丹黑斑病;室内毒力;田间药效;防效

牡丹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植物之一,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黑斑病可造成植株叶片脱落,影响观赏价值,目前对于牡丹黑斑病的防治等研究及报导较少。牡丹黑斑病发病的特点:叶面或叶柄上的病斑近圆形,灰黑色,有轮纹,中间略呈灰白色[1-2]。叶上病斑扩展较慢,常在8~9月发生。湿度大时,病部生黑色霉层。病菌以菌丝在病部或病落叶在土壤中越冬。植株长势弱、下位叶、湿气滞留或雨季易发病。本文对主要的七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试验研究,针对该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试验药剂22%嘧菌酯·戊唑醇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38%恶霜嘧铜菌酯SC(青岛浩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0%唑醚·代森联DF(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0%醚菌·啶酰菌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生);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1.2试验材料牡丹黑斑病病菌: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单孢分离法,从田间发生的牡丹黑斑病病株上分离,并多次纯化获得,保存于4℃冰箱中。供试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其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3]。牡丹黑斑病试验区设置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药植园内。

1.2试验方法

1.2.1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每种杀菌剂设计5~7个处理(浓度),将灭菌的培养基在50℃左右水浴条件下时,用无菌移液器移取2mL药液与18mL的PDA培养基(即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混合均匀,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带药平板,以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无菌条件下,将平板培养活化3d后的供试菌种用直径为7mm的打孔器打取菌饼,分别移到带药平板上,于25℃条件下在生化培养箱中暗培养。待菌落直径生长至整个培养皿直径的约2/3时(约4~7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皿菌落的横纵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和相对抑制率,转化抑制机率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4-6]。计算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有效浓度EC50,进行比较。

相对抑制率(%)=(对照组菌落平均净生长量-处理组菌落平均净生长量)/对照组菌落平均净生长量×100

1.2.2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点:牡丹黑斑病田间试验区设置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药植园内,常年连作,发病较重,发病较均匀的试验图中,在发病初期进行。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计24个小区,小区面积15 m2,各处理分别为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及清水(CK)[7]。

施药器械为春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15L台州市路桥飞达喷雾器厂),施药时先用少量清水充分稀释药剂后,加足相应稀释倍数的水量,进行叶面正反两面均匀喷雾;喷施药液量以叶片药液欲滴为止。

试验在田间始见病斑时进行施药,在第一次施药前及施药后7d、21d分别进行病情指数调查,每小区取5点,每点取4株,调查所有叶片,分级记载。调查病株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级,计算发病率、病害严重度和防治效果。

牡丹黑斑病分级标准: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以下;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15%以下;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以下;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8-9]。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

由表1可见,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中相关系数r≥0.8,可见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

由表1可知,毒力指数T30%醚菌·啶酰菌SC=40.31>T22%嘧菌酯·戊唑醇SC=36.84>T32.5%苯甲·嘧菌酯SC=8.33>T38%恶霜嘧铜菌酯SC=5.81>T60%唑醚·代森联DF=4.46>T25%吡唑醚菌酯SC=3.78>T80%代森锰锌WP= 1.00。在相同条件下,30%醚菌·啶酰菌SC、22%嘧菌酯·戊唑醇SC、32.5%苯甲·嘧菌酯SC表现较好的毒力;80%代森锰锌WP毒力较低。室内毒力测定表明,30%醚菌·啶酰菌SC、22%嘧菌酯·戊唑醇SC、32.5%苯甲·嘧菌酯SC可能对牡丹黑斑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2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药后7d)

由表2可见,药后7d各药剂间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SC20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药剂防效相近;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药剂防效相近;但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SC20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与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处理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药后21d)

由表3可见,药后21d各药剂间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药剂防效相近;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SC20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药剂防效相近;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与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防效高于80%代森锰锌WP15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60%唑醚·代森联DF 1500倍处理,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防效达到88.42%,可以有效地控制牡丹黑斑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牡丹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30%醚菌·啶酰菌SC 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以达78%~88%。

3 小结与讨论

3.1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毒力测定,室内毒力表明30%醚菌·啶酰菌SC、22%嘧菌酯·戊唑醇SC、32.5%苯甲·嘧菌酯SC、38%恶霜嘧铜菌酯SC对牡丹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毒力,毒力回归方程中相关系数r≥0.8,可见菌丝生长速率与药剂浓度高度相关。

3.2不同药剂对牡丹黑斑病病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牡丹黑斑病发生初期,使用22%嘧菌酯·戊唑醇SC2000倍、30%醚菌·啶酰菌SC1500倍、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38%恶霜嘧铜菌酯SC 1500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防效可以达78%~88%。

3.3本试验仅做了一年,各药剂防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范文忠,张晓翔,刘 微.不同药剂对牡丹花链格孢菌叶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286,5301。

[2]崔 迪,王继华,陈捷.链格孢菌真菌对农作物的危害[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1(3):87—91.

[3]吴仁锋.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J].湖北植保,2006,18(1):35—36.

[4]温嘉伟,朱 琳,牟喜涛.葱紫斑病发生及防治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1):33—35.

[5]桑维钧,李小霞,宋宝安.5种杀菌剂对半夏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J].农药,2008,47(2):138—139.

[6]吴文君.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5-48.

[7]陈 照,张 欣,蒲金基,等.内吸性杀菌剂对橡胶自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农药,2007,46(9):642-642.

[8]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02-104.

[9]苏敏,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3):46-48.

责任编辑:建德锋

Indoor Toxicity Measurement and Field Efficacy Trial of Seven Fungicides on Peony Leaf Blotch Disease

LIU Yulan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School of Plant Science,Jilin 132101)

By the method of indoor toxicity measurement combined with field trials,researched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the peony leaf blotch diseas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oor toxicity of Kresoximmethyl·Boscalid 30%SC,as well as Azoxystrobin·Tebuconazole 22%SC,Difenoconazole·Azoxystrobin 32.5% SC and Oxadixyl.mancozeb·Azoxystrobin 38%SC had high-toxicity,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8,which showed that growth rate of ropes was highly 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fungicides.The efficacy of field trial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peony leaf blotch disease showed,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disease,the provision of Azoxystrobin·Tebuconazole 22%SC 2000×,as well as Kresoxim-methyl·Boscalid 30%SC 1500×,Difenoconazole·Azoxystrobin 32.5%SC 1500×,and Oxadixyl.mancozeb·Azoxystrobin 38%SC 1500×,could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with prevention and cure effect of 78-88%.

peony leaf blotch disease;indoor toxicity;field efficacy;prevention and cure effect

S436.8

A

2016-04-18

刘玉兰(1971-),女,吉林省大安市人,实验师,从事作物育种及作物病害防治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代森苯甲嘧菌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11种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
代森锰锌替代产品的研究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的应用研究概况
代森锰锌:杀菌剂市场“常青树”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